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国际法名著丛书:论海洋自由或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

汉译国际法名著丛书:论海洋自由或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荷兰] 雨果·格劳秀斯,马忠法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法
  • 海洋法
  • 东印度贸易
  • 荷兰
  • 历史
  • 航海
  • 贸易史
  • 法学
  • 名著
  • 汉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ISBN:9787208112643
版次:2
商品编码:112803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纪文库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国际法名著丛书:论海洋自由或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共十三章四大部分。一部分含一章,为总述,是其理论或原则的概括,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航行的观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海洋自由;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葡萄牙人对东印度无主权;第五章至第七章主要从占有、教皇赠送和时效等三个角度论述海洋及其上的航海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三部分为第八至第十一章,主要论述贸易自由权,第九至十一章,分别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与东印度的自由贸易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四部分即后两章是总结,一方面否定葡萄牙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荷兰人坚持自己的贸易权利。

目录

中文版序

《论海洋自由》导读

英文版介绍说明

英文译者序

论海洋自由或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

致统治者及基督世界自由独立的国家

第一章 所有人依国际法均可自由航行

第二章 葡萄牙人无权以发现之名对荷兰人航行到的东印度行使主权

第三章 葡萄牙人无权以教皇馈赠的名义取得对东印度的主权

第四章 葡萄牙人无权以战争的名义将东印度主权归于它

第五章 葡萄牙人无权以“先占”为由将印度洋及其航海权归为已有

第六章 海洋及其航海权均不可假教皇损憎之名而归属葡萄牙人

第七章 海洋及其航海权均不因时效划开习俗而归属葡萄牙人

第八章 所有人依国际法享有贸易自由

第九章 与东印度贸易权不可根据先占的资格归属葡萄牙人

第十章 与东印度贸易权不应假教皇捐赠之名归属葡萄牙人

第十一章 与东印度贸易权不应以时效或习俗之名义归属葡萄牙人

第十二章 葡萄牙人无任何公平依据而禁止他人贸易

第十三章 荷兰人必须通过和平、条约或战争方式维护其参与东印度贸易的自由

附录: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的两封信

索引

译者后记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海洋法与国际贸易史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聚焦于17世纪荷兰在东印度贸易中的法律与政治辩护。 图书简介: 《海洋的法则与帝国的崛起:17世纪荷兰海上霸权背后的法律辩护》 导言:海洋的迷思与现实的权力 在17世纪,海洋不再仅仅是自然的边界,而是全球商业、军事力量和国家主权的竞技场。对于新兴的商业强国荷兰而言,如何合法化其对远洋贸易的垄断与扩张,成为其政治与法律理论的核心议题。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围绕“海洋自由”原则与国家垄断权利之间的激烈争论,尤其是聚焦于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法律基础及其在亚洲贸易中的实践。 本书并非对单一文本的翻译或汇编,而是基于对17世纪欧洲法律思想、外交文献以及商业实践的综合研究,旨在重构一个复杂的历史图景。它考察了当时主流的国际法理论如何被国家利益所塑造和重新诠释,以及这些理论如何反过来为荷兰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看似无可辩驳的法律外衣。 第一部分:从“共有人”到“主权者”——海洋自由原则的理论嬗变 本书的开篇追溯了海洋自由思想的渊源,重点分析了格劳修斯(Hugo Grotius)在《海洋自由论》(Mare Liberum)中提出的激进主张及其在荷兰的政治作用。然而,本书并未将此视为终点,而是深入探讨了格劳修斯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以及荷兰自身在建立海上霸权过程中如何微妙地修正或架空了这一原则。 我们审视了“公海共有”(res communis omnium)的概念如何与荷兰对特定航线和贸易区域的排他性控制产生内在的张力。通过对比荷兰与其他海权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后的立场,本书揭示了法律话语权如何与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紧密挂钩。海洋不再是无主的空间,而是被划定为可以被“有效占有”和“防御”的区域。 第二部分:东印度公司的法律构建——垄断的合法化 本书的核心部分聚焦于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特殊法律地位。VOC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它被赋予了近乎主权的权力,包括缔结条约、宣战、建造要塞和管理殖民地。这种“国家内部之国家”的结构,对传统的国际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细致分析了VOC内部章程(Charter)的法律效力,以及荷兰议会(States-General)如何通过授权法案来巩固公司的贸易垄断。书中探讨了“合法贸易”与“非法走私”之间的模糊地带,以及荷兰如何利用其在亚洲建立的军事和外交网络,强行将自身的贸易规则强加于地方政权。这部分内容详尽梳理了关于香料贸易、鹿皮贸易等关键领域的法律争议,揭示了法律工具如何被用来排除竞争者,无论是欧洲的竞争对手还是亚洲本土的贸易网络。 第三部分:法律与暴力的交织——亚洲海域的实践冲突 为了支撑其法律主张,荷兰不得不诉诸武力。本书并未回避这一血腥的历史现实。我们考察了荷兰在马六甲、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等地建立据点和进行军事干预的案例,分析了这些行动在当时国际法框架下的自我辩护。 例如,针对葡萄牙在亚洲建立的排他性体系,荷兰是如何在法律上进行反驳,并以“恢复自由贸易”的名义进行武力征服的?书中也对比了荷兰自身在面对新兴挑战者(如英国东印度公司)时的反应,揭示了曾经被荷兰奉为圭臬的“海洋自由”原则,在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时是如何被迅速抛弃或重新定义的。 第四部分:法学遗产与历史的镜鉴 本书最后总结了17世纪荷兰在海洋法理论上的复杂遗产。荷兰的商业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后续的国际法发展,它推动了对专属经济区、领海宽度以及国家对海洋资源管辖权讨论的深化。然而,这种“以力证法”的模式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本书旨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理解法律文本与地缘政治现实之间的复杂互动。它不是一部简单的法律条文的梳理,而是对一个国家如何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利用法律话语来合法化其全球商业帝国的构建过程的深刻剖析。通过对历史档案和法律文稿的细致解读,本书力求展现出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权力运作的精微之处。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国际法史、商业史、外交史的研究方法。 注重实践: 紧密结合VOC在亚洲的实际商业活动与法律纠纷。 文本分析深入: 对早期国际法学家的著作进行批判性审视,揭示其背后的国家利益。 还原历史语境: 强调理解17世纪荷兰法律思想的特殊时代背景,而非用现代眼光进行简单评判。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开眼界”的书。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法律都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17、18世纪那样一个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充满了好奇,那个时代,各国都在争夺海外的航行权、贸易权,充满了冒险、冲突与合作。这本书的名字精准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精髓,尤其是“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这一部分,让我联想到历史课本上那些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传奇故事,也让我开始思考,在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贸易权利是如何被确立和捍卫的?这本书是否会从法律的角度,为我们揭示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规则?我非常期待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海上霸权之争,以及这些法律原则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国际秩序的。

评分

最近在学习国际法,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非常契合我的学习方向,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对于海洋自由和贸易权利的探讨,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序言,就已经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书中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很可能触及到了国际法学界一些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议题,比如海洋的界定、各国在其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贸易自由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我个人一直对这些问题感到好奇,也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甚至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来理解当下国际海洋秩序和贸易规则的演变。

评分

这本书的译本质量似乎非常出色。我尝试着读了几段,发现语言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直译的感觉,很多国际法上的专业术语也翻译得很到位,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要知道,翻译一本涉及如此专业领域的著作,难度是相当大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理解的偏差。而这本书的翻译,则显得非常得心应手,既保留了原文的学术严谨性,又让普通读者能够相对容易地理解。这让我不得不对译者表示由衷的敬意,他们不仅是语言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桥梁。一本好的译著,能够极大地拓展读者的视野,而这本书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连接东方与西方学术思想的坚实桥梁。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公海自由”这一概念起源和发展的著作,因为这涉及到海洋法的基础性原则。这本书的书名正是我所寻找的那种。我理解,它可能不仅仅是在探讨抽象的法律概念,更会结合具体的历史案例,比如荷兰在东印度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论证其核心观点。历史和法律的结合,往往能够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在那个时代,各国是如何通过实践和理论的互动,逐渐形成和完善关于海洋自由的理解的。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究,更是对国际关系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的理解,是认识现代国际法形成逻辑的一个关键切入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纸张的触感和印刷的质量都堪称一流,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仿佛捧着的是一部历史的珍宝。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书名印刷清晰,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翻开内页,字迹清秀,排版合理,即使是这样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籍,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这种传统装帧方式,既有收藏价值,又能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有时候,好的阅读体验不仅仅在于内容本身,更在于承载内容的载体。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我即使在尚未深入了解其核心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证明出版社在出版这本书时所付出的心血,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

购书在京东 满意有轻松!

评分

书很快就收到了,包装的很好,书质量很好,还值得购买阅读。是正版图书。

评分

书很快就收到了,包装的很好,书质量很好,还值得购买阅读。是正版图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哦

评分

书很快就收到了,包装的很好,书质量很好,还值得购买阅读。是正版图书。

评分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评分

非常好的书 欢迎大家购买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