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康南海自编年谱(外2种)(繁体竖排)》收有《康有为自编年谱》和康有为之女康同璧的《康有为年谱续编》,并附录了梁启超著的《康有为传》。《自编年谱》记事止于1898年戊戌变法这一年,《年谱续编》则自1899年起,记至1927年康有为逝世止。它们是了解康氏生平的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曾担任孔教会会长,故世人又称为“康圣人”。一生著述甚丰。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时之人物也。
——梁启超
目录
康南海自编年谱
一八五八年(一岁)
一八五九年(二岁)
一八六○年(三岁)
一八六一年(四岁)
一八六二年(五岁)
一八六三年(六岁)
一八六四年(七岁)
一八六五年(八岁)
一八六六年(九岁)
一八六七年(十岁)
一八六八年(十一岁)
一八六九年(十二岁)
一八七○年(十三岁)
一八七一年(十四岁〉
一八七二年(十五岁)
一八七三年(十六岁)
一八七四年(十七岁)
一八七五年(十八岁)
一八七六年(十九岁)
一八七七年(二十岁)
一八七八年(二十一岁)
一八七九年(二十二岁)
一八八○年(二十三岁)
一八八一年(二十四岁)
一八八二年(二十五岁)
一八八三年(二十六岁)
一八八四年(二十七岁)
一八八五年(二十八岁)
一八八六年(二十九岁)
一八八七年(三十岁)
一八八八年(三十一岁)
一八八九年(三十二岁)
一八九○年(三十三岁)
一八九一年(三十四岁)
一八九二年(三十五岁)
一八九三年(三十六岁)
一八九四年(三十七岁)
一八九五年(三十八岁)
一八九六年(三十九岁)
一八九七年(四十岁)
一八九八年(四十一岁)
南海康先生年谱绩编(康同璧绩)
一八九九年(四十二岁)
一九○○年(四十三岁)
一九○一年(四十四岁)
一九○二年(四十五岁)
一九○三年(四十六岁)
一九○四年(四十七岁)
一九○五年(四十八岁)
一九○六年(四十九岁)
一九○七年(五十岁)
一九○八年(五十一岁)
一九○九年(五十二岁)
一九一○○年(五十三岁)
一九一一年(五十四岁)
一九二一年(五十五岁)
一九二二年(五十六岁)
……
附螺
康有为傅(梁启超著)
精彩书摘
八国联军炮震京,蒙尘又唱雨淋铃。伤心最是景阳井,南肉回銮对月明。
五月九日,由曲阜至泰山,居斗母官,对面盘龙山置地十一亩,有老柏八十五株,下为涧流,坐柏下终日闻泉声,甚乐,将营室焉。二十一日,张夫人卒,春秋六十有八,卒前尚观剧,夜半忽坐化而终,悠然来去,岂所谓解脱者耶?先母,系外舅玉樵先生女,长先君三岁,玉樵先生爱先君少慧而定婚。来归后,事劳太夫人至孝,终日勤勤,无少暇。及戊戌蒙难,先母得沪电告,变起仓卒,移家舟中,而缇骑已围园宅,藏书三百筐,及古器百物俱漫,仅以身免。先叔幼博被戮,密运骸骨,停厝澳门山寺,香火不绝,皆先母一人经营之力也。那拉氏以五十万金,购先君头,日本大隈侯接至扶桑,走南洋,避地印度,刺客载途,一夕敷惊。迨荣禄死,先君始归港。甲辰再逮欧美,至己酉倦归,先母到槟榔屿相见。自蒙难至是十二年,乃始有家庭园林之乐。讨袁之役,同门徐勤收粤舰攻龙济光,先母以港屋质二万金助饷,俾平大乱。所遇皆天地晦冥,暴风乱雨,艰难险阻,哀痛夏苦,为人生难堪之境,而先母皆以镇静出之若无事。然先君一生事业,得内助居多。七月十日,卜葬于金坛县茅山元祚村之原。先君执佛送丧,悉如古礼,并铭其墓曰,茅山之云,仙灵所存,与子共患难,今已乐子之魂,救国无成,康家不宁,郁此佳城,永以妥子之灵。
六月,湖南省长赵恒惕倡联省自治,征询先君意见,覆电斥之。文曰:
承电询单一邦与联邦自治事,想见虚怀好问之雅。猥以悼亡,丧事孔殷,阙然久不报为罪,敢
竭其愚,惟垂察焉。
……
前言/序言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康南海自编年谱(外2种)(繁体竖排)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很多问题需要凭着时间来理解
评分
☆☆☆☆☆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康南海自编年谱(外2种)(繁体竖排)
评分
☆☆☆☆☆
一八九○年(三十三岁)
评分
☆☆☆☆☆
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
评分
☆☆☆☆☆
¥25.10(6.4折)
评分
☆☆☆☆☆
0条
评分
☆☆☆☆☆
经典之作,需要时间好好读
评分
☆☆☆☆☆
这是一趟艰辛的旅程,我们仿佛回到了起点,但又不是曾经出发过的地方。出发时我们跃跃欲试,现在却空虚疲惫。如果维特根斯坦建立的世界模型我们尚能接受,可是从“图像”说开始,我们便一步步被引入陷阱。如果维特根斯坦先生愿意为这份导游图做最后的陈辞,我猜他一定会说,“迷宫里的路是显现的,可它们根本不能走”;或者“迷宫是可见的,也是有意义的,可根本就走不进去啊”。的确是这样!那我们又是从哪走来的呢?维特根斯坦一定也问过自己同样的问题,所以他在很久以后再次起程。不过这已经不是这份导游图的职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