发表于2024-12-22
跟着历史典故学汉语,一本书看透200个词语的前世今生!
★热销国学读物再出第二辑!第一辑高踞诚品书店畅销榜40周!
★这个词,你真的知道它的意思吗?易误解、错用、滥用的日常俗语,连语文老师都未必知道的本义!
★一本让你看起来满腹经纶无所不知的书,有了这些冷知识,再也不用怕冷场了!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是一部有关词语身世的故事书,一部让你的中文水平迅速提升的书。原来,很多词的古今用法竟然如此不同,让国学行家带领你重返语文的历史现场,一次看完200则词条当初如何诞生,又如何演变成今日的用法,既长见识,又长知识。原来,汉语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看完本书,你再也不会错用、误用和滥用中文了!
许晖,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现居云南大理。
主编:《“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合著:《趣读史记》《新说文解词》《中华语典1》;个人著作:《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乱世的标本: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人格症》《乱世之鞭: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30个人》《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悠悠凤与凰:那些过往的爱情与阴谋》
孩子的老师推荐的,买来和孩子一起看。她总是问一些字的问题,这本给她普及正好。晚饭的时候,一边讲里面的故事,一边跟孩子你问我答,彼此都很喜欢。值得所有家长买一本。
——小猫爱吃鱼
一本让你看起来满腹经纶无所不知的书,实为居家旅行,相亲交友必备之良品。
——囧星人
经常闲来无事翻一下,然后“哦~”一声。某天大家聊天,装作不经意地炫耀一下。有了这些冷知识,再也不用怕冷场了。也许男生还可以制造和女生约会时的话题,显得自己博学多才。
—— 皮皮鲁鲁
A
“按图索骥”的“图”是什么图
B
“八面来风”来的是哪八种风
“板荡识诚臣”的“板荡”指什么
“爆竹”原来真是烧竹子
“背井离乡”的“井”不是指水井
“弼马温”为何是养马之官
“睥睨”竟然是女墙的代称
“冰人”为何代指媒人
“不齿”的“齿”原来是排座次
“不名一钱”的“名”是什么意思
“不欺暗室”为何比喻光明磊落
“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
“不肖子孙”并非指不孝顺的子孙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是什么墙
“步骤”原来是指由慢走到快跑
C
“差强人意”原来是夸赞之辞
“长跪”跟谢罪无关
“吃茶”原来是指女子受聘
“驰道”只能供国君行驶车马
“充耳不闻”的“充耳”原来是耳塞
“筹码”原来跟“马”大有关系
“春梦”从来不用于男女情欲
“唇亡齿寒”遭遇的性生活反击
“匆匆”原来是“勿勿”之误
“出恭”为何代指上厕所
D
“大红大紫”为何比喻显赫
“大快朵颐”为何形容大饱口福
“大相径庭”的“径庭”原来是失礼之举
“登基”原来是“登极”之误
“得饶人处且饶人”原来是指下棋让先
“地老天荒”的“天”到底有多“荒”
“电光石火”的“石火”乃是取火之法
“垫背”原来是往死人身下垫钱
“丁忧”的“丁”是什么意思
“冬烘先生”为何称“冬烘”
“咄咄怪事”原来是无声的抗议
“敦伦”原来是房事的隐语
E
“恶客”专指不饮酒的客人
F
“方舟”原来是大夫所乘的船
“分庭抗礼”为何形容平等相待
“风靡”原来是形容厨刀太锋利
“烽火”原来是两种信号
“浮以大白”原来是指罚酒
G
“高屋建瓴”的“瓴”是什么东西
“阁下”为何是敬称
“骨朵”原来是一种兵器
“鼓噪”原来是军事术语
“鬼见愁”原来是一味中药
“衮衮诸公”的“衮衮”是什么东西
H
“和缓”原来是秦国的两位良医
“合葬”原来是从周公开始的
“皇亲”、“国戚”地位差别非常大
J
“急急如律令”原来是汉代公文用语
“集腋成裘”集的是狐狸的腋毛
“结缡”为何代指成婚
“戒指”原来是皇帝宠幸后妃的标志
“井水不犯河水”原来是天文学术语
“九五之尊”为何指皇帝
“酒有别肠”不是形容两副肠胃
“酒德”竟然是指酒后无德
“角色”原来跟饮酒的等级有关
K
“开荤”开的是什么“荤”
“开天窗”原来是比喻侵吞财物
“开先河”为什么要以河为先
“扛鼎”到底怎么“扛”
“口实”原来是陪葬品
“哭丧棒”原来有竹杖和桐杖之分
“夸海口”夸的原来是孔子的口
“会计”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L
“滥觞”原来指浮起酒杯
“腊月”为何称“腊”
“老死牖下”为何代指善终
“敛衽而拜”原来不是妇女的专利
“恋栈”为何比喻贪恋官位
“吝啬”原来是对大地母亲的赞美
“灵柩”不是棺材
“喽啰”竟然是赞美的词
“銮驾”为何比喻天子的车驾
“乱点鸳鸯”竟然是做好事
M
“马弁”原来出自冠服制度
“买路钱”原来是出丧时撒的纸钱
“蛮夷戎狄”原来并非蔑称
“蟊贼”原来是两种害虫
“媒妁之言”的“媒妁”指什么
“门婿”特指入赘的女婿
“靡靡之音”原来特指亡国之音
“名列前茅”的“前茅”原来是军旗
“名”、“字”原来是两回事
“模棱两可”原来是讽刺唐朝宰相苏味道
“墨守成规”的“墨”原来指墨子
“牝鸡司晨”的“牝鸡”是什么鸡
“墓木已拱”原来是诅咒之辞
N
“男女授受不亲”是怎样演变的
“内子”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女红”的“红”原来是通假字
“弄璋之喜”原来是指生儿子
P
“佩服”为何跟衣服有关
“琵琶别抱”为何比喻妇女改嫁
“姘头”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平易近人”原来是形容政事简易
“屏风”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扑满”为何用作存钱罐的代称
“蒲柳之姿”并非专门用来形容女人
Q
“桥梓”为何比喻父子
“秋老虎”原来是“秋老火”之误
R
“人尽可夫”原来不是形容女人淫荡
“如坐针毡”竟然是真的坐
“入流”原来跟古代官制有关
S
“三魂七魄”是哪三魂哪七魄
“三宫六院”是哪三宫哪六院
“山盟海誓”为何不能说成“山誓”、“海盟”
“上乘”原来指四马共驾一车
“尚方宝剑”的“尚方”原来是官署名
“少艾”原来是指美男子
“身怀六甲”为何表示怀孕
“尸位素餐”的“尸”不是指尸体
“时髦”原来出自古人的发型
“谥号”不可能生前就有
“私淑弟子”是什么样的弟子
“首当其冲”的“冲”应该指战车
“首饰”原来是男人戴的帽子
“寿终正寝”的“正寝”是什么地方
“授人以柄”最早竟然指彗星
“书信”原来指传递信札的人
“说项”原来是夸姓项的人
“顺手牵羊”原来不是贬义词
“素面朝天”的“天”指天子
“随和”原来是两件宝物的并称
T
“胎教”原来自古就有
“堂皇”原来指盛大的厅堂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
“天潢贵胄”为何比喻帝王或贵族的后裔
“天之骄子”原来是匈奴的自称
“挑衅”原来跟祭祀有关
“跳槽”竟然是青楼用语
“同僚”为何指同事
“铜臭”原来是买官钱
“偷香窃玉”为何比喻男女私通
“兔死狐悲”不是比喻物伤其类
W
“挽歌”必须执绋而歌
“望洋兴叹”的“望洋”竟然是一种眼病
“为虎作伥”的“伥”是人还是鬼
“尾大不掉”形容哪种动物的尾巴大
“文身”原来是为避蛟龙之害
“稳操胜券”操的原来是左券
“蜗居”原来不是形容居室窄小
“乌贼”为何用“贼”来命名
“无它”原来是古人相见的问候语
“五毒”竟然是良药
“梧桐引凤”为何能引来金凤凰
X
“希望”原来是仰望星星
“犀牛望月”为何比喻长久盼望
“喜鹊”喜从何来
“下海”竟然是指妓女接客
“信封”为何用“封”来作计量单位
“星期”原来指浪漫的婚期
“新郎”原来指新科进士
“薪水”为何代指工资
“薪尽火传”不是指火种传了下来
“刑不上大夫”原来是让大夫自杀
“姓”、“氏”原来有差别
“学而优则仕”不是形容优秀
“血气方刚”不是形容青年人
“寻短见”为何比喻自杀
Y
“妖孽”本来不是形容女色
“谣言”原来是百姓的呼声
“摇钱树”原来是形容妓女
“烟视媚行”不是形容女人风骚
“一顿饭”为何用“顿”作为计量单位
“一日三餐”原来始于汉代
“遗孀”为何代指寡妇
“阴沟翻船”的“阴沟”为何会翻船
“鱼水”不是形容男女欢爱
“宇宙”本来指屋檐和栋梁
“玉树临风”的“玉树”原来是槐树
“元宝”的“元”原来指改元
“辕门”原来是象征性的门
“在下”竟然是裹腿布
“再醮”为何形容女人改嫁
“簪缨世家”为何代指显贵人家
“糟蹋”竟然是遭水獭之祸
“张冠李戴”的“张”、“李”到底指谁
“正室”、“侧室”原来不是指妻妾
“支吾”为何形容说话含混
“指南”为什么不叫“指北”
“状元”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捉刀”和“捉笔”绝对不能混用
“作家”原来是管理家务
◇“不名一钱”的“名”是什么意思
“不名一钱”也可以写作“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连一枚钱、一文钱都没有。那么,这个成语中的“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都说不清楚。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佞幸列传》中邓通的故事,知道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不名一钱”是一个多么刻薄的词。
邓通是汉文帝时掌管船舶行驶的小吏,因为行船时必须戴黄帽而被称为“黄头郎”。汉文帝有一次梦见自己上天,背后有黄头郎推了一把,回头一看,只见这位黄头郎衣服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醒来后到处寻找,发现邓通的衣服跟梦中所见一模一样,邓通就这样得到了汉文帝的宠幸,“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有趣的是,相士为邓通相面,却声称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很生气,说:“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 贫乎?”于是干脆赐给邓通一座铜山,允许他自己铸钱,号为“邓氏钱”,通行天下。铸钱必须官铸,邓通竟然可以私铸,其富可想而知。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即位,不仅免了邓通的官,而且将他的家产尽数没收。汉景帝的姐姐很同情邓通,命人供给他衣食,但邓通的结局仍然是“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解释说:“始天下名‘邓氏钱’,今皆没入,卒竟无一钱之名也。”原来,邓通私铸的钱被全部没收后,再也没有一枚钱可以名为“邓氏钱”了!真是赤裸裸的讽刺!
这就是“不名一钱”的来历。王充在《论衡·骨相》篇中简洁地总结道:“文帝崩,景帝立,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由不能再取名“邓氏钱”而引申为私人占有,“不名一钱”或“不名一文”因此意为私人不占有一枚钱或一文钱。
◇“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儒家的著名格言。不孝到底有哪三不孝?无后为什么为最大?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这句格言出自孟子之口,在《离娄上》一章中,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东汉学者赵岐解释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一不孝是明知父母有过错而不加劝说,却一味顺从,陷父母于不义;二不孝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做官以便有俸禄来赡养老人;三不孝就是不娶妻生子,以至于绝嗣断后。
三者之中为什么“无后为大”呢?很显然,这反映了古人的原始心理:对族群灭绝的恐惧。这种恐惧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是正常现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格言应该放到这样的语境中去理解,而不能一概斥之为儒家学说的糟粕。
孟子拿舜做例子,来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舜的父亲叫瞽(gǔ)叟,是一个瞎眼老头儿,母亲早死,瞽叟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象。瞽叟和后妻都喜欢象而讨厌舜,甚至到了想把舜杀掉的地步。当时的国君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考察舜的品行是否足以继承帝位。舜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对他恨之入骨的父母,因为父母肯定不会同意,而是“不告而娶”,就是生怕“无后”的缘故,因此君子认为舜虽然违反了“礼”,但是却合于“义”,不告知父母也等于告知了父母。
跟“无后”比起来,“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和“家穷亲老,不为禄仕”实在不值得一提,因此才说“无后为大”。
◇“不肖子孙”并非指不孝顺的子孙
今人常常将“不肖”和“不孝”混用,“不肖子孙”因此也就理解为不孝顺的子孙。其实,“不肖”和不孝顺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说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什么叫“骨肉相似”?肉可见,骨不可见,因此“肖”这个字不仅形容外表的相似,更用以形容本质特点上的相似。许慎又说:“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不像先辈叫“不肖”。
在为《礼记》所作的注疏中,郑玄解释说:“肖,似也,不似,言不如人。”郑玄的意思是言子不如父。子不如父,因此“不肖”引申为不成材的意思。《礼记·射义》:“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射箭的人循着乐声而发,能够射中靶心的是贤者,不成材的人怎么能够射中呢?古人常常将“贤”与“不肖”对举,可见“不肖”就是不贤、不成材之意。正如颜师古所说:“不肖者,言无所象类,谓不材之人也。”
《庄子·外篇》中《天地》一章,有关于“不肖”的更清楚的解释。“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则谓之不肖臣。”这段话的意思是: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大臣和人子中品德最高的。父母说的都认为对,做的都认为好,这就是世俗所说的不肖之子;国君说的都认为对,做的都认为好,这就是世俗所说的不肖之臣。
郭象解释说:“此直违俗而从君亲,故俗谓不肖耳。”很显然,“违俗”才叫“不肖”;按照通常的说法,顺从父母才叫孝顺,可是“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竟然被称作“不肖子”,可见“不肖子”跟不孝顺毫无关系,乃是不成材之谓。
清代学者王应奎《柳南续笔》中有“不肖子”一条,其中说:“今世人子丧中用帖,称‘不肖子’。”父母死后,儿子在居丧期间自称“不肖子”。那么这是自称不孝顺的儿子吗?王应奎紧接着质疑道:“然大约是谦光之辞。吾邑严观察韦川云:‘近世士大夫不明此意,凡中科甲及仕宦中人,皆改称不孝,非俨然自谓胜其亲乎?’按家礼,丧称哀子、哀孙,祭称孝子、孝孙,从未有称不孝者。且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岂可以此自居!”其义甚明,“不肖”乃是自谦之辞,绝不能跟“不孝”混用。
唐宋间诗人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一书中说:“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yù,卖)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鱼,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这是对不成材子弟的尖锐讽刺,但是跟“不孝”同样毫无关系。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是什么墙
日常俗语中的“不撞南墙不回头”,比喻认死理,听不进不同意见,同义词还有“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一条道走到黑”,等等。民间智慧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作比,不过棺材、黄河、一条道都容易理解,而“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俗语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呢?
中国古代房屋的方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大门一进来还有一堵墙,叫照壁、照墙或影壁,不仅可以遮挡外人的目光,而且从风水角度来说,还可以阻拦直来直去的气流。这堵墙就是“南墙”,从正房门出来向外走时,必须避开这堵墙绕着走,否则就会一头撞上。所谓“不撞南墙不回头”,就是讽刺那些不知道绕道而行、认死理的人。
照壁或曰南墙的起源极早,最早的时候称作“萧墙”,而且出自孔子之口。《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颛(zhuān)臾:鲁国的附属国。郑玄解释说:“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原来“萧”通“肃”,“萧墙”就是国君的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面对大门,像一扇屏风,因此又称“塞门”和“屏”。臣子到了这扇门,一想起将要见到国君,立马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肃墙)。所以孔子所说的“萧墙之内”就是指宫内,当政的季氏打算讨伐颛臾,孔子担忧季氏的祸患不在颛臾,而是在他的宫室之内。后人于是就用“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比喻内部的祸患。
民间仿照宫内的“萧墙”形式也建起了照壁,不过已经跟“萧墙”的原义大相径庭,“至屏而加肃敬”的含义消失了,而代之以“鬼碰头”的民间禁忌,意谓建起这堵墙就阻断了鬼的来路。
……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乾隆皇帝听贴身的太监说过纪晓岚的这个习惯,有一次想故意戏弄纪晓岚,趁纪晓岚和别的大臣们在便殿里裸体聊天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便殿。一看皇帝驾到,大臣们赶紧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偏偏纪晓岚是个近视眼,乾隆走到跟前才看见,这时已经来不及穿上衣服了。纪晓岚就这样赤裸着肥胖的身体跪在地上,不停地喘息着,一动不敢动。乾隆皇帝一直待了两个小时,坐在那里不言不语。纪晓岚终于忍不住了,跪在地上偷偷张望,可是看不清乾隆到底还在不在殿里。过了一会儿,纪晓岚实在忍无可忍了,小声问身边的大臣:“老头子走了没有?”众人大笑,乾隆皇帝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评分“不齿X”的“齿”原来是排座次
评分“一顿饭s”为何q用“顿”作为计量单位
评分很稀罕毕淑敏的书啦,很温暖蕴含生活的小哲理,另外捏,书的纸质和装帧都很棒,物流也给力,赞赞赞!!!
评分“蟊贼”原来是x两种害虫
评分“星期”原来指浪漫的婚期
评分——囧星人
评分可以多点时间看看类似的书
评分书蛮不错的,质量也好,送货也给力!
这个词,原来是这个意思!2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