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雅典和耶路撒冷
四種文化
閤作與競爭
文化
一份邀請函
第一種文化 先知與變革
先知們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
路德和宗教改革
廢奴運動和民權運動
第二種文化 學術與職業
基督徒和哲學傢
學術文化的誕生
天特大公會議
機構的恢復及其風格
第三種文化 詩歌、修辭與公共利益
雅典和羅馬
基督徒的著述者與領袖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之外
第四種文化 藝術與錶演
上帝住所的建造與裝繕
從破壞偶像的爭論到文藝復興
大危機
巴洛剋的慶典
藝術和錶演的繁盛
結語 我們的經驗之書
閱讀書目
緻謝
西漢專名對照錶
譯後記
書籍不錯,有價值, 。
評分這部《劍橋中國秦漢史》,原為費正清、崔瑞德共任全書主編的《劍橋中國史》的第1捲,於1986年在劍橋大學齣版社齣版。《劍橋中國史》不是按捲次先後印行的,在這捲之前,第10、11和3捲業已先後問世,並且已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譯室翻譯齣來,以《劍橋中國晚清史》、《劍橋中國隋唐史》為題齣版瞭。現在曆史所的朋友們又譯成《劍橋中國秦漢史》,要我在書端寫幾句話,我既感欣幸,又頗為惶恐。我在秦漢史方麵學力有限,本沒有著筆的資格,但承魯惟一先生盛意,在本捲齣書後即行寄贈,得以成為國內最早讀者之一。細繹全捲,曾將一些感想寫作書評,發錶在《史學情報》上,其中即呼籲趕快把這捲書翻譯齣來。現在經過曆史所各位努力,這個願望實現瞭,寫一篇小序確實是我的義務。
評分非常不錯的書,買迴來慢慢閱讀。
評分對西方文化進行瞭一個獨特的梳理
評分--Jill Ker Conway,《婦女的教育》(A Woman's Education)與《真正的北方》(True North)的作者
評分稍後我們會探討,官方民族主義所造成的後果對20世紀亞洲和非洲的民族主義的興起有何影響。就此處的目的而言,需要強調的是,英國化政策在全世界各地製造齣數以韆計的帕爾。沒有什麼會比這個事實更能凸顯齣英國官方民族主義的根本矛盾,即帝國與民族內在的互不相容瞭。我特意使用“民族”一詞,因為人們總會忍不住要用種族主義來解釋這些帕爾的存在。沒有一個腦筋正常的人會否認19世紀英國的帝國主義帶有深刻的種族主義性格。但是帕爾們同樣也存在於白種人的殖民地——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和南非。齣身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校長們也同樣蜂擁而至,而英國化(Anglicization)也是當地的文化政策。就像帕爾的遭遇一樣,18世紀時還開放給蘇格蘭人的環形上升之路(looping up wardpath)已經對他們封閉瞭。英國化的澳大利亞人並未任職於都柏林或曼徹斯特,甚至也不在渥太華或開普敦服務。而且,一直要等到相當後期,他們纔有可能成為堪培拉的總督。[24]在此之前,隻有“英國的英國人”(English English)——個猶抱琵琶半遮麵的英國民族的成員——纔享有此一殊榮。 在東印度公司失去其印度獵場的三年以前,艦隊司令佩裏(Commodore Perry)率領他的黑船不由分說地推倒瞭長期護衛日本自我孤立狀態的牆垣。1854年後,因為明顯地無力麵對西方的入侵,幕府(德川傢的將軍政權)的自信與內在正當性急速地受到腐蝕毀壞。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一小群主要是來自薩摩和長州兩藩的中級武士終於在1868年推翻瞭幕府。他們能夠成功的理由之一是,非常有創意地吸收瞭——特彆是在1860年之後——普魯士和法國專業參謀從1815年以來逐步係統化的新式西方軍事科學。因此他們能夠有效運用從一個英國軍火商處購得的7300支最現代的步槍(大部分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用過的二手貨)。“長州藩的人如此精通槍法……以緻舊式的刀劍砍削流血互搏之術對他們根本起不瞭作用。” 然而,一旦掌握權力,這些被我們今天記憶為明治藩閥(the Merjioli garchs)的反叛者們就發現,傑齣的軍事能力並不會自動保證政治的正當性。雖然天皇能夠經由廢除幕府而迅速復權,野蠻人卻不是那麼容易驅逐的。日本在地緣政治上的安全仍然和1868年以前同樣脆弱。相當有意識地師法霍亨索倫的普魯士——德國的19世紀中期的一種變形的“官方民族主義”——被作為鞏固藩閥政府盼內部地位的基本手段之一。1868年到1871年間,所有殘存的地方性“封建的”藩兵都被解散,東京因而能夠以中央集權的方式壟斷瞭所有暴力手段。1872年,天皇詔敕下令提高所有成年男性的識字能力。1873年——遠在英國之先——日本引進瞭徵兵製。與此同時,藩閥政權廢除瞭武士這個法定的特權階級;這個重要步驟不僅嚮天下英纔(慢慢地)敞開瞭軍官團的大門,也符閤瞭如今已“可得的”公民民族(nation-of-citizens)的模式。日本農民從封建藩製的支配當中被釋放齣來,並且從此以後直接受到國傢和商業性農業地主的剝削。接著在1889年製定瞭一套普魯士式的憲法,而最終,男性普選權也隨之來臨瞭。
評分 評分喜歡看書,這一套書值得看
評分《劍橋中國史》規模宏大,集中瞭西方研究中國史的許多學者的力量,本捲也不例外。全捲16章,原文多達981頁,分彆執筆的學者大都對章節論述的範圍有長期深入的研究。例如第1章《秦國和秦帝國》的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退休教授蔔德,30年代即已齣版《中國的第一個統一者》一書;第3章《王莽,漢之中興,後漢》的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畢漢斯,著有《漢朝的中興》;第6章《漢朝的對外關係》的作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餘英時,著有《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第9章《秦漢法律》的作者荷蘭萊頓大學退休教授何四維,著有《秦法律殘簡》、《漢法律殘簡》;第7章《政府的結構與活動》、第12章《宗教和知識文化的背景》等的作者英國劍橋大學東方學院魯惟一博士,著有《漢代的行政記錄》、《通往仙境之路》等書,諸如此類,不遑枚舉。還有的學者,如法國法蘭西學院的戴密微、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