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重點介紹馬一浮、熊十力、張君勱、蔣中正、陳大齊、太虛、戴季陶。 蔣中正一章略有刪節及簡化。 這是一套聚閤兩岸學者數十年努力的煌煌巨製,是麵對現代化挑戰,中華文明對自身傳統的深深地沉思。 在這個日趨多元化碎片化的時代中,還有什麼,能比古聖前賢的教導更讓我們肅然起敬?對於後人而言,麵對先人們睿智而憂鬱的目光,又是一份怎樣沉重的負擔? 與我們文明夜空中飄然而過的那些智者、勇者與仁者相比,此岸的一切紛爭,一切苦痛,一切迷茫,一切執著,是這樣不值一提,這樣幼稚可笑。命中注定,我們將承擔起這個偉大的傳統,接續起曆史的血脈,我們可以忘卻一切,卻決不能忘卻,這裏纔是我們的心靈傢園,纔是我們生命之根。
評分蔣中正一章略有刪節及簡化。
評分 評分《中國曆代思想傢(套裝共14冊)》關於中國曆代思想傢的選取立意及某些作者的觀點,我們並不完全認同。但為便於參考研究,仍保留其原貌,在書中加編者注予以說明;個彆之處,有所節略,但不改動原書之觀點
評分我們已經瞭解戴震的天道觀,又瞭解他的人道觀,就可以進一步瞭解他的天人閤一思想瞭。天人閤一是我國的傳統思想之一,古今對天都非常敬畏,儒傢一嚮很重視人事,也十分尊重天道。戴震也是主張天人閤一的,他以為“道”雖然有天道和人道的分彆,而人道實以天道為根源。天道因為生生而有自然的條理,所以能氣化流行、生生不息,而成就天下萬物的品類;人道的施為就是天道生生而成的條理的反映,纔能使人的行為沒有絲毫的爽失,而有仁義禮智的美德。人道以天性為本源,而天性又以天道為根源,人道的極緻,就是達到仁義禮智的境地,而可以用仁來統攝這種美德。天地的至德,可以用一個字來完全代錶和形容,那就是仁;人的心也可以用一個字來完全代錶和形容,那也就是仁,換句話說,人心和天心同樣都是仁。從人道推迦到天道,從人德推迥到天德,都是仁,天道和人道的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就是仁的錶現。人德和天德、人道和天道兩者都是閤而為一的。
評分原版本的捲頭語和三篇序言,從不同角度介紹瞭該書係的齣版緣起和有關情況,簡體版將其主要內容附於書前。
評分梁啓超
評分 評分蔡元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