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内容简介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作者简介
本哈德·施林克(1944— ),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现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职,并是北威州宪法法官。曾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朗读者》无疑是他*轰动的作品,先后荣获四个重要奖项,被译成35种语言,并成为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精彩书评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附录:
“我把它一夜读完”
精彩书摘
现在,车站路那栋高大的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了。打那件事以后,我 有许多年离乡背井。那房屋究竟是什么时候、又为什么要拆掉的,我也 就不晓得了。现在的新房子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有五层高,屋顶底下 还带着装修好的空余间隔,正面打磨得光滑铮亮,就是小阳台和拱形窗 没有了。大门口门铃密密麻麻的,显示出楼里面一套套小公寓也排得层 层叠叠。住户随时搬进搬出,就像人们租轿车时开进开出一样随意。底 层现在开了一间电脑商店,原先,那儿是一家医药店、一间食品店和一 家录像出租店。原来的老房子也是一样高,只是光有四层楼,底层用的是金刚石打 磨的砂岩砖块,上面三层则是普通砖头墙面,镶衬着砂岩造的小阳台、转角楼和窗框子。通向那房子底层要走几级台阶,进厅堂也是这样,下 面的台阶比较宽,上边比较窄,两边全都砌着矮矮的扶手墙,上边嵌有 生铁扶手,底部作蜗牛状盘旋着。建筑物的大门两边还有门柱,门楣上 有两只石头狮子,一只对车站路仰视着,一只却俯瞰着。那女人把我领 到水龙头边所经过的,还只是一座边门。其实,我从小男孩时代就注意到了这栋房子。因为,在左右那一排 排房屋当中,这建筑实在鹤立鸡群。我当时就想过,如果这栋楼房再建 造得厚重宽广点儿,就会把它紧邻的房子给挤到边上去,以便给它腾出 更多地方。进得门来是间厅堂,或者常说的楼梯井,在我的印象里,那屋 子里一进门迎面就对着几面大镜子,仰看天花板点缀着石膏花饰,低头 看地上铺着长条地毯,带有东方式样的花纹,还压扣着磨得光滑了的铜 棍。我暗自猜测,这种有板有眼的大楼,也仅仅是有头有脸的人们才能 居住。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又受着附近火车的烟熏火燎,它已经黯然失 色。所以,我又突发奇想,也许,里面原先体面显贵的居民也已经晦暗无 光,不是聋哑昏聩,就是弯腰曲背了。以后的好些年月,我居然一再梦见这栋房子。我做的梦都大同小 异,都只是同一片梦境、同一个主题的花样翻新而已。我梦见在一座陌 生的城市行走,忽然间就瞥见了这栋房子。那是在这座梦中城市的一个 市区,我根本不熟悉,这房子就座落在一排建筑物当中。我继续走,就晕 头转向了。因为我熟识的只是这房子,而不是那市区。忽地我又猛省,我 不是已经见过这房子了吗?这么一来我才意识到,其实我并不是在我家 乡城市的车站路,而是在一座别的城市,甚至是别的国家。例如,我梦中 是在罗马,我是在那儿见到了这房子,却又忽然记起来,我原来在瑞士 伯尔尼也见过它。这是一种梦里不知身是梦的境界,反而让我得到安 宁。在别的环境里重又见到这栋房子,使我觉得不像在别的城市偶然故 友重逢那样,给人一种突如其来之感。于是,我转过身来,又回到这栋房 子前,踏上台阶。我要进去。我想按铃。如果我是在乡间见到这房子,那梦境就会拉得很长很长,或者说,我会详细地回忆起房子的一些细节。我好像是开着车,看到这房子就在 右边,我却继续往前开。我开始只是觉得迷惑不解,明明这房子是厕身 在市区的一列马路之间,为什么现在却伫立在空旷的田野上呢?忽然我 又悟出,我在哪儿曾经见过这房子,结果就倍感迷惑了。每当我想起来 在哪儿遇见过它,我就会掉转车头往回开,希望再找到那房子。梦境中 的街市永远是空荡荡的,车子急转弯时轮胎发出吱吱声,我飞速行驶回 来。我心急如焚,害怕太迟了赶不上,车子就开得更加快了。忽然间我看 见这房子了,它正矗立在一片田野当中,周围满是法耳次地方的油菜、玉米和葡萄,忽而又变成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了。那地方一片平野,最多只有小丘起伏。周围竟然没有一树一木,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空气 给照得透亮,街市也在热气中闪闪发光。防火墙把那栋房子分隔开去,看起来还没有完工似的,也许任何建筑物的防火墙都是如此。房子本身 看起来却并不像车站路的那么灰暗。但是,窗子上却沾满灰尘,从外边 看不清屋子里任何东西,连窗帘也见不到。房子简直像是瞎了眼,盲了 目一般。我在路边停下车,穿过马路向大门口走去。看不到有什么行人,听 不见有什么声响,甚至也感觉不到远处的一声马达,或一股清风,或一 阵鸟鸣。整个世界是一片死寂。我踏上台阶,去按门铃。但是,我没有去推门。我大梦骤醒,只知道我碰到了门铃,而且还按 了一下。于是,整个梦境又回到了我的记忆中,我发觉自己曾经梦到过 这一切。P7-9
前言/序言
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曹文轩
这些年,我一直在向我的学生与朋友大力推荐这本书,在我为他人开出的所有书单中,无一没有这本书的名字。我在许多场合,还解读了这本书。我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对此加以推崇,可能与我根深蒂固的文学观有关--也就是说,这样一本书,正合我的阅读趣味与文学理念。有没有人将它看成是经典,我不在意,但在我这里,它就是经典--至少具有经典的品质。
我喜欢《朗读者》的那份庄重。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气、痞里痞气、一点正经没有的中国当下小说之后,我对这部小说的庄重叙述,格外喜欢。这里,只有严肃的主题、严肃的思考与严肃的言语。没有无谓的调侃、轻佻的嬉笑和缺少智慧的所谓诙谐。这是一部典型的德国作品。阅读这样的作品,容不得有半点轻浮的联想,而阅读之后就只有一番肃然起敬。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闹,一味地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经典,其实都具有宗教文本的风气,而宗教文本不可能不是庄重的文本。《朗读者》此时此刻在中国的再次登场,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下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上一个超级的享乐主义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怀疑主义的大国。流气在我们周遭的每一寸空气中飘散着。一次朋友的聚会,一个会议的召开,我们已经很难再有进入庄重氛围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本就应当庄重的场合,也已无法庄重。嬉笑声荡彻在无边的空气中。到处是低级趣味的笑话,到处是赤裸裸的段子,人与人的见面无非就是玩笑与没完没了的调侃,说话没正经已经成为风尚。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一个本就没有宗教感的国家,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更加的缺乏神圣感。我常在想一个奇幻小说式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成为痞子,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以成为一个痞子国家与痞子民族吗?在这样的语境中,中国文学不仅没有把持住自己,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与智慧,而是随着每况愈下的世风,步步向下,甚至推波助澜。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如此氛围的形成,中国当下的文学有着推卸不了的责任。
在这样的语境中,现在我们来读这样一部庄重的文本,实在是一种调整,一种洗礼。
这部小说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的丰富与多义。
一部好的小说,既应当是单纯的,又应当是错综复杂的。看完之后,既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又有许多迷惘与困惑。这些迷惘与困惑一直萦绕在心,使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愈深,我们对世界的复杂性就理解愈深,我们的认识也就愈深刻。这个作者曾写过许多侦探小说,所以制造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样的阅读效果更主要来自于他对人性、对存在的深度把握。作者在作品中留下了许多机关,这些机关需要我们经过小心翼翼的考证与掂量,才有可能打开:谁是真正的朗读者?伯格为什么在已经看出汉娜的悲剧原因时没有及时向法庭指出?需要忏悔的到底是汉娜还是伯格、是法律还是流行的道德以及这整个社会?中年的汉娜与年仅十五岁的少年伯格的关系到底是纯粹的爱情还是又一次的纳粹行为?……作品篇幅不长,却留下了太多的悬疑。而这些悬疑,都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在解答这一个个的问题时,都可获得精神与智力的提升。
然而,它确实又是单纯的。它的线索非常简单:一个少年与一个成年女性之间的看似没有什么复杂背景的身体与灵魂的欢愉。看上去,没有什么邪恶,也没有什么肮脏。作品的一个细节是不可忽略的:他们经常要用清水沐浴,将肉体洗得十分的清洁。更使我们感到具有抒情意味的是,在他们做爱之前或之后,少年伯格都要向汉娜朗诵那些华采篇章。我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因为作品一直以一个超出所有元素的元素在牵引着我们,这就是:感动。
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也许最聪明的阅读就是什么也不要多想,随它而去。一种单纯的感动这就足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朴素的阅读倒可能比一种思考式的、追寻式的理性阅读更值得,更有效,也更人性化。20世纪以来,由知识训练成的阅读方式,也许是一种值得怀疑的阅读方式。当我们不怀有任何探究之心去阅读《朗读者》时,我们会不时地陷入那种巨大而美丽的悲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和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女性之间的情欲,却没有引起我们道德上的审判,相反我们却觉得这一切竟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对于汉娜让伯格朗诵的原因,我们并不在意,我们在意的是朗读本身所带来的意境。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行为,这个行为贯穿了整个小说,它使我们感到了高尚,并且为这种高尚而感动。当汉娜选择了自杀时,我们似乎再次听到那不绝于耳的声情并茂的朗读。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声音,是千古绝唱。究竟谁是朗读者,这一切实在无所谓了。我们在感动中得到了升华--情感上的升华与精神上、人性上的升华。
在20世纪的文学普遍放弃感动的文章而一味--甚至变态追求思想深刻的当下,再一次阅读这样令人感动的小说,我们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感激之情。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是很有功夫的。它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在细节上却是十分的考究。三部分,划出了三个不同的段落。这是命运的起落,是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所有的细节都意味深长。比如关于汉娜身体气味的叙述。当汉娜还在“逍遥法外”并充满生命的鲜活时,她的气味是新鲜而令人迷乱的,而当她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时,她的体臭不可避免地散发了出来。小说很仔细地写到了从前与现在的气味--汉娜的气味。两种气味的比较,使人感受到了生命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大悲哀,也感受到了人在命运前的无奈乃至颓败。这是命运的咏叹,是生命的挽歌。小说中一些重大的有关命运的、生命的甚至是有关存在的重大的命题,恰恰是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小物象以及一些细小的变化来表现的,应了我很喜欢说的一句话:精微之处,深藏大义。
译林出版社大概知道我对此书的欣赏,所以让我写一篇序。我写了太多的序,已经遭人批评了。殊不知,这些序有一些是我在极不情愿的状态下勉强写成的。有些序是一拖再拖,实在拖不过去了,才很痛苦地了结的。里头有些话,往往言不由衷。明眼人是能看出的。当我听到有人指责我时,我会在心中很恼火地说一句:站着说话不知腰疼!我是一个驳不开情面的人,这是我的一大弱点,也是我的善良之所在。它们耽误了我许多短篇与长篇,每每想起,心情会十分的懊恼。因为自知写序的难过,所以我自己写了那么多的书,只除了刚刚出道时请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写过一篇序外,后来的好几百万的文字,就再也没有让任何人写过序。
但这一回我是愿意的。因为我有话可说,只可惜是作一篇序,篇幅不宜过长,由不得我去铺张。
2005年12月15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朗读者(纪念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买给孩子看看,希望可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评分
☆☆☆☆☆
豆瓣评分很高的一本书,看完评价,包装很好,质量不错
评分
☆☆☆☆☆
非常好的外国文学,有同名电影。因电影而读原著。
评分
☆☆☆☆☆
评分
☆☆☆☆☆
买了很多书,慢慢看,目前没啥问题,京东挺好的
评分
☆☆☆☆☆
活动价很划算,东西也很好,囤货了很多,很满意!
评分
☆☆☆☆☆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非常满意,真的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评分
☆☆☆☆☆
有塑封,品相完好,纸张不错,印刷清晰。
评分
☆☆☆☆☆
紫薯布丁紫薯布丁,还没看 618囤的 看完再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