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通暢易懂,我覺得是最好的曆史書,隻有史記可比。司馬光、司馬遷寫齣瞭天下人事之道,活生生的政治人物一個個登場、謝幕,始終貫穿著最正統的道德批判,足以讓執政者引以自鑒。也讓普通人能更明白自己的國傢。
評分16開雜誌大小,綫裝,簡體堅排,紙張薄瞭點,原文無注釋。
評分《後漢紀》四捲、《後周紀》五捲。
評分值得閱讀!!!!!!!!!!!!!!!!1
評分《通鑒》成書後,元豐八年,範祖禹、司馬康、黃庭堅、張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畢,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見。南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有餘姚重刻本,亦多殘缺。中華書局據清鬍剋傢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標點校勘,重新齣版,是《通鑒》最好的版本。
評分《後漢紀》四捲、《後周紀》五捲。
評分《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捲本編年體史書,共294捲,曆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曆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資治通鑒》[1](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傢、政治傢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範祖禹、司馬康等人曆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瞭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裏,編者總結齣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藉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曆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
評分《資治通鑒》[2]所記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捲、《秦紀》三捲、《漢紀》六十捲、《魏紀》十捲、《晉紀》四十捲、《宋紀》十六捲、《齊紀》十捲、《梁紀》二十二捲、《陳紀》十捲、《隋紀》八捲、《唐紀》八十一捲、《後梁紀》六捲、《後唐紀》八捲、《後晉紀》六捲、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版
評分質量很好,京東自營還是值得信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