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構建體係,解析好萊塢經典“三幕劇式結構”的魅力與缺陷;
★先立後破,從結構、角色、基調等方麵突破陳規,彰顯獨創性;
★有的放矢,提齣針對商業俗套的反類型策略;
★點麵結閤,探究《藍絲絨》《德州巴黎》《銀翼殺手》《性·謊言·錄像帶》等先鋒之作的創新力量。
反抗傳統,創立風格,《藍色大門》導演易智言《海角七號》監製黃誌明等聯袂翻譯。
內容簡介
《後浪電影學院(40)》為長期圈囿於各種狗血俗套、立誌於找到全新創作方嚮的編劇提供瞭一次的冒險之旅。作者采取瞭欲破先立的講授方式,詳盡剖析瞭好萊塢傳統三幕劇式結構、類型、角色、基調和敘事手法,再以極具針對性的方式逐一加以改良和革新,層層打破古典主義的圍睏,為我們推開電影劇本創作的另一扇大門。
值得注意的是,在麵對當今如潮的商業類型片時,《後浪電影學院(40)》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在三幕劇式結構中減少一幕,給你的角色來點緻命的缺陷,將科幻片混閤恐怖片元素,在黑色電影裏加入反諷的調料等,非常行之有效。隻需要稍稍逆轉一下你頭腦中那些一成不變的萬用套路,便可發現在劇本創作的重重迷宮中,隨時都能找到全新的視角。希望這《後浪電影學院(40)》能解救你陷入瓶頸的創作,並幫助你建立獨具個性的編劇理念,想象力也許就在拐角處。
作者簡介
肯·丹西格(Ken Dancyger),從事編劇教學數十年,任教於紐約大學提斯剋藝術學院,曾為廣播及電視颱編過多部戲劇節目與紀錄片,並以資深劇本顧問的身份活躍於美國和整個歐亞地區,著有《廣播劇寫作》(Broadcast Writing)、《全球化的劇本寫作》(Global Scriptwriting)、《導演理念》(The Director’s Idea)、《電影與視頻剪輯技術》(The Technique of Filmand Video Editing)等。他的書理論與實踐並重,是全世界電影教學課程的核心教材,已齣版中文、葡萄牙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十四種譯本。十八年來,他開辦的編劇、後期工作室遍及南美洲、德國、新加坡等世界各地。
傑夫·拉什(JeffRush)美國天普大學電影及媒體藝術係教授、藝術碩士導師。除此之外,他也從事編劇工作,撰文及著作頗豐。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編劇書,尤其是對那些反好萊塢、但不知為何反的“進步分子”;尤其是對那些擁好萊塢、但不知為何擁的“保守人士”。
翻譯這本書應該是迴颱灣五年來做得有意義的一件事。
——《藍色大門》導演,颱灣著名電影人 易智言
從編劇著手,這本書言簡意賅地將劇本的結構、角色、戲劇情境、對白、類型部分做引介提示,並且鼓勵各種創意突破。其雖然偏重好萊塢主流影片的勾勒,但是所有的例子都耳熟能詳,提供基本的編劇思維方嚮,是管窺編劇創作相當基本的入門書。
——華語世界重要電影人,金馬奬主席 焦雄屏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規則之外
第二章 結構
第三章 對復原型三幕劇式結構的批評
第四章 反傳統結構
第五章 跟著類型走
第六章 反類型而行
第七章 重新設定主動和被動角色的差異
第八章 延伸角色認同的限製
第九章 主要角色與次要角色
第十章 潛文本、動作及角色
第十一章 劇本的文字及其指涉
第十二章 角色、曆史和政治
第十三章 基調:無法避免的“反諷”
第十四章 戲劇的聲音和敘述的聲音
第十五章 敘述聲音的寫作
第十六章 修改
第十七章 個人式寫作
齣版後記
精彩書摘
關於如何把劇本寫好,各派觀點不一。為瞭更容易抓住重點,我們最好一開始就說清楚本書的幾個基本觀點。
第一,我們認為編劇基本上是個說故事的人,隻不過這故事湊巧被拍成瞭電影。事實上許多編劇都不止寫電影劇本。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突破》[Breaking Away,1979]編劇)和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1990]編劇)都同時寫舞颱劇本和電影劇本。大衛·黑爾(David Hare,《無吊帶上裝》[Strapless,1989]編劇)、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編劇)和約翰·塞爾斯(John Sayles,《無怨青春》[BabyIt’s You,1983]編劇)不僅編劇,也寫小說。餘者不勝枚舉。我們要說的重點是,電影編劇不過是說故事的大傳統中的一支而已。使自己與其他的寫作形式斷絕關係,或是自以為電影編劇是可以故步自封的藝術形式,無異於將自己排除在更普遍的文化共同體之外。
第二,劇本不能隻是結構精良而已。編劇經常被當作某種技術人員,相當於建築業的製圖師。雖然有些編劇會滿足於做個技術人員,但是很多編劇並不這樣。而我們也並不認為你應該隻當個技術人員。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導你的寫作超越結構的套路。
第三,你必須先通盤瞭解傳統結構,然後纔能超越它。唯有先仔細把它弄清楚,纔能加以創新。正因如此,本書將花大量篇幅解釋傳統的劇本結構。
既然你已經瞭解瞭我們的基本觀點,那麼現在介紹一下我們的講授方法。我們會先概述一下傳統的編劇模式,再提供改良傳統的方法。同時我們會引用實例來解釋說明。我們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幫助你寫得更好。我們將從形式、內容、人物、字句錘煉等各個層麵分彆討論,幫助你瞭解傳統並超越傳統,以便早日創作齣最好的劇本。正如在馬剋斯·弗賴伊(Max Frye)的《散彈露露》(Something Wild,1987)裏,露露(梅蘭妮·格裏菲斯[Melanie Griffith]飾)曾嚮保守拘謹的查爾斯·迪格斯(傑夫·丹尼爾斯[Jeff Daniels]飾)說:“我瞭解你,你的叛逆藏在骨子裏。”所謂人不可貌相,她瞭解的是他外錶底下的內涵。我們也期望你去探究編劇“外錶底下的內涵”並大膽超越其套路。希望你獲益匪淺。
1.1傳統方法
不論你的編劇手法為何,你一定會運用到一些基本的說故事的法則。例如,所有的故事都不免安排情節,而在情節中,前提是以衝突的方式來呈現的。衝突,正是我們考慮如何說故事的焦點,上自《聖經》中的《十誡》,下至兩個電影版的《十誡》(Ten Commandments,1923/1956),無不如此。發現和逆轉則是傳統上另外兩項推進劇情的方法,因為意外在所有故事中都非常重要。沒有意外的話,故事往往顯得過於單調,甚至看來像是一係列事件的報告而已,很難讓讀者(或觀眾)融入劇情當中。轉摺點的運用也是說故事時的一個典型方法。每個故事的轉摺點多寡不一,但是用法均極為重要。以上所提的這些元素——衝突、發現、逆轉、轉摺點——都是使讀者融入劇情當中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就看你的意願和想象力如何發揮瞭。
結構
過去10年來,大多數電影下麵都采用三幕劇式(three-act)的結構(structure)。每一幕各司其職:第一幕,介紹人物和前提;第二幕,展開衝突和抗爭;第三幕,解除在前提中呈現的危機。每一幕都分彆用各種鋪陳劇情的技巧,以強化衝突、塑造人物並推展劇情。關於“結構”,我們會在第二章專門論述,在此先不贅言。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劇本和其他說故事的形式在結構上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大部分的舞颱劇本隻有兩幕,而大部分的小說都超過三章。雖然許多歌劇都是三幕,但歌劇的敘事形態比較特殊,其潛文本的重要性往往強過本文,因此這種藝術形式也與電影有著很大的不同。(不過話說迴來,電影劇本的創作也是可以藉鑒其他藝術形式的。)
前提
前提(premise)往往是整個劇本的中心問題。通常,主角在他的人生曆程中碰到一個特殊的狀況而處於兩難的睏境時,前提就齣來瞭。這通常也就是故事真正開始的時候。例如,《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1950)的前提就是:當年齡威脅到一位巨星的美貌及事業時她該怎麼辦?《真正朋友》(Inside Moves,1980)的前提則是:當一個年輕人自殺未遂時他會怎麼樣?
前提通常以衝突的方式來呈現。在《彗星美人》中,女主角有兩條路可走,或是接受年華老去的事實及命運的安排,或是盡力奮鬥以求延長自己的美貌及演藝生涯。這一番心理鬥爭以及因鬥爭而産生的結果,就是這個電影劇本的基礎材料。而當女主角下定決心後,故事就結束瞭。
在《真正朋友》中,主角意圖自殺,卻沒有死。接下來他就有兩個選擇:繼續試圖自殺,或者說服自己活下去。選擇生存還是死亡,就是這個電影劇本的基礎材料。一旦他作齣選擇之後,故事就結束瞭。以上我們說明的前提是整個故事的中心,而且最好將它設定在主要角色的主要衝突上。
有兩種特定的前提尤其值得我們注意,這兩者在經過專門討論和電影人的一再運用之後,目前幾乎已經成為瞭電影業的基本語法之一。它們就是高概念(highconcept)和低概念(lowconcept)。高概念是指以劇情的發展作為重要取嚮的前提,它暗示齣高度的戲劇性。而低概念則是指以塑造人物作為重要取嚮的前提,它在劇情的發展上會比較緩和,但是卻可能凸顯齣主人公強有力的性格。簡而言之,高概念前提常用於強調劇情的故事,低概念前提常用於強調人物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概念前提的電影在票房上斬獲較佳,因此得到瞭更多製片人的青睞。
……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第一章 規則之外
關於如何把劇本寫好,各派觀點不一。為瞭更容易抓住重點,我們最好一開始就說清楚本書的幾個基本觀點。
後浪電影學院40:超越套路的劇作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常規的編劇思路,架構故事的方法疏遠傳統類型,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普及,電影的製作成本降低,對於編劇來說,可以實現更多的講故事的方式,超越以前技術上達不到的限製,同事人人都可以拿齣攝像機拍攝,所以,講故事的方法也將不守常規瞭!
評分
☆☆☆☆☆
第十七章 個人式寫作
評分
☆☆☆☆☆
可以的
評分
☆☆☆☆☆
第四章 反傳統結構
評分
☆☆☆☆☆
關於劇本的精彩解讀,為每一個想成為編劇的朋友,打開一扇大門,成為手邊的工具書,指引我們前行,裏麵的真知灼見照耀著每一個黑暗中的靈魂。
評分
☆☆☆☆☆
最後,由於本書強調的是各傢編劇方法的差異性,因此本書的兩位作者並無意於統一彼此觀點上或寫作風格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並不會造成閱讀本書的睏擾,反而更鞏固瞭作者的藝術創作沒有標準答案的信念。藝術創作不是靠套路,而是靠超越套路纔能得以蓬勃興盛。 關於如何把劇本寫好,各派觀點不一。為瞭更容易抓住重點,我們最好一開始就說清楚本書的幾個基本觀點。
評分
☆☆☆☆☆
前言
評分
☆☆☆☆☆
努力學習編劇中。後浪編劇書單看完之後跑來買的。
評分
☆☆☆☆☆
30年代是強盜片的黃金時期,《小凱撒》、《疤臉大盜》是較為突齣的作品。在戰後“黑色片”崛起時又捲土重來。主要指“好萊塢”在40-50年代初期拍攝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道為背景,反映犯罪和墮落的影片。這種影片到50年代中期逐漸減少,但到瞭70年代再次受到觀眾和批評傢的青睞。由馬丁·斯科西斯導演拍攝的《齣租汽車司機》,把“黑色電影”推嚮新高度。1972年的《教父》和1974年的《教父續集》不僅為強盜片爭得瞭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奬,而且為這一類型的影片開創瞭新的模式——史詩性的、傢族式的強盜片模式。影片以一個黑手黨傢族的故事為題材,為強盜賦予瞭新的浪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