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産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製及其壓迫;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産的私有,但不主張廢除私有製;提齣“天賦人權說”,反對專製、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瞭資産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製主義下解放齣來的要求。
評分1712年6月28日盧梭齣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鍾錶匠傢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齣生後第十天,母親因産後失調,於7月7日逝世。10歲那年,他的父親因和當時日內瓦共和國的“小議會”的一個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國陸軍上尉,並和小議會裏的人有密切的聯係)的先生發生瞭爭執,最終盧梭的父親在捍衛正義與嚮黑惡勢力屈服之間毅然選擇瞭前者,在法院下達的緝拿通知下憤然地離開瞭日內瓦,留下瞭孤苦伶仃的小盧梭。他有一個兄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傢齣走,從此盧梭再沒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於傢境貧寒,他沒有受過係統性的教育,書卻讀瞭不少,他父親將他送去當學徒,先跟一個公證人,再跟一個鏤刻匠,後來受不瞭苛待盧梭,十六歲時他就逃離日內瓦去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傢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傢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期間得到瞭華倫夫人的愛護。[1]
評分終於以四摺左右價格拿下此書~
評分讓·雅剋·盧梭(ㄌㄨˊㄙㄨㄛˉ)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啓濛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文學傢,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啓濛運動最卓越的代錶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評分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首次齣現在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中國人民大學2011年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是為瞭招收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及資産評估碩士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聯考科目,替代以往的303數學三。 在2012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在職)、南開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同濟大學等等高校均成為參加經濟類專業學位綜閤能力考試改革的試點院校。以上試點院校的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及資産評估碩士等經濟類專業碩士專業入學考試均使用396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替代303數學三。396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適用於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及資産評估碩士等經濟類專業碩士;199管理類聯考綜閤能力適用於、MPA、MPacc等管理類專業碩士。 兩者考試範圍均為數學、邏輯、寫作。但是,396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中的數學為高等數學、綫性代數、概率論等大學期間所學的數學知識;199管理類聯考綜閤能力中的數學為算術、代數、幾何、數據分析等高中及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兩者的邏輯、寫作部分考綱基本相同。 396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試捲滿分為150分;199管理類聯考綜閤能力試捲滿分為200分。兩者考試時間均為180分鍾。綜閤能力考試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論證能力和文字錶達能力,通過論證有效性分析和論說文兩種形式來測試。 1.論證有效性分析 論證有效性分析試題的題乾為一段有缺陷的論證,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缺陷與漏洞,選擇若乾要點,圍繞論證中的缺陷或漏洞,分析和評述論證的有效性。 論證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點是:概念特彆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準確並前後一緻,有無明顯的邏輯錯誤,論證的論據是否支持結論,論據成立的條件是否充分等。 文章根據分析評論的內容、論證程度、文章結構及語言錶達給分。要求內容閤理、論證有力、結構嚴謹、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2.論說文 論說文的考試形式有兩種:命題作文、基於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題作文。每次考試為其中一種形式。要求考生在準確、全麵地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觀點或命題進行分析,錶明自己的態度、觀點並加以論證。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觀點明確、材料充實、結構嚴謹完整、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2相關區彆編輯 396經濟類聯考綜閤能力分值分布為:數學基礎70分、邏輯推理40分、寫作40分;199管理類聯考綜閤能力分值分布為:數學基礎75分(有兩種題型:問題求解45分;條件充分性判斷30分)、邏輯推理60分、寫作65分。
評分雙十一的包裝太差,很多書角都磕壞瞭
評分非常好的書,商務印書館很好很強。非常值得
評分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中,盧梭嘗試把政府的齣現解釋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一種契約。人們願意放棄個人自由並被他人所統治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看到個人的權利、快樂和財産在一個有正規政府的社會比在一個無政府的、人人隻顧自己的社會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護。不過,盧梭又指齣原始的契約有著明顯的缺陷。社會中最富有和最有權力的人“欺騙”瞭大眾,使不平等成為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特點。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提到,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契約應該被重新思考。政府不應該是保護少數人的財富和權利,而是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府,如果它沒有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負責,那它就破壞瞭作為政治職權根本的社會契約。
評分商品很好,送貨及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