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8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社會,《紐約時報》版的中國近代史! 《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增訂本)》係《紐約時報》對華報道選編,起訖年代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 《帝國的迴憶(上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增訂本)》(作者鄭曦原)分為上下兩冊,本冊為上冊,收錄第一篇夕照的社會-第三篇詭異的內政等內容。
《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上冊)》是《紐約時報》對華報道選編,起訖年代為1854年1月至1911年10月。這一時代的中國,正經曆著“韆年未有之變局”,從獨立自主的東方老大帝國淪為“東亞病夫”,傳統的帝製和士大夫政治走嚮終結,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生瞭蛻變,人民承受著無與倫比的巨痛。《紐約時報》以當時中國人還未具備的近代眼光和技術。即時、全麵、連續地觀察和記錄瞭這段曆史,內容涉及內政、外交、國防、文化、社會、革命及華僑等方麵,既是一份十分翔實珍貴的史料,又構成瞭一部具有獨特視角的中國近代史。
書中所配的百餘幅圖片和照片。主要選自與文章同時代的西方國傢報刊。這些齣自西方國傢記者之手的景像和現場實錄,更增加瞭本書的曆史感和收藏價值。
《帝國的迴憶(上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增訂本)》分為上下兩冊,本冊為上冊。
《帝國的迴憶(上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增訂本)》收錄第一篇夕照的社會-第三篇詭異的內政等內容。
鄭曦原,1963年5月齣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先後就學於蘭州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美國杜剋大學公共政策管理學院。曾為新華社《經濟世界》雜誌特約撰稿人,參與策劃CCTV多期電視節目,著有《中國遠古文化》、《通嚮未來之路:與吉登斯對話》(與李方惠閤著)。為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1984屆選調生,曾誌願到地處秦嶺深處的隴南鄉村工作3年。熱心社會公益和環境保護事業,是中國天然彩色棉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底,進入中國外交部,曾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工作3年,現供職於外交部政策研究司。
剛剛吃完早餐,門口的轎子就已經在等著我們,一上轎我們就一路小跑地齣發瞭。我們在廣州隻有一天時間,必須充分利用它。
你一旦來到廣州的大街上,就幾乎分辨不清東南西北。我們的目的地在西郊,毋庸置疑,我們正嚮那個方嚮行進。看來人們確實需要一雙經驗豐富的眼睛來辨認自己的行進路綫,哪怕區分兩條東嚮的街道也是多麼不易。這些街道其實不過是些很長很長的巷道,道兩邊有很多正在營業的店鋪。這些店鋪老闆的名字和他經營的業務都油漆在一塊長長的厚木闆上,木闆垂直地懸掛在店鋪的門口,如果有一陣大風吹來,它們就會左右搖擺,彼此碰撞,發齣劈裏啪啦的聲音。
我們駐足的第一個地方是間賣傢禽的店鋪。最先映人眼簾的是一隻一隻又肥又大的雞鴨,它們整隻整隻地被壓成闆狀,做成瞭乾貨,油脂肥厚,透齣深黃的顔色。嚮導建議我仔細瞧瞧擺在店外麵的食品。天哪!在一群雞鴨中間,我競看到瞭美麗的老鼠,它們體形碩大,肥肥胖胖,還有長長的爪子和捲麯的尾巴,也掛在那裏等待齣售。在這個店子內,我想我還發現瞭貓,但在這樣的情況下貓和兔子很容易搞混,我對自己的發現也沒有把握。
在這次有趣的徵途中,我們還走進過一傢賣狗肉的店鋪。華盛頓有傢名叫“明星火腿”的美食店是英國公使館的人開的,人們因其乳牛肉和火腿排的誘人香味而經常光顧那裏,與此類似,甘坊在廣州開的狗肉店也把居住在這裏的北方人吸引瞭過來,他們很喜歡吃這裏的狗排。這種食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看上去和聞起來都很招人喜歡。這種食品不是用小羊羔或兔子做的,而是用貓狗之類東西做的,但是,如果你不去想這點,很可能會情不自禁地坐下來,美美地享受它一大盤。
再往前走一段,我們來到瞭貓狗市場。在這裏,這些小動物就像在,紐約跳蚤市場上擺齣來的鴨子和鵝一樣賣。小貓看上去都很乖巧,它們“喵喵 ”叫著,令人憐憫。又肥又胖、圓滾滾的小狗特彆引發人的同情,當它被攤販撫摸著並高高舉起來嚮人們展示時,這可憐的小東西就一邊舔那隻撫摸它的手,一邊高興地搖晃尾巴。整個市場內,“喵喵”和“汪汪”的聲音不絕於耳。這真是一種既荒謬又可笑的景觀,雖然毫不令人厭惡。
接下來,我們進瞭一傢大煙館。在這裏看到10—12個各種年齡的男人在噴雲吐霧。他們的樣子看上去都相當齷齪,尤其是他們那邪惡和令人厭惡的神情,真有一種力量促使你不止一次地想趕緊退迴到大門口去。我嚮這獸穴一般的屋子的盡頭走去,這裏有個男人把他的頭枕在小木枕上,身子四仰八叉地躺在一張光闆床上。當我專注地凝視著他時,他的目光正茫然若失地盯著什麼,然而很顯然,並沒有什麼人在吸引他的注意,而是鴉片正把他帶人幻想中那個遙遠和縹緲的世界。旁邊還有個男人,正用他所能達到的最大的肺活量在吸食鴉片,一團團的煙霧從他的兩隻鼻孔中進進齣齣。他似乎渴望把自己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奇怪的夢幻中去,哪怕有一小會兒時間也好。他們所有人都似乎在盡力於從他們所置身的客觀存在中消失,忘卻這人世上他們所無法忍受的煩惱和憂傷。我們還參觀瞭另一處大煙館,它的一樓和二樓都設有吸煙室。據說廣州的富人們經常光顧這座大煙館,但現在裏麵沒什麼人,大概是因為時間還太早吧。從它的內部擺設上似乎也看不齣比前麵那傢高級多少,也許對於上流社會的人來說,多付些錢更符閤他們的秉性吧? 論及清國人的禮儀,那就更是特色鮮明瞭。在人們經常光顧的地方中,比較有吸引力的大概要算茶館。廣州的茶館很像紐約的小酒館或酒吧,也有倫敦酒吧的格調。但杜鬆子酒或啤酒與茶之間的差彆可就大瞭,特彆在它們的效果上。這裏常常是30人圍坐在一些小桌子旁,麵前擺放著茶水、餅乾和糖果之類的東西。他們之間的談話歡快但不喧囂,所有人都顯得恭謹有禮,寬宏大量。在這點上,東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要可取得多。我多麼希望歐洲大城市裏的勞動者們也能經常光顧茶館,而不是天天到酒吧裏去鬧事。
茶葉商會是廣州城內重要的交易中心。迷信和偶像崇拜在這裏非常明顯。手裏抓著金元寶的財神爺及其他一些據認為對掙錢有幫助的神靈們,都有各自的神像和祭颱,祈福的人可以對著他們焚香膜拜。這個商會的建築布局倒有些奇特。我們經過瞭一連串的房間、庭院和走道,都是些陰暗和破敗的地方。再往後走很深很深,我們來到一個清國風格的花園中,有小橋、假山、石洞和垂柳。在這裏我們看到瞭一隻精美的清式瓷盤,上麵總有一位盛怒的父親正在追趕他那逃跑的女兒,因為她拒絕嫁給那位媒妁之約的丈夫,而堅決要和自己的心上人一起齣逃。
在商會附近,我們還參觀瞭一處尼姑庵。有兩三個麵容醜惡的老尼帶領著一群年輕的清國女孩在消磨時光。這些女孩衣衫襤褸,形容汙穢,其容貌和體態都令人厭惡。奇怪的是,養這些人來做什麼呢?她們接待病人並護理他們嗎?從她們居住的地方看,這麼狹小、這麼骯髒,不可能是照顧病人的地方。那麼,她們齣外服務嗎?有些顯得太老瞭,而其他的又太年輕。她們那空洞的眼神充分錶明瞭尼姑庵的懶散和無聊。
離尼姑庵不遠處是一座五百羅漢廟,廟內有一座麵積巨大的長方形大殿。這座大殿隻是在尺寸上有幾分雄偉壯觀,但從建築美學的觀點來看卻稱不上壯麗、輝煌。大殿兩側排列著五百尊圓臉的、醜陋的佛教徒的鍍金神像,每尊神像都保持著一種思考的姿勢,有些錶現齣剛陷人某種思緒,而有些則似乎剛從深深的人靜中醒來,還有一些接近完全專注的神態。在有些神像的雙腳部位塑有哺乳類動物,而另外一些神像的手上有爬蟲類動物,還有些神像的頭上有昆蟲類和鳥類動物。所有這些動物都栩栩如生,象徵著即使是不會說話的動物也都膜拜他們的神靈。然而,寺廟的僧侶沒有半點敬神的樣子。在這寬敞的大殿內,人們都彎腰低頭地祈禱著,和尚們卻在不停地接受著禮拜者們饋贈的禮品並把它們不斷帶到內室。和尚搖晃著一爐爐的熏香,除此之外,他們還兜售諸如護身符、水煙鬥之類的東西。整個大殿內夾雜著談話聲、笑聲、催促聲以及重重的腳步聲。另外,和尚們還大聲地歡迎著剛剛進來的禮拜者們,或以手撫額地目送著即將離去的信徒們。所有這一切都讓這座大殿看起來更像個寬敞的商業貿易中心,而不是一處錶達人們虔誠信仰的聖地。廟內最後一個大殿是那些犯瞭戒律的和尚接受處罰的地方,我們走到這裏纔感到一絲輕鬆和安慰。接著,我們從廟裏溜齣來,來到瞭外麵的大街上。
……
《紐約時報》自19世紀中期創刊以來,曆經150年仍雄踞美國乃至西方主流媒體的領袖地位,這在世界新聞史上絕無僅有。本人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工作期間,曾比較係統地查閱瞭《紐約時報》從1853~1997年的對華報道目錄索引,並閱讀瞭其中晚清時期的408篇文電。當我發現《紐約時報》對中國的跨世紀追蹤報道,其篇幅是如此之巨大、時間是如此之連續、視角是如此之完整時,內心受到很大震動。
1997年夏季,我嚮時報提齣準備選擇該報部分原始報道來編纂一部反映中國近現代史的著作,期望尋找到《紐約時報》對華報道對美國主流社會形成美武“中國觀”的影響綫索,同時也以一個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諸領域的變遷,捕捉到中國積弱而強,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曆史軌跡。這個提議獲得時報的重視和響應,並評價為“這是力圖以時報原始資料重現一個世界大國之編年史的偉大嘗試”。因此,我們從1997年鼕開始著手,首先形成瞭“紐約時報看中國”三部麯的編纂總綱,然後選擇晚清社會為第一部,至1998年鞦完成這一時間段的資料選輯工作,以此奠定瞭本書的原始文獻基礎。將來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準備著手第二部(民國捲)和第三部(人民中國捲)的編纂工作。
“紐約時報看中國”第一部定名為《帝國的迴憶:晚清報道總選輯目錄》的英文索引附於書後,供有更多興趣的讀者參考。在此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由於年代久遠,紐約公立圖書館保存的縮微膠片顯示效果很不穩定,有不少我們自認為應該選入的文電實在無法辨識,隻好忍痛割愛。
本書在編輯順序上一共安排為七篇,首先以社會、文化等較輕鬆的內容為開端,力圖先引起和保持住讀者的興趣,再隨之以內政、戰爭和革命等沉重的內容,供讀者思考。許多眾所周知的事件,以及大量涉及教案的內容,本書沒有收錄。為瞭幫助年輕讀者閱讀,本書在每篇之前加瞭一段“篇首語 ”,再在若乾涉及近代史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背景等處撰寫瞭譯注,希望能對這一部分讀者起導讀的作用;本書在對國名的錶述上,大量使用瞭“清國 ”、“大清國”、“大清帝國”等字樣,是有意識地將近代中國與當代中國在時間上作清楚的劃分,以幫助讀者在閱讀時保持相對超脫的心境,以利較為理性和冷靜的思考。在整個編譯過程中,我負責文稿的選編、分類和注釋工作,並起草瞭所有的自撰文字。翻譯工作則由李方惠、鬍書源和我三人共同完成。
本書在起步階段即獲得中國駐美大使李肇星同誌的支持,並濛他親筆賜函指教,獲益匪淺;在與《紐約時報》的接洽過程中,承濛時報亞洲事務顧問劉仕誠先生的多方周鏇和鼎力幫助;在製作文獻拷貝的工作中得到瞭紐約公立圖書館的熱情幫助;在書稿草成後,又濛中國大百科全書齣版社編審左步青先生的垂教和指正,謹在此錶示誠摯的感謝!
鄭曦原
2000年4月
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上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紐約時報》自19世紀中期創刊以來,曆經150年仍雄踞美國乃至西方主流媒體的領袖地位,這在世界新聞史上絕無僅有。本人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工作期間,曾比較係統地查閱瞭《紐約時報》從1853~1997年的對華報道目錄索引,並閱讀瞭其中晚清時期的408篇文電。當我發現《紐約時報》對中國的跨世紀追蹤報道,其篇幅是如此之巨大、時間是如此之連續、視角是如此之完整時,內心受到很大震動。
評分京東買書質佳又神速!下次還來!
評分活動購買的,書得慢慢品味
評分作為一名右翼,作者對BBC的左翼傾嚮提齣質問,在伊拉剋戰爭、墮胎問題、種族問題、黨派之爭上,BBC到底扮演的是自己標榜的公正角色還是以左翼立場有所偏嚮和褒貶?
評分之前圖書館看到的,曆史就是愛看!
評分《帝國的迴憶(上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增訂本)》分為上下兩冊,本冊為上冊。
評分內容簡介
評分鄭曦原 (1963年- ) 四川省內江市人,198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化學係,獲理學學士學位。1996年入紐約語言學院進修英語;2000年入外交學院研習;2005年為美國杜剋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訪問學者;2006年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中共甘肅省委組織部1984屆選調生,曾任康縣栗子雞罐頭廠廠長、岸門口鎮副鎮長;後供職於甘肅省文化廳、國傢物價局和外交部。2003年鼕任中國外交史處處長,2006年底任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政務參贊兼首席館員。2008年3月參加北京奧運會全球火炬接力,為馬拉鬆至雅典段第66棒火炬手。自由撰稿人和策劃人,多次參與中央電視颱和上海東方衛視專題節目策劃。首倡在中國發展天然彩色棉,積極推動綠色紡織事業。1995年由《人民日報》齣版社齣版《華夏文明的曙光》、2002年由四川人民齣版社齣版《通嚮未來之路:與吉登斯對話》,2007年協助其父鄭時文先生編輯齣版《我心有歌:一個學生兵的朝鮮戰場親曆記》(世界知識齣版社),2009年由新星齣版社齣版《高位的危機:一個美國500強公司高層的奮鬥親曆》。其代錶作《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先後由北京三聯書店和颱灣遠流齣版社齣版,2001年被《南方周末》評為年度“十大中文好書”,2007年由當代中國齣版社再版。
評分一如既往地快速,感謝京東快遞小哥!
帝國的迴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上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