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帮丁宁油印的那本《还轩词》,现在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了,想在网上拍一本都无踪迹可寻。姜威说多年前他在中华书局的书库里有缘见过一次,当即借出来复制了一本。关于周子美其人,以前所知甚少,今见网上有文章专门介绍,才知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和丁宁曾同在汉奸陈群的泽存书库工作过。他自己对这段经历似乎讳莫如深。那篇文章说,历次运动填简历时,一想到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间的事,他下笔都格外艰难。“经过反复的回忆,反复的交代,泽存书库的一个个瞬间在他的笔下越来越清晰,其中的细节也越来越丰富。……三十年后,在他总结一生的《周子美学述》里,跟古籍厮磨了一辈子的百岁老人对泽存书库的旧时光只字不提,只在书后附的年表里简简单单一笔带过:‘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七月),南京泽存书库职员,与丁宁同事。’”【〇九、十一、六】
评分友人言:北海公园静心斋前“戏白鱼”,所获颇多,但其地多芦草,时为黑鱼、黄鳝所困。“戏白鱼”须长竿,长竿之竹苇皆精,遇黑鱼或鳝,十九损折。犹忆往年垂钓时,用四截“跷竿”,竿为数十年前物,下二截之竹与上二截之苇,殷红成一色,温润有光。以生丝系钩,饵青虾,入水诱白鱼,竿长而精,鱼之巨细,吞之浅深,由竿传之手握处,若目见,故所获多而巨。方狂喜,遇巨吞,力迟而凝重,吞之力自钩而传之丝,自丝而竿而传之手,两手为之战,举目视竿尖,尖为鱼掣,
评分评分 评分
周子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帮丁宁油印的那本《还轩词》,现在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了,想在网上拍一本都无踪迹可寻。姜威说多年前他在中华书局的书库里有缘见过一次,当即借出来复制了一本。关于周子美其人,以前所知甚少,今见网上有文章专门介绍,才知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和丁宁曾同在汉奸陈群的泽存书库工作过。他自己对这段经历似乎讳莫如深。那篇文章说,历次运动填简历时,一想到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间的事,他下笔都格外艰难。“经过反复的回忆,反复的交代,泽存书库的一个个瞬间在他的笔下越来越清晰,其中的细节也越来越丰富。……三十年后,在他总结一生的《周子美学述》里,跟古籍厮磨了一辈子的百岁老人对泽存书库的旧时光只字不提,只在书后附的年表里简简单单一笔带过:‘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四年七月),南京泽存书库职员,与丁宁同事。’”【〇九、十一、六】
评分吾前记“钓底”,视浮子之摆动定鱼之大小,文虽不工,自谓颇足以曲曲传其窍要。去年于北海公园船坞之前“钓底”,“搭窠”之后,垂丝投饵,静坐而视其浮子,浮子矗然屹不动,可半时,鱼渐集,双泡频自水底涌上,凝视其变动,久久浮子寂然,双泡涌如故,心焉异之。时有二友,皆精于钓,相与议,避而之他,吾独以为巨鱼将至,姑俟之。历又一刻钟,浮子陡动。先是浮子直立不面,出水可寸许,水面忽起双泡,泡灭又起,浮子动,仅一上下,渐自下而上,倾侧欲跌,二友鼓掌日,鱼果至矣,吾掣之,巨浪汹涌,水花四溅,竿曲丝直,力提而不能出水,于是起而执竿,逆退而曳其丝,二友则立岸旁俟之,防其他变,时鱼已上钩,而尚未见所钩者为何鱼也,曳近岸,友乃狂呼。提而出,得巨鲫,其长尺有半,金鳞乌首,目灼灼视人,归而权之,得二斤许。友理竿丝,欲再钓,吾执不可,友垂丝历一句钟,浮子寂如故,吾促之他,友每以巨鱼将至见拒,直至夕阳已下,柳烟瞑合,方止,卒无所得焉。此鱼既硕大,鱼之小者不敢至,故“搭窠”之后,不见他鱼,既钩之后,鱼不敢复至也。按北京一二斤许之老鲫,为吾所钓者,以万生园为独多。项城当国时,北海为公府消防队驻警,吾识其主者得人钓,所钓皆巨鱼,然未有如此次“钓底”所得者。
评分另外还有一部精装的大事记
评分(一)
评分多年来,一直喜欢中华书局,百年大事记必买。手头有一本商务印书馆的大事记,16开平装,黄色封面,是90年代在北京王府井商务印书馆读者服务部买的,算是内部刊物,只收成本价,好象是3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