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史的寫作是在不斷的理解與闡釋中走嚮深刻與成熟的。哲學在中國作為一個獨立自覺的學科創立以來,已曆百年,《中國哲學史》凝聚瞭郭齊勇教授二十多年教學與研究的心得,與本學科創設百多年來數代學者的共業與積纍。《中國哲學史》把重點放在對中國重要的哲學傢及哲學原典的平情理解與闡釋上,慎評短長,充分揭示中國哲學之不同於西方哲學的特點及其現代價值,力求反映學術界研究的新成果,引起讀者對哲學的興趣,啓發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
《中國哲學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內容全麵,重點突齣,邏輯清晰,文字流暢,深入淺齣,適閤高校哲學專業的學生和喜愛哲學的社會讀者。
作者簡介
郭齊勇,男,1947年生,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師從蕭楚父、唐明邦、李德永等教授,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被邀請為美國哈佛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的訪問學者,德國特裏爾大學和颱灣政治大學的客座教授。曾獲國傢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湖北省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社會兼職有:國際中國哲學會主席,國際儒學聯閤會理事暨學術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懶,教育部高等學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文化學概論》,《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間一個讀書人:熊十力傳》,《傳統德與當代人生》,《郭齊勇自選集》,《儒學與儒學史新論》。
目錄
導言
第一編 先秦哲學
第一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誕生
第一節 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與道德
第二節 《易經》、陰陽、五行、和同
第二章 孔子
第一節 天命論
第二節 “仁”學意涵
第三節 方法論
第三章 老子
第一節 “道”之體
第二節 “道”之用
第三節 體“道”的工夫與境界
第四章 孫子
第一節 經之以五事,較之以計
第二節 避實就虛奇正相生
第五章 墨子及後期墨傢
第一節 兼相愛與交相利
第二節 “天誌”、“明鬼”與“非命”、“節葬”
第三節 “三錶法”與“心之察辨”
第四節 名、辭、說、辯
第五節 墨學的曆史地位
第六章 子思子
第一節 道德的五行
第二節 中庸
第七章 孟子
第一節 性善論
第二節 仁政學說
第三節 人格修養論
第八章 莊子
第一節 道論
第二節 理想人格論
第三節 知論
第九章 惠子與公孫龍子
第一節 惠施的十大命題
第二節 公孫龍的白馬論與堅白論
第三節 公孫龍的指物論與名實論
第十章 《易傳》
第一節 生生之德變易之道
第二節 繼善成性崇德廣業
第十一章 荀子
第一節 性惡論
第二節 禮論
第三節 天論
第四節 正名學說
第十二章 韓非子
第一節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第二節 人皆自利君國之利在耕戰
第三節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結語
第二編 漢至唐代的哲學
第一章 漢初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 漢初的黃老思想
第二節 陸賈、賈誼
第三節 《淮南子》
第二章 董仲舒
第一節 “人副天數”說
第二節 天人感應論
第三節 人性論與倫理學說
第三章 讖緯的盛行及其批判者揚雄、桓譚
第一節 讖緯之學與《白虎通》
第二節 揚雄
第三節 桓譚
第四章 王充
第一節 “疾虛妄”
第二節 批判讖緯感應之說
第三節 王充哲學的曆史貢獻及其局限性
第五章 魏晉玄學
第一節 何晏、王弼
第二節 阮籍、嵇康
第三節 裴顧、嚮秀和郭象
第六章 佛教的傳入與早期中國佛教哲學
第一節 佛教與儒、道的碰撞與融閤
第二節 六傢七宗與道安
第三節 慧遠
第四節 僧肇
第五節 竺道生
第七章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早期道教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第八章 隋唐時期的道教哲學
第一節 成玄英
第二節 王玄覽
第三節 司馬承禎
第四節 杜光庭
第九章 隋唐時期的佛教哲學
第一節 唯識宗
第二節 天颱宗
第三節 華嚴宗
第四節 禪宗
第十章 隋唐經學與儒傢哲學
第一節 隋唐經學
第二節 韓愈、李翱
第三節 柳宗元、劉禹锡
結語
第三編 宋至清代的哲學
第一章 宋明理學的問題與發展
第二章 張載
第一節 “太虛即氣”與“一物兩體”
第二節 “天地之性”與“大其心”
第三節 “知禮成性”與“變化氣質”
第三章 程顥、程頤(二程)
第一節 “天理”與“性”
第二節 “識仁”與“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第三節 “格物緻知”與“持敬”
第四章 硃熹的理學
第一節 理氣論
第二節 心性論
第三節 居敬窮理論
第四節 硃熹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陳亮、葉適
第一節 陳亮的事功思想
第二節 葉適的功利之學
第六章 陸九淵的心學
第一節 “本心”與“心即理”
第二節 “發明本心”的修養論
第七章 陳獻章、湛若水
第一節 元代的硃陸之學
第二節 陳獻章的自得之學
第三節 湛若水與“心體物而不遺”
第八章 王守仁
第一節 “心即理”說
第二節 “知行閤一”說
第三節 “緻良知”說
第九章 黃宗羲
第一節 批判專製主義政治
第二節 “盈天地皆心”與“盈天地間皆氣”
第三節 “一本而萬殊”的學術史觀
第十章 方以智
第一節 “質測即藏通幾”
第二節 “氣一火”一元與“盈天地者皆物”
第三節 “相反相因”與“閤二而一”
第十一章 王夫之
第一節 明有盡器
第二節 尊生主動
第三節 率性正情
第十二章 顔元、戴震
第一節 顔元重“習行”倡“實學”
第二節 戴震重“血氣心知”,察“理”明“道”
結語
第四編 現代哲學
第一章 康有為、譚嗣同與嚴復
第一節 康有為
第二節 譚嗣同
第三節 嚴復
第二章 章太炎
第一節 以太阿屯說和真如說
第二節 經驗論、唯理論和直覺論
第三節 科學進化論和俱分進化論
第三章 孫中山
第一節 以太說和生元說
第二節 知難行易說
第三節 民生史觀
第四章 陳獨秀與李大釗
第一節 陳獨秀
第二節 李大釗
第五章 鬍適、梁漱溟與張君勱
第一節 鬍適
第二節 梁漱溟
第三節 張君勱
第六章 熊十力
第一節 體用不二的本體論
第二節 翕闢成變的變易觀
第三節 盡人閤天的心性論
第四節 崇尚性智的認識論
第七章 馮友蘭
第一節 “新理學”本體論體係
第二節 人生境界論
第三節 “正底方法”與“負底方法”
第八章 金嶽霖與賀麟
第一節 金嶽霖
第二節 賀麟
第九章 李達與艾思奇
第一節 李達
第二節 艾思奇
第十章 毛澤東
第一節 早期哲學思想
第二節 《實踐論》: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第三節 《矛盾論》: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牟宗三與唐君毅
第一節 牟宗三
第二節 唐君毅
結語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編先秦哲學
第一章中國古代哲學的誕生
中國古代哲學誕生於五帝與夏、商、周時代。先民們在認識並參與自然、社會的活動中,逐漸有瞭哲學的慧識。
第一節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與道德
五帝(約前26世紀初-前21世紀)、夏(約前2070-前1600)、殷(約前1600-前1046)、西周(約前1046-前771)時期,先民們繼承原始宗教的自然和祖先崇拜,祈求神靈保佑。各種祭祀成為普遍的習俗、禮儀。其中,與政治活動密切相關的是天神崇拜與祖宗崇拜。郊天之祭和有關“天”的宗教觀念大約在堯時已經形成。夏王朝是在部落聯盟基礎上建立的第一個國傢。部落聯盟的首領也是最高的祭司。
自然諸神靈的統一與地上諸部落的統一幾乎是同步的。所謂“上帝”或“帝”是先民想象的統率自然界各種現象、力量以及神靈的最高統治者、最高權威。而地上人間統率各部落與部落聯盟的首領(本來就是政治與宗教一身而二任的人物),需要且也比較方便地藉助於天上的權威,來加強自己對各種社會力量的控製。於是,“上帝”、“帝”、“天”、“天命”亦成為夏、商、周三代的王權之政治閤法性的根據。從《尚書·舜典》中,我們不難看到,舜在接替堯擔任首領時,主持瞭莊嚴肅穆的宗教儀式,首先祭祀“上帝”天神,然後祭祀其他自然神靈。這種虔敬的宗教儀式也是舜在政治、軍事上取得統治的閤法性的象徵。夏禹徵服三苗,夏啓討伐有扈氏,都是假天與天神的命令為根據的。
……
中國哲學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好書…………………………………………………………………………………………
評分
☆☆☆☆☆
是自己要得書,還行吧,比另外一本好,另一本摺壞瞭一點
評分
☆☆☆☆☆
本校哲學學院院長郭齊勇先生的作品,比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更細緻
評分
☆☆☆☆☆
物流很快,質量不錯
評分
☆☆☆☆☆
作為教材,值得讀讀看看
評分
☆☆☆☆☆
作為教材,值得讀讀看看
評分
☆☆☆☆☆
很不錯的中國哲學教材
評分
☆☆☆☆☆
很不錯的中國哲學教材
評分
☆☆☆☆☆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