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用商品生産商品:經濟理論批判緒論》的經濟理論有一顯著特點,就是在基本理論上,它返迴到從重農主義到李嘉圖的古典學派經濟理論傳統。它不是如同新古典學派的理論,在生産規模改變和生産要素組成比例改變的假定下論證供需關係的均衡,而是研究一個經濟體係的各生産部門在生産方法不變的條件下日復一日地、周而復始地進行生産的基本狀態。這本書的書名《用商品生産商品》,就錶明瞭斯拉法如同古典學派一樣把生産視為一種循環過程。斯拉法在此書附錄《參考文獻》中,明確指齣魁奈的《經濟錶》圖式所錶明的是生産的循環過程,李嘉圖挑齣榖物作為對它自己生産和對所有其他商品生産都需要的一種産品(本書第96頁),就是斯拉法此書所遵循的傳統的最好說明。從這個基本點齣發,這本書所闡述的經濟理論,就必然與新古典學派形成尖銳的對立。
目錄
序言
第一編 單一産品生産部門和流動資本
第一章 為維持生存的生産
1.兩種産品
2.三種或更多産品
3.一般情形
第二章 具有剩餘的生産
4.利潤率
5.利潤率舉例
6.基本産品和非基本産品
7.術語解釋
8.生存工資和剩餘工資
9.以産品支付工資
10.勞動的數量和質量
11.生産方程
12.自行更新體係中的國民收入
第三章 勞動對生産資料的比例
13.工資作為國民收入的一部分
14.全部國民收入歸於工資時的價值
15.勞動對生産資料的比例的變化
16.“赤字生産部門”和“剩餘生産部門”
17.一種分水綫比例
18.恢復平衡的價格變動
19.産品對生産資料的價格比率
20.産品之間的價格比率
21.一種再現的比例
22.平衡比率和最大利潤率
第四章 標準商品
23.“一種不變的價值尺度”
24.完善的閤成商品
25.這樣一種商品的建立:舉例
26.標準商品定義
27.相等比率的超過數
28.純産品對生産資料的標準比率(R)
29.標準比率和利潤率
30.標準體係中工資和利潤的關係
31.推廣到任何體係的關係
32.舉例
33.標準商品的建立:q體係
34.作為單位的標準國民收入
35.排除掉非基本産品
第五章 標準體係的唯一性
36.導言
37.轉化為一種標準體係總是可能的
38.為什麼産生唯一性的問題
39.在一切工資水平時的正數價格
40.零數工資時的生産方程
41.唯一的一套正數乘數
42.和R最低數值對應的正數乘數
43.用相等的勞動量代替標準産品
44.作為自變量的工資或利潤率
第六章 還原為有時期的勞動量
45.生産費用方麵
46.“還原”定義
47.分配改變時個彆項目變動的型式
48.項目總量的改變
49.價格下降率不能超過工資下降率
第二編 多種産品生産部門和固定資本
第七章 聯閤生産
50.生産兩種聯閤産品的兩種方法;或生産它們的一種方法和使用它們生産第三種産品的兩種方法
51.普遍的聯閤産品體係
52.建立標準體係的復雜性
第八章 具有聯閤産品的標準體係
53.負數乘數:(1)生産比例和使用比例不相容
54.負數乘數:(2)基本和非基本産品聯閤地生産
55.負數乘數:(3)特殊原料
56.關於標準商品負數組成的說明
57.基本和非基本産品,需要新的定義
58.三類非基本産品
59.第三類舉例
60.一般定義
61.去掉非基本産品
62.基本産品方程體係
……
第三編 生産方法的轉變
附錄
精彩書摘
這個生産部門總産品的某些部分,這些部分以前是用以更新現在變成低價的生産資料的;這會增加一筆作為工資或利潤的分配數額。因此,價格上漲本身,會使這個生産部門用於分配的産品部分在數量上(不僅在價值上)有所增加,縱然生産方法沒有改變。
産品價格相對於生産資料的上漲的進一步影響,當然會促使一定的産品量更能夠達到所要求的利潤率。
其次,並且和這點無關,産品價格相對於勞動越是直綫上升,産品用於支付工資的數量就越小。
同樣,相反方嚮的價格變動,會把剩餘讓齣去,這種剩餘本來是能齣現在使用高“比例”的勞動對生産資料的生産部門中的。
19.産品對生産資料的價格比率
但是並不因此可以說,一個生産部門具有勞動對生産資料低的比例(因此存在著潛伏的赤字),隨著工資的削減,它的産品價格相對於它自己的生産資料必然上升。相反,很可能會下降。這一錶麵上矛盾的原因是,一個生産部門的生産資料本身就是一個或更多生産部門的産品,這些産品的生産,或許使用勞動對生産資料的更低比例(而後麵這些生産資料的生産或許也是這樣,等等);在這種情形下,雖然産品是由“赤字”生産部門生産的,産品的價格按照它的生産資料來說,或許下降,而它的虧損,通過産品價格相對於勞動的一種特彆陡勢的上升,可以得到彌補。
結果是,在工資下降時,低比例(或“赤字”)生産部門的産品價格相對於它的生産資料,或許上升,或許下降,甚至或許輪換升降;而高比例(或“剩餘”)生産部門的産品價格,或許下降,或許上升,或許輪換降升。我們即將看到(第2122節),在整個工資變動或大或小的任何範圍內,這兩種産品都不能做到使其價格相對於其生産資料仍然穩定不動。
20.産品之間的價格比率
在結束對這個題目的初步考察時,可以指齣,這些考察不但支配一種産品對於其生産資料的價格關係,而且同等地支配一種産品和其他産品的關係。其結果,兩種産品的相對價格變動,不但取決於它們各自生産時所使用的勞動對生産資料的“比例”,並且取決於這些生産資料本身被生産時所使用的“比例”,還取決於這些生産資料的生産資料被生産時所使用的“比例”,等等。其結果,兩種産品相對價格的變動方嚮,隨著工資的下降,也許和我們根據它們各自的“比例”所期望的相反;此外,它們各自的生産資料的價格可以這樣地變動,以緻完全改變這兩種産品較高和較低比例的次序;並且還産生更復雜的情形,這待以後再加以闡述。
由分配改變所引起的價格變動型式,不論如何復雜,價格變動的純結果,以及它的完全正當性,仍然是在每一生産部門中恢復平衡的簡單問題。價格變動完全可以達到恢復平衡的目的,而不如此變動,就不能達到這個目的。
21.一種再現的比例
我們現在迴到上麵第17節所述的“臨界”比例,即作為“赤字”生産部門和“剩餘”生産部門之間的分水綫。假定有這麼一個生産部門,它按照那樣的準確比例使用勞動和生産資料,因而隨著工資的削減,並且在原先價格的基礎上,它會錶現齣工資和利潤的一種嚴格平衡。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用商品生産商品:經濟理論批判緒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商務這個係列就不用說瞭,漢譯的用紙,翻看挺舒服。
評分
☆☆☆☆☆
:一、翻譯問題。這本書在上世紀60年代便齣瞭中譯本,速度相當快,但至今仍未有更好的版本;本書尤其在“比率”這樣的地方翻譯的讓人糊塗(也不排除是斯拉法寫的讓人糊塗)。二、斯拉法為瞭照顧沒學過綫性代數讀者而在代數上的錶述省不少筆墨,多用自然語言講,但我覺得這反而容易讓願意深究的讀者(如本人)糊塗,其實若斯拉法肯用矩陣,則不少概念(如基本-非基本産品的區彆、生産部門的獨立性)理解上會更清楚(比如說用矩陣的秩來解釋有多少個獨立的生産部門),而且本人以為,斯拉法列的幾個方程組與他錶述的思想間可能有齣入(下麵細講)。
評分
☆☆☆☆☆
當然,斯拉法的這本小冊子還有很多值得發掘的內容:比如基本-非基本品的差彆(這個與生産部門獨立性有關)、著名的“標準産品”概念、還有技術轉摺的問題、多産品的聯閤生産部門(用於處理固定資本的問題)......這本小冊子值得發展的內容可能甚至比斯拉法當初寫作時的目的更多,比如本人就從這個生産係統中推導齣瞭一個貨幣中性的條件,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試下。(當然“貨幣中性”是個有待說明的東西。我所說“貨幣中性”僅指無論貨幣數量如何變動,産品間的相對價格不變,即係統中的價格存在唯一的一組解)
評分
☆☆☆☆☆
內容不錯,資料翔實,描寫精彩。
評分
☆☆☆☆☆
那斯拉法的綫性生産係統和沒有資本邊際産品的利息率有什麼關係?那就是綫性生産係統的要素是沒有邊際産品的!如果各位能比較下裏昂惕夫生産函數和現在到處使用的C-D或CES生産函數的區彆,就會發現,前者的要素不存在替代性,而後兩者卻存在著完全的要素替代性。也就是說在後兩種生産函數中若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一種要素投入增加,那麼總産齣依然會有所增加,這增多的産齣就是那一種多投入要素的邊際産品(當然由於生産函數的凸性會導緻邊際産齣越來越少);但裏昂惕夫型則不同,所有投入要素必須是等固定比例的,如果單獨一種要素投入增多是不會使産齣增多的。新古典承襲自剋拉剋的“邊際産品分配律”在綫性生産係統中就顯得很尷尬瞭,而斯拉法也藉此反駁瞭這一教條。當然斯拉法是站在古典學派的循環生産係統的傳統上藉助剩餘産品的概念解釋利息和工資的,而新古典則是以純交換經濟的模式討論問題(事實上隻有兩個時期)。可以看下Geanakoplos的這篇論文對比下兩者的區彆:“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S OF GENERAL EQUILIBRIUM”。
評分
☆☆☆☆☆
好東西 不錯 我喜歡 很好的東西
評分
☆☆☆☆☆
先賺積分............
評分
☆☆☆☆☆
先賺積分............
評分
☆☆☆☆☆
但正如我前麵講的,斯拉法列的幾個方程組與他錶述的思想間可能有齣入,這是什麼意思?問題在於,斯氏的生産係統究竟是一個實物的生産係統(像裏昂惕夫那樣)還是帶有名義價格嚮量的生産係統?如果是前者,這個係統,那就該寫成:AX+Y=X,其中A是裏昂惕夫消耗矩陣,Y是國民收入,X是投入要素嚮量;但按斯氏自己列的方程組,寫成矩陣則應該是:A‘P+Y=BP,P是價格嚮量,A’中的元素是每部門每種産品的投入量,B則是産齣矩陣,是個對角矩陣(我花瞭很長時間纔意識到B是對角陣)。但矛盾的是,如果按後者,那為何斯拉法在第10節卻規定N部門的勞動投入量之和為1呢?這明明是說係統中的Lj是勞動投入係數啊。而且他在23節和其他多處地方都錶示要“尋找不變的價值尺度”,也就是說要以某商品作為標價品為其他産品提供相對價格;若采用名義價格嚮量,是做不到這點的。最後,若某一部門發生按斯拉法所說的生産方法轉變,用名義價格嚮量是無法解釋為何其他部門的産品投入不會變化、總産品價值不受影響、等號兩端的投入-剩餘之和與總産品還能保持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