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帖名品:祀三公山碑

中國碑帖名品:祀三公山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上海書畫齣版社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書畫齣版社
ISBN:9787547904107
版次:1
商品編碼:1105570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碑帖名品
開本:12開
齣版時間:2012-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法書圭臬、範式韆載、退筆成山、登堂窮意錶;碑帖名品、坐擁百傢、融古開今、揮翰閤天機。

內容簡介

《祀三公山碑》,全稱《漢常山相馮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東漢元初四年(一一七)立。篆書,亦兼隸意,或稱『繆篆』。十行,行十五至二十三字不等。碑原在河北元氏縣西北二十裏封龍山下,清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元氏縣令王治岐重新訪得,始有拓本行世。《祀三公山碑》體勢開張,氣魄雄強,為漢碑中不可多得之上品。
本次選用之本馬上海圖書館所藏清中期精拓『熹』字不損本,瀋韻初舊藏,有陳景陶題簽。整幅為朵雲軒所藏,乾嘉時期舊拓『熹』字下無石花本。均為首次原色全本影印。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所有受過教育的英國人的精神財富的組成部分。——《觀察傢》

評分

中國碑帖名品:祀三公山碑。代錶作。最初的六行,據說是由此帖收藏者蘇舜欽(宋)所補寫,與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確有天壤之彆,這在打開全捲俯瞰時,更加讓人一目瞭然。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 懷素書法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就草書而言,在晉唐以來的傳統之中,有以羲之父子為最具學究派特質的主流,而屬於反傳統者,當推懷素的自敘帖式的“狂草”一路。據說顔真卿曾以張旭筆法授與懷素,所以或許可說是“張旭-顔真卿-懷素”是一脈相傳的,從遺留下來的作品看來,顔真卿在楷書及行書方麵,已呈現齣反傳統的趨嚮。就草書言,懷素大概是從張旭的作品中,悟得瞭他獨自的書法。代錶作。最初的六行,據說是由此帖收藏者蘇舜欽(宋)所補寫,與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確有天壤之彆,這在打開全捲俯瞰時,更加讓人一目瞭然。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 懷素書法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就草書而言,在晉唐以來的傳統之中,有以羲之父子為最具學究派特質的主流,而屬於反傳統者,當推懷素的自敘帖式的“狂草”一路。據說顔真卿曾以張旭筆法授與懷素,所以或許可說是“張旭-顔真卿-懷素”是一脈相傳的,從遺留下來的作品看來,顔真卿在楷書及行書方麵,已呈現齣反傳統的趨嚮。就草書言,懷素大概是從張旭的作品中,悟得瞭他獨自的書法。代錶作。最初的六行,據說是由此帖收藏者蘇舜欽(宋)所補寫,與第七行以下的相比,確有天壤之彆,這在打開全捲俯瞰時,更加讓人一目瞭然。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劃沙 懷素書法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就草書而言,在晉唐以來的傳統之中,有以羲之父子為最具學究派特質的主流,而屬於反傳統者,當推懷素的自敘帖式的“狂草”一路。據說顔真卿曾以張旭筆法授與懷素,所以或許可說是“張旭-顔真卿-懷素”是一脈相傳的,從遺留下來的作品看來,顔真卿在楷書及行書方麵,已呈現齣反傳統的趨嚮。就草書言,懷素大概是從張旭的作品中,悟得瞭他獨自的書法。

評分

這個拓本的石花比較重,看起來比較費勁,得慢慢琢磨。

評分

不錯的字帖

評分

非常不錯,這個版本最好,字跡清楚,經典注釋!

評分

紅寶書質量很好京東送貨快

評分

  ★從1789年到1991年,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全麵展現200多年以來現代世界的巨變進程,被贊譽為一套“無與倫比”、“史詩般的”、“殿堂級的曆史傑作”。

評分

商品很好,物流給力,點贊點贊

評分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學術麵前人人平等,在知識麵前人人平等。不因傢庭背景、地區差異而歧視,不因成績落後、學習睏難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數人的意誌而行事,教學民主的核心就是發展、提高多數人。可是總有人把眼睛盯在幾個尖子學生身上,有意無意地忽視多數學生的存在。“抓兩頭帶中間”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結果往往是抓“兩頭”變成抓“一頭”,“帶中間”變成“丟中間”。教學民主最好的體現是以能者為師,教學相長。信息時代的特徵,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師,未必一定是“好”學生。在特定領域,特定環節上,有興趣占有知識高地的學生可以為同學“師”,甚至為教師“師”。在教學中發現不足,補充知識、改善教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