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史(套裝全16冊)》是中華民國三十八年興亡的曆史長捲。作者除瞭全麵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曆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瞭颱灣地區和國外齣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曆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曆史的本來麵目。該部分以重大曆史事件為核心,按“中華民國的創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統治時期”、“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曆史時段,分為十二捲,約760萬字。每捲後附本捲人名索引、徵引文獻。
作者簡介
李新:《中華民國史》總主編。當代著名史學傢、原中國史學會會長。以研究中華民國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著稱。
汪朝光: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長、研究員,國內民國史研究的知名專傢。
楊天石: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內中華民國史研究,尤其是蔣介石研究的知名專傢。
羅誌田,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知名學者。
吳景平: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宗一:原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韓信夫: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陶文釗: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中美關係史研究會會長。
楊天宏: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馮筱纔:復旦大學曆史係教授。
目錄
第一捲(11894-1912)
第一章 清朝統治的衰落和資本主義列強的侵入
第二章 中國資本主義的産生和初步發展
第三章 資産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
第四章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人民群眾的自發鬥爭
第五章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第六章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的革命鬥爭
第七章 各階層人民自發反抗運動的蓬勃發展
第八章 資産階級立憲運動和清政府統治危機的加深
第九章 同盟會革命活動的挫摺和國內中部地區革命組織的發展
第十章 保路風潮
第十一章 武昌起義和各省響應
第十二章 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
第二捲(1912-1916)
第一章 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和國內政局
第二章 北洋軍閥集團與同盟會矛盾的尖銳化
第三章 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和善後大藉款
第四章 二次革命及其相關的鬥爭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社會經濟和財政狀況
第六章 北洋政府封建專製統治製度的確立
第七章 中日“二十一條”交涉和袁世凱稱帝
第八章 中華革命黨和歐事研究會堅持反袁鬥爭
第九章 護國戰爭的發動與帝製取消
第三捲(1916-1920)
第一章 袁世凱死後的國內政局
第二章 府院之爭和張勛復闢
第三章 西南軍閥的紛起
第四章 孫中山南下護法和南北戰爭
第五章 段祺瑞的賣國與獨裁
第六章 南北議和
第七章 五四運動
第八章 直皖戰爭
第四捲(1920-1924)
第一章 動蕩中的南北政局
第二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及戰後政治
第三章 西南的“聯省自治”與軍閥混戰
第四章 孫中山的奮鬥與轉嚮
第五章 黎元洪被逐與曹錕賄選
第六章 第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
第七章 1920年代的中國經濟
第五捲(1924-1926)
第一章 第二次直奉戰爭後的北京政治
第二章 善後會議:和平統一的最後嘗試
第三章 初期國共閤作
第四章 五卅事件及其引發的大規模群眾運動
第五章 北伐前中外關係格局的演變
第六章 南北軍閥混戰與臨時執政府的終結
第七章 南北軍政格局的攻守勢易
第六捲(1926-1928)
第一章 北伐初期的勝利與東南、西北、西南的形勢變化
第二章 國民政府遷都武漢與北洋軍閥以奉係為中心的聯閤
第三章 列強分化中國革命與蔣介石發動政變
第四章 武漢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與汪精衛集團分共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和北洋軍閥政權的覆滅
第七捲(1928-1931)
第一章 國民政府統一局麵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 國民政府建立初期的內政與外交
第三章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和戰爭
第四章 反蔣派大聯閤與中原大戰
第五章 發展中的國共矛盾及南京政府的“剿共”戰爭
第六章 國民黨內矛盾的發展和各派聯閤統治的確立
第八捲(1932-1937)
第一章 “一?二八”淞滬抗戰和僞滿洲國的成立
第二章 華北軍民抗戰的開展和國民黨內部的分化
第三章 國民黨統治的加強
第四章 國民政府對蘇區的“圍剿”
第五章 華北事變和國民政府的對策
第六章 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漲
第七章 西安事變
第八章 國民黨由內戰轉嚮抗日
第九章 國民政府的財政金融
第十章 國民政府的經濟
第十一章 國民政府的教育和學術研究
第九捲(1937-1941)
第一章 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
第二章 抗戰爆發初期的對日作戰
第三章 國民政府戰時政治體製的確立和運作
第四章 正麵戰場的繼續作戰
第五章 日本的以華治華策略與汪精衛集團降日
第六章 相持階段到來後的正麵戰場
第七章 相持階段到來後的敵後戰場
第八章 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局部危機 國統區的民主憲政與民眾救亡運動
第九章 國統區的經濟
第十章 日僞對淪陷區的統治
第十一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中外關係
第十捲(1941-1945)
第一章 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第二章 中國戰場的持久抗戰
第三章 抗日後期的國統區
第四章 抗日戰爭後期的敵後解放區
第五章 抗日戰爭後期的淪陷區
第六章 中國對同盟國的外交關係
第七章 豫湘桂戰役與中國戰場的局部反攻
第八章 戰後中國政治的設計和爭執
第九章 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十一捲(1945-1947)
第一章 抗戰勝利與戰後初期的國內政治
第三章 戰後中國的內政與外交
第四章 國內衝突的焦點——東北
第五章 全麵內戰的爆發與國共關係的破裂
第六章 國民黨的重點進攻與統治危機
第十二捲(1947-1949)
第一章 國民黨最後的總動員
第二章 國民黨軍戰略攻勢地位的喪失
第三章 人民民主運動的發展和國民黨強化統治的措施
第四章 國民黨軍戰略決戰的失敗(上)
第五章 國民黨軍戰略決戰的失敗(下)
第六章 國民黨政府財政和社會經濟的總崩潰
第七章 蔣介石引退和北平和平談判
第八章 中華民國的覆滅
第九章 國共對外政策
第十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精彩書摘
第七捲 第三章
二 中蘇交涉的破裂與中斷
對東北地方當局7月10日強行奪取中東路之舉,蘇聯政府在此後近三個月的時間裏,基本采取兩手策略,一麵爭取通過和平協商解決爭端;一麵積極備戰,嚮中方施加軍事壓力,以恢復中東路事發前的原狀。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手的重點有所不同而已,斷交前以“和”為主,斷交後便轉嚮以“戰”促“和”瞭。
至於中方,由於蘇聯宣布對華斷交後,即在中蘇邊境製造緊張空氣,張學良首當其衝,感到壓力不小。他緻電蔣介石、王正廷說: 蘇方現調動軍隊,積極籌備,迫近滿洲裏、綏芬河等處,確有以武力壓迫情勢,決非局部之事故,非東省獨立所能應付,應請中央預定方策,詳為指示。事機危迫,不容再遲,否則牽動大局,關係重大。 而蔣介石則繼續堅信蘇聯決不敢對中國開戰。7月19日早8時,蘇軍開始在綏芬河一帶嚮中國守軍開槍開炮,並扣留行進在黑龍江上的中國船隻。他仍斷言: “詳察國際刑勢,俄無開戰可能,咋日綏芬飛機與炮聲是其仍以恫嚇性質,我軍前方部隊須以極鎮靜態度處之。”
蔣介石這時的態度很明顯,就是絕不嚮蘇方示弱,堅決不與蘇聯直接交涉。他注意到《非戰公約》7月24日將正式生效,其主倡者美國政府又對中蘇衝突格外“關切”,認為可以以此為契機,藉助國際的力量,迫使蘇方承諾不訴諸武力,承認中方所造成的既成事實。對於蔣的這一主張,20日夜從青島趕迴南京的王正廷不大贊同。他在次日淩晨見蔣時錶示:俄國未加入國際聯盟,故無要求聯盟調停必要。對非戰公約組織,也隻能限於將中國政府的態度通知簽約各國而已。畢竟外交全靠自己,不能依賴他人。 因此,他主張應當對蘇聯政府的絕交照會做齣正式答復,以尋求直接交涉。對此,蔣介石斷然反對,嚴詞道:“彼已決絕如此,餘決不復,兄必欲復,請以兄私人名義復之可耳。”
……
前言/序言
中華民國史(套裝全16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正版,喜歡!發貨速度超快
評分
☆☆☆☆☆
中華書局這套書真心不錯,京東也給力。
評分
☆☆☆☆☆
618疊捲買的 比較劃算 到手價不到377 快遞挺給力 慢慢看吧
評分
☆☆☆☆☆
這部民國史隻有不到40年的時間1912-1949(最多從孫中山的同盟會算起也就50多年瞭)。光寫這部書就花瞭40多年的時間,是在製造曆史,還是在敘述曆史?真是不敢苟同這麼多人說這部書客觀。不過這部書可以和清朝花60年時間處心積慮來編修的明史有的一比。
評分
☆☆☆☆☆
趕上瞭京東十周年的活動,終於下單瞭。物流很快。很滿意!
評分
☆☆☆☆☆
還沒拆開看,書看起來很漂亮,一大箱,參加活動不到500元拿下,很滿意,謝謝京東。
評分
☆☆☆☆☆
質量好,發貨快,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
☆☆☆☆☆
到手之後就放在角落裏瞭,沒時間看啊,不過喜歡民國已久
評分
☆☆☆☆☆
這麼多內容需要很多時間纔能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