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法制和审判

革命法制和审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罗伯斯比尔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33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996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8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革命法制和审判》是罗伯斯比尔从1783年至1794年7月所发表的一部分重要论文和演说的集子。全书共有二十三篇,按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伯斯比尔的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目录

中译本序言
论文和演说
论羞辱性刑罚
关于陪审法庭的设立
关于上诉法院的组织
关于海军刑法典
关于刑事审判的组织关于书面审理程序的必要性
陪审法庭的组织原则
关于出版自由
关于死刑
关于国王的不可侵犯性
关于公诉人的作用
《宪法保卫者》周刊纲要
说明我的原则
论军人纪律的必要性和本质
关于审判路易十六的意见
关于审判路易十六的第二次演说
关于革命法庭
关于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关于宪法
关于改组革命法庭
关于革命政府的各项原则
关于政治道德的各项原则
关于重新改组革命法庭
共和国二年热月八日的演说
主要人名对照表+9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典书籍,帮别人买的,我自己也想买。

评分

挺好的,以前从来不去评价的,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积分,自从知道评论之后京豆可以抵现金了,才知道评论的重要性,京豆的价值,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里,复制到哪里,既能赚京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又能么么哒,哈哈哈

评分

评分

在书中,罗伯斯庇尔还对资产阶级革命法制作了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是: (1)关于立法。他从人民主权学说出发,坚持立法权必须由人民掌握、一切公民都有权参加制定法律和评论法律,立宪议会一切法定政权机关的辩论要公开进行立法议会议员在议会发表意见不受任何法庭的追究;立法议会的议员和行政机关的一切成员,在任期届满后2年,必须提出自己财产状况的报告。(2)关于司法。罗伯斯庇尔提出了一系列革命资产阶级的司法原则:民主司法原则,即由受公民委托的公民来担任司法工作,司法活动受人民监督,建立陪审制度,法庭对案件的判决须在法官、陪审员和证人三者意见一致的基础上作出;法律面前平等原则,即任何人违反法律都应依法追究,特别是“必须使法律对执行法律的人特别严格。”罪责自负原则,即反对株连;另外还有注重证据和发挥法官能动性相结合原则,人道主义与铁的手腕相统一原则。 (3)关于诉讼制度。他认为刑事诉讼程序是重要的、必要的。“刑事诉讼程序,一般说来,不过是法律对于法官弱点和私欲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而已。在刑事和民事诉讼中应实行陪审制度,“陪审制度的重大特点,就是公民是由与他们平等的人们来审判的。它的目的是要使公民受到最公正和最无私的审判,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法院专制作风的打击。”(第33页)。罗伯斯庇尔还论述了公诉人和由公诉人组成的公诉陪审团的职能、应当建立回避制度、刑事法庭的组成与改组革命法庭等问题。

评分

very very good

评分

本书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马克西米利昂·罗伯斯庇尔的代表作。罗伯斯庇尔出身于律师庭,大学毕业后做过检察工作,当过律师、艺术研究院的院士和院长。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被选为三级会议的代表,先后担任国民会议议员、制宪会议议员,这期间多次发表演讲,抨击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废除国王的特权,制定“理智和正义的永恒法律”,建立维护人民利益的陪审法庭,但这些主张未能得到制宪会议多数代表的支持。后来,他把自己的活动转向雅各宾俱乐部和出版《宪法保卫者》周刊上。当雅各宾派掌握政权后,罗伯斯庇尔成了雅各宾政府的领导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革命政权。 1793-1794年期间,罗伯斯庇尔发表了大批论文和演说,其中主要的23篇已编辑成册,即《革命法制和审判》一书。该书的中译本由赵涵翻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出版,1979年再

评分

  文本性书评。此类书评,紧紧依附于被评书籍的走字行文,紧紧跟随作者的思路脉络,亦步亦趋,少有意趣和发现。它的直接表现,或是原书引文高达20%以上,或是借题而不发挥、借尸而不还魂。

评分

very very good

评分

  思想型书评。书评既然作为一种创作,书评人文笔风骚掩映下迸射而出的独到而锐利的思想的光芒,应该成为一篇书评立足的根本。这种造诣,得自于书评人的个人修为,得自于对被评作品的深刻理解,得自于“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妙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