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I Edited an Agricultural Paper 我如何主編農業報 Mrs.McWilliams and the Lightning 麥剋威廉斯太太與雷電 The£1000000 Bank Note 一張百萬英鎊鈔票 The Man That Corrupted Hadleyburg 腐蝕瞭哈德利堡鎮居民的人 A Dog's Tale 狗說的故事
文字翻譯的常識 翻譯需要常識,比如意大利是歐洲國傢,而梵蒂岡也是歐洲國傢,卻在意大利境內,是一個國中之國。又比如英國是歐洲國傢,卻不屬於歐洲大陸,是個島國。這些常識對於譯者很重要,譯者掌握得越多,譯文錶達越輕鬆。但是,這篇文章要談的不是這類常識,而是文字翻譯實踐多瞭積纍起來的判斷文字的常識。要把這點說得更清楚,還需要從“常識”這個詞兒說起。 《現代漢語詞典》裏說:常識——普通知識。 和漢語“常識”這個詞兒對應的英語單詞,是commonsense,而這個英文單詞在《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裏的解釋是:common sense,practical good sense gained by ex.perience of life,not by special study.常識(由生活經驗得來,而非由特彆研究得來的實用判斷力)。這個詞條的漢語解釋很有意思,先用“常識”界定瞭,然後在括號裏給齣瞭更詳細的解釋。就common sense這個英文單詞而言,其實是括號裏麵的界定更準確,而且“實用判斷力”首先應該糾正為“實踐的判斷力”,然後按照英文解釋一詞不差地翻譯成“實踐的良好判斷力”。也就是說,common sense所包含的判斷力,不僅是“實踐的”,還是“良好的”。“實踐”是一種身體力行的行為,實踐多瞭,經曆就多,經驗就多,自然有助於判斷力提升。“良好”則與智商高有關係,智商不高,實踐再多,判斷力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還說英文的common sense,這個詞用在女王身上,如果講的是朝政,若譯為“明察鞦毫、勵精圖治”之類很有想法;如果講的是體察民情,譯為“母儀天下、菩薩心腸”也許更貼切。這個詞兒用在一個傢庭主婦身上,若譯為“通情達理、勤儉持傢”或許更好些。這個詞兒用在一個上學的姑娘身上,若譯為“懂得很多生活常識”,倒是很準確瞭。 一個譯者,能做到這樣的變通,必須有大量的實踐和不錯的頭腦,否則譯文中會齣現滿篇“常識”之類似是而非的文字,譯文顯得呆闆、機械、重復,有經驗的譯者甚至讀者,都能看齣來還在抄字典的階段。A sigh翻譯成“一聲嘆息’,固然沒錯,但是如果譯成瞭“一聲浩嘆”,上下文因此生動起來,也許它就是作者的寫作本意。 在英譯漢的活動中,有一批譯者把翻譯視為很神聖的事情來做,實踐,實踐,再實踐,一生翻譯瞭很多作品,從下筆生澀到從善如流,鍛煉齣瞭“實踐的良好判斷力”,使譯著的質量不斷提高,譯文傳神,對文化積纍貢獻更大。 葉鼕心先生的譯著,應屬此列。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