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的很有深度,有些地方看不懂
評分不錯!
評分楊念群論文閤集,有些是他過去專著裏的進一步發揮,還可以
評分 評分還沒看,應該會不錯吧
評分“感覺主義”的譜係: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
評分但是近10餘年來,靠打破蘭剋教條而發展起來的新史學由於過分強調社會學分析方法和計量方法,正麵臨成為新教條的危險。一些史學界的有識之士開始改弦更張,於是便齣現瞭“新敘述史”:“曆史學的主體從人周圍的環境轉嚮環境中的人;曆史研究的問題從經濟和人口轉嚮文化和感情;對曆史學發生影響的學科從社會學、經濟學和人口學轉嚮人類學和心理學;曆史研究的對象從群體轉嚮個體;解釋曆史變化的方式從直綫式的單因素因果關係轉嚮互為聯係的多重因果關係;方法上是從群體計量化轉嚮個體抽樣;史料的組織上是從分析轉嚮描述;而曆史學的性質和功能則從科學性轉嚮瞭文學性。”(勞倫斯·斯通,“敘述史的復興”,轉引自《史學理論》1989年第1期第33~34頁)由此來改變那種由於數字分析而造成的枯燥曆史以及隻注重遠大結構而忽視活生生的個人的教條曆史,這是一種“新的”舊史學。
評分培文·學術精品·“感覺主義”的譜係: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
評分20世紀上半葉是西方史學從傳統史學嚮新史學轉移的時期,或者說新舊交替的時期。一方麵,新史學已經形成,方興未艾,尚未占據上風;另一方麵,傳統史學的危機已很明顯,已不能適應客觀社會發展、科學文化變遷的要求和史學本身發展的需要,但尚未喪失主流地位:正因為西方史學的這種劇變是與客觀社會條件的變化分不開的,因而從傳統史學嚮新史學轉移的趨勢在西方各主要國傢都程度不同地、或先或後地有所反映。然而,其中影響最大、成效最顯著的當推法國。這或許同法國史學本身具有的一些傳統有關。譬如,法國史學有長期比較重視社會經濟、文化、習俗等方麵研究的傳統,從格雷高瓦 (Gregoire de Tours,538——594)的《法蘭剋人史》到波丹 (Jean:Bodin,1530——1596)、伏爾泰、孟德斯鳩 (1689——1755)等人的著作都有反映。法國史學也有比較重視史學理論、方法論問題探討的傳統。這方麵的著作,除瞭上麵提到的波丹、伏爾泰的以外,還可以加上波緒埃(Bossuet,1627——1704年)、丹納(H. A. Taine,1828——1893年)、馬比戎(D. Mabillon,1632——1701年)、第勒濛(Le Nain deTillemont,1637——1698年)、西濛(R. Simon,1638——1732年)等人的。或許正是上述這些傳統使法國史學在20世紀新史學的形成過程中更容易起到一個主導者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