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由著名经济学家,武汉大学教授颜鹏飞作序推荐。
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各地的资本主义都一样吗?是否存在足以取代资本主义的新体系?《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
内容简介
人们时常听到并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但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詹姆斯·富尔彻借助生动详尽的案例——从17世纪初的东印度公司到1995年的巴林银行破产案——对此进行了研究。他考察了资本主义在英国、日本、瑞典及美国的不同形式,探讨了资本是否已经摆脱国家的界限,正走向全球化。他还以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近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事件为例,在《资本主义》中指出了资本主义潜在的危机倾向,并由此讨论了资本主义的未来:资本主义是否正在走向某种危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体系在哪里?
作者简介
詹姆斯·富尔彻,现为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学高级讲师,著有《劳工运动、雇主与国家:英国与瑞典的劳资冲突和合作》(牛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社会学》(与约翰·司各特合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3年再版)等。其中《社会学》一书被誉为“*好的全面性导读文本”。
精彩书评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写出一部书中精品。现在正是一个见证精品诞生的时刻。如果你想要一本明晰易懂的导读,带领你全面了解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的资本主义,那就从这本书开始吧。作为介绍,它或许很简短,但却很出色。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英美研究教授 戴维·柯茨
目录
前言
1 什么是资本主义?
2 资本主义源自何方?
3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4 全球各地的资本主义都一样吗?
5 资本主义是否已经全球化?
6 危机?何种危机?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什么是资本主义
商业资本主义
1601年4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第一支远航船队前往东印度。经过18个月的航行,四艘船只——“升天号”、“猛龙号”、“赫克托耳号”、“苏珊号”——从苏门答腊和爪哇返回,带回的货物以胡椒为主。此次冒险的成功促使同一批船队于1604年3月离开伦敦,开始第二次远航。船队返回时,“赫克托耳号”和“苏珊号”率先启程,但“苏珊号”在海上失事,而“赫克托耳号”则被“升天号”和“猛龙号”救起,当时它正漂流在南非附近的海上,多数水手已经死亡。三艘船于1606年5月回到英格兰,带回了胡椒、丁香、肉豆蔻等货物。投资于这两次航行的股东们从中获得了相当于投资额95%的利润。
1607年,船队的第三次远航同样取得成功,但1608年“升天号”和“联合号”的第四次航行却是一次彻底的灾难。“升天号”抵达印度的西海岸,却在那里因为它那“傲慢且固执的船长”的错误决定而失事。他忽视了当地人关于浅水区的警告,导致船只搁浅。“联合号”在马达加斯加的一个港口停靠,在那里船员们遭遇埋伏,船长被杀,不过“联合号”依然抵达苏门答腊并满载了货物。但在返回英格兰的途中,“联合号”在法国布列塔尼附近的海岸失事。投资者在这次航行中损失了全部资本。
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期望获取利润的投资行为。通过类似的远距离贸易,投资者可能获得巨额利润,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利润完全来自稀缺性和距离。欧洲和香料原产地之间胡椒价格的巨大差异造就了利润,巨额利润使得人们无视冒险的成本。真正重要的是货物是否能运回欧洲,不过市场条件也很重要,因为大型船队的突然回归可能会压低价格。如果贸易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太多人参与,市场也可能会变得饱和。胡椒的过量供应迫使东印度公司采取多元化经营,同时贩卖胡椒之外的香料和其他产品,比如靛蓝染料。
此类贸易需要大量资本。首先必须造一艘大船,如“东印度人号”(此类商船大都被如此命名),船上配备相应设施,并装上火炮以对付荷兰和葡萄牙的竞争对手。当它远航归来时,还得维修。公司位于布莱克沃尔和德特福德的船厂需要大笔资金支持。在当地,船厂是主要的劳动雇佣者。远航的船只还要捎上用于购买香料的金条和货物,装上弹药以及备足大批船员所需的食物和饮水,这也需要资本。在东印度公司第三次远航的时候,“猛龙号”有150名船员,“赫克托耳号”100名,“升天号”30名,总共需要预备280人的饮食,至少在航程的初始阶段是如此。需要大批船员的原因之一是确保在航程中发生危险造成人员伤亡后,有足够的水手驾驶船只返航。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资本主要来自伦敦的富商,他们掌控并管理资本的使用。资本的另一来源是贵族及其附庸,公司欢迎这些人的加入,因为他们在宫廷中很有影响力。公司的特权取决于王室的态度。外国资本同样参与其中,主要来自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排除在外的荷兰商人。这些商人还是荷兰公司活动情报的有效来源。
东印度公司的前12次航行都是分别募集资金的,每次航行的资本属于一次性投资,所获利润根据商业传统在股东间分配。但是,对于长途贸易的投资来说,这种方式极具风险,因为资本将前往遥远的未知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不确定状态。每次航行中派遣多艘船只可以分散风险,但整个船队也可能全部遇难,就像1608年的那次远航。东印度公司转而采取将风险分散到几次航行里去的融资办法,于是公司变为成熟的联合股份公司。自1657年之后,公司所获得的投资改为连续性的资本投入,与特定的航行无关。1688年,东印度公司股票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
东印度公司还通过垄断措施减少风险。和它的国外竞争对手一样,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政府联系紧密,后者给予它东方商品的进口垄断权以及使用金条作为支付手段的权力。作为回报,一直缺乏资金的政府对公司的大宗商品及贵重物品进口收取关税以资岁收。东印度公司当然也要面对竞争,但主要是国际竞争,即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在印度周边地区的竞争。在三个国家的本国范围内,竞争被尽可能地消除殆尽。被排除在外的其他人一直努力介入贸易,而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的关键特权之一就是对“闯入者”采取行动。
通过大量购入股票和抑制销售可以操控市场。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尤其善于此类操作,他们忙于达成对各类商品的垄断,不仅是香料,还包括瑞典的铜、鲸鱼制品、意大利丝绸、糖、香精和硝石(火药的成分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巨大的存储仓库是关键。费尔南多?布罗代尔评论道,荷兰商人的仓库比巨舰更大、更昂贵。他们可能贮存大量谷物,足够整个国家吃上10到12年。这不仅是抑制商品供应以抬高价格的问题,因为大量存储也使得荷兰能突然将货物倾销到整个欧洲市场,从而打垮外国竞争者。
这当然是资本主义,因为远途贸易需要以获取巨额利润为目的的大笔投资,但是这显然并不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获取高额利润的秘密在于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确保垄断,排斥竞争对手,并尽一切可能控制市场。因为利润是通过交易稀缺商品而不是合理化生产的方式取得的,商业资本主义对于社会的影响有限。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居民过着自己的生活,资本所有者的商业活动并没有影响他们。
……
前言/序言
什么是资本主义?它走向何处?这两个问题是困扰人类数百年且颇具争议的重大问题。
西方学者对上述问题各持己见,众说纷纭,给资本主义戴上了形形色色的新帽子,如“晚期资本主义”、“新帝国主义”、“慈善资本主义”、“更具人道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金融帝国”、“后工业社会”、“业主资本主义”、“经营者资本主义”、“经营货币资本主义”、“华尔街资本主义”、“投资商资本主义”、“利益共享资本主义”、“法人资本主义”、“有计划有组织的资本主义”、“调整的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社会”、“后文明化社会”、“电子技术社会”、“反市场的资本主义”、“赌场资本主义”、“学术资本主义”,以及“新型帝国主义”、“超级帝国主义”、“货币帝国主义”、“资源帝国主义”、“粮食帝国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或“金融帝国”、“灾难资本主义”、“新新帝国主义”等等。
本书作者詹姆斯·富尔彻(JamesFulcher)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能将各类资产转换成资本的制度,它的本质特征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投资;资本主义生产取决于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工人们变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工资奴隶”;危机和不稳定性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的常态特征之一,经济发展的稳定期只是例外。富尔彻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改变了世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自身也在发生变革。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在经历了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同时,也经历了两次转型:从无序型资本主义(这一阶段包括整个18世纪及19世纪早期)转变为管控型资本主义(自19世纪后半叶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后者的特征是福利国家、国有化运动和“市政社会主义”运动。从管控型资本主义发展到“重新市场化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又一次重大转型。后者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信奉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运作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政策。
该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转型呢?作者詹姆斯·富尔彻看来是力主资本主义改革的温和派,他在审视了瑞典、美国和日本三种截然不同的管控型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与转型之后认为,重新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但也尚未显露出最终危机的迹象。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市场社会主义者戴维·施韦卡特(DavidSchweickart)则在《超越资本主义》(2011)一书中披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七大问题——惊人的贫富差距、持续增长的失业、在职人员劳动的强化、与财富的空前增长相伴随的贫穷的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民主的退化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得出激进的结论:必须寻找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物。
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和“三个有利于”(“资本的文明面之一就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的科学论断诠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并且在论证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阐述了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资本主义存在的必然性和正当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弹性和生命力。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功能。随着时代及其主题的变化,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制度力图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制度运行的稳定性,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变革。例如,随着生产力的日益社会化,生产关系已从萌芽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股份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发展到以跨国公司为标志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本并存,资本的国家所有制、资本的个人所有制与资本的股份所有制并存。
世界各国自二战以来,表现出合作、和平、发展以及变革、调整和转型的时代特征。应该强调指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制度迫于生存压力进行调整和改革的推动力。2008年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表明,西方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转折、变革和调整时期。这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变革性的论断:“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本性没有因此而改变,但是调整和变革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能无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而应该充分估计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自我调整、自我变革的能力。
新的变化、稀释和缓解社会矛盾和非和谐的举措,以及资本主义内部滋生的变革因素和否定因素主要有:
1.通过全球化在全球范围不断地复制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享受生产力红利、全球化红利和制度红利。
2.关注和扩充软实力和巧实力。
3.扩充中产阶级。
4.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5.重视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
6.强化对企业的微观规制和劳动立法。
7.倡导绿色的新发展论。
8.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表现出“民主社会主义”化倾向。
应该指出,美国耗费了近一个世纪,日本用了半个多世纪,韩国用了大约1/4个世纪,才使得社会矛盾和非和谐情况有所缓解。可是,上述做法在客观上却又带来另外一种后果和发展趋势,即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扩展设置了新的界限和障碍,从而进一步加快了对资本关系自身规定性及本质的自我背离、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尤其是此次特大型金融危机和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一个证明。资本主义只是历史长剧中的匆匆过客,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012年11月23日
于武昌珞珈山
《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是一套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经济社会运转逻辑、却又缺乏专业学术背景的读者,提供清晰、系统而又易于掌握的入门读物的系列丛书。本册《资本主义》正是这一系列中的重要一员,它以一种非学术化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剖析了资本主义这一塑造了我们当下世界,影响着你我生活的核心经济体系。 本书并非对某一本特定书籍内容的复述或概括,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旨在普及知识的读本,为你打开认识资本主义的一扇窗。它所涵盖的“内容”,是你阅读此书后能够获得的知识、理解和视野。 理解资本主义的基石:核心概念的拆解 首先,《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会从最根本之处着手,为读者厘清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你将在这里找到对“资本”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它不仅仅是金钱,更包括了生产资料、技术、人力资本等一切能够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带来增值的要素。本书会深入浅出地阐释“资本积累”的驱动力,为何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核心动力,以及这种动力如何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你也会在这里了解到“私有产权”在资本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本书会探讨私有产权如何激励个体进行投资、创新和承担风险,并论证其对于经济效率和社会财富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它也不会回避关于私有产权的争议,例如其可能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并将在后续章节中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的另一大支柱。本书会详细介绍市场是如何通过供需双方的互动来决定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数量和资源的分配的。你将学会理解“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运作的,以及自由市场在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和消费者福利方面的作用。然而,本书的视角不止于此,它还会探讨市场失灵的可能性,例如外部性(如污染)和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并介绍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潜在角色。 资本主义的演进与形态:历史脉络与多元展现 《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概念的介绍,它更着重于展现资本主义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及其演变出的不同形态。你将跟随本书的脚步,回顾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早期形态,了解其如何从手工工场走向大规模工厂生产,以及这种转变对社会结构、经济组织和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 本书将深入探讨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分析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如何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其对经济权力、创新和消费者选择带来的影响。你也会了解到金融资本主义的特征,理解现代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金融创新、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复杂联系。 此外,本书还会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践资本主义时所呈现出的多样性。例如,它会对比和分析不同福利国家的模式,探讨它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通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式来调节收入分配和缓解社会矛盾。同时,它也会触及一些非西方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模式,展现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变异性。 资本主义的驱动力与挑战:进步的引擎与潜在的危机 是什么在驱动着资本主义的持续运转和发展?本书将为你揭示其内在的驱动力。其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你将了解到,资本主义的竞争环境如何激励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产品升级和管理优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进步。本书会探讨创新在不同产业中的表现,以及科技进步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共生关系。 “企业家精神”是另一个关键要素。本书会描绘企业家的角色,他们如何识别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并将新思想转化为实际的商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你将理解,正是这种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为资本主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然而,任何一种经济体系都并非完美无瑕。《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同样不会回避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本书将对“经济周期”进行详细阐释,解释繁荣与衰退如何交替出现,以及其对就业、投资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你将理解,尽管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其固有的周期性波动仍然是需要关注和应对的重要问题。 “收入不平等”是资本主义体系中一个备受争议且日益突出的问题。本书会深入分析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的多种因素,例如技术进步、全球化、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以及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影响。它将探讨收入不平等对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个体机会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 本书还会讨论资本主义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你将了解到,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资本主义的未来与我们的角色:反思与展望 《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的价值不仅在于揭示“是什么”,更在于引导读者思考“将走向何方”。在结尾部分,本书会展望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它可能会探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对现有经济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以及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你还将了解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何在全球资本流动、贸易规则和地缘政治格局中进行博弈和合作,共同塑造资本主义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本书会引导读者反思自身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角色。作为消费者,你的选择如何影响市场;作为劳动者,你的技能和价值如何与市场需求匹配;作为公民,你如何通过参与公共讨论和政治进程,影响资本主义的规则和方向。 本书的目标是让你在阅读完毕后,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辩证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你不再仅仅是这个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被动参与者,而是能够以一种更加清醒、批判性以及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理解你所处的经济世界,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牛津通知读本: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入门指南,它以一种易于理解、引人入胜的方式,帮助你跨越专业门槛,掌握理解现代经济社会运行的关键钥匙。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一本仓促的观点堆砌,而是一次系统性的知识梳理,一次深入的思维启蒙,一次关于我们生活方式的深刻探索。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获得一种宝贵的“经济素养”,让你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浪潮中,更加从容地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