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一,要坚信“人之初,性本善”。二,面对任何的境界,都要时时明白它的原因在哪里。三,要能够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四,“物有本来,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们不能过本来倒置的人生。
蔡礼旭,1973年出生于台湾,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社会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远赴澳洲研习传统文化,多年来一直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003年年底担任“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主讲教师。此后,在各地为教师、家长、学生、企业人士和社会团体(包括高校、监狱等)演讲。2004年年底,在香港举办10天的“幸福人生讲座”,以德行教育为主题,获得热烈反响。
2006-2008年,蔡礼旭老师在汤池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担任训导长、常务副主任首倡以《弟子规》为基础,向世人展现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2009年至今,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
蔡礼旭老师先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囊等地成功举办了300余场传统文化演讲,听众均受益良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只想着如何做到,从不想做不到
我们刚刚提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我们在修学圣教,真的是要学一句,做一句,就好像如贫得宝。以前我们没有遇到正法,糊里糊涂的,真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不是我们不愿意立身行道,不愿意发挥我们人生的价值,是不懂得怎么样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而现在既有这个机缘,真的是要非常非常地珍惜,“如贫得宝”。“改往修来”,好好地把我们错误的态度、观念修正过来;“洗心易行”,人要改命从心上改;“自然感降,所愿辄得”。所以难是难在自己不相信,不肯依教奉行,绝对不是外面的困难,是被自己的一些固执给障碍住。怎么修学?第一个态度,只要是经典上的教诲,只要是师长的教诲,只想着如何做到,从不想做不到。一想做不到,那个叫浪费生命,那个叫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
因为一个不好的念头,很可能我们三天、五天的修为、修行那种定力,一个念头起来,就被打垮了。所以正念-定要守得住。你看孔老夫子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人行善就好像爬山一样,一步一步登上去,而且还有地心引力拉他。地心引力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几十年来积累的坏习惯,它会拉我们;所以要加把劲,一步一步提升自己。“从恶如扇”,爬山的时候假如一脚没踩好,到哪儿去了?前功尽弃。所以经典告诉我们,“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修行一定要谨慎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处,所谓从根本修行。我们时时期许自己一定能做到,想着如何做到,不要想着做不到。圣哲人、师长他们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得到。当我们是这样的信念,我们往后面对每一句经句都是这个信念,只想着如何做到。
刚刚我们提到的这一句,真的,我们以父母之心为心,兄弟姐妹不可能不和谐。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觉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许多迷思和执着。蔡礼旭老师以其圆融的智慧,为我剖析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例如关于“得失”的看法。他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对“失去”的恐惧,源于对“拥有”的执念,而真正的解脱,在于放下那份不必要的执着,学会接受和释怀。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篇章更是切中要害,他并没有简单地教我们压抑情绪,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情绪的根源,并以更积极、更理智的方式去应对。这种“疏导”而非“堵塞”的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与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的连接,也更懂得如何去宽容自己,如何去善待他人,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以往,我们可能习惯于将困难视为阻碍,将挫折视为失败。然而,蔡礼旭老师却巧妙地将这些经历解读为成长的契机,甚至是生命馈赠的礼物。他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道理,阐释了“苦”的价值,让我明白了为何很多人在经历磨难后反而能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书中关于“感恩”的部分也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善意和恩惠,从微小的细节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感恩的心态,发现即使是平凡的日子,也因此增添了不少亮色。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方法的指导,让我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力量,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谦卑,从而真正地建立起一个更坚韧、更豁达的人生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淡淡的米色背景,配上简洁的书名,让人在拿到它的时候,内心就已经悄然安定了不少。翻开第一页,就被蔡礼旭老师温和而充满智慧的文字所吸引。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大道理,而是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现象入手,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以及何为真正的幸福。老师的语言非常贴近生活,就像一位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说教感,却字字珠玑,引人深思。我尤其喜欢他关于“知足常乐”的阐述,他并非提倡我们安于现状,而是鼓励我们看到当下所拥有的,并从中获得满足和力量,这与许多强调“奋斗不止”的励志书籍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却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那些曾经让我困扰不安的问题,似乎都有了更清晰的答案,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与安宁油然而生,非常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我一直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探索,而这本书就像一张指引我方向的地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思考蔡礼旭老师所提出的观点。他关于“目标”的阐释尤其发人深省,他并非鼓励我们设立宏大的、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并由此确立属于自己的、真正重要的目标。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更能支撑我们走得长远。书中的“关系”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强调了“爱”与“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的核心地位,让我重新审视了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互动模式。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对人生的规划更加清晰,也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我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抵达某个终点,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著作那样严谨晦涩,也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流于表面。蔡礼旭老师的文字,既有哲人的深邃,又不失生活的温度。他常常用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身边人的经历,来佐证他的观点,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道理,变得鲜活而具象。我特别喜欢他关于“格局”的论述,他鼓励我们跳出眼前的苟且,去思考更长远、更宏大的生命课题。这种“向上”的视野,让我感到自己不再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而是能够以一种更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书中关于“学习”的探讨也让我茅塞顿开,他并非强调我们去获取多少知识,而是引导我们去培养一种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的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套人生哲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智慧的传递,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上幼儿园时,我很顽皮,而你却很恬静。看着你有一对精巧的羊角辫,我就直接叫你辫子。每天,我总是揪着你的辫子,不厌其烦的玩着,旋转,折叠,弯曲。你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用黑宝石一般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看着我。每当我的目光接触到那黑宝石的一刹那,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只觉得心灵通彻明亮,心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于是,我爱上了你的眼睛。
评分赞
评分包装印刷都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包装印刷都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理智,理智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
评分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到货也很快,喜欢。。。
评分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评分那天,我终于打听到你的消息。当我看到你时,你还在一个人孤苦地编织着梦的帘子,你脸上的愁容,丝毫未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