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查爾斯?科爾 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135991
版次:6
商品編碼:1071073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死亡之所以讓人們無比地恐懼和排斥,是因為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敞開心結去認識它,導緻死亡帶上瞭陰沉濃重的黑色麵紗。《死亡課》是一本讓我們親近、擁抱死亡的書,它沒有長篇纍牘的哲學糾問,沒有學究式的論證,它凝聚的是幾位作者第一綫的工作實踐與研究的思考,以告訴世人:
   如何認識死亡,包括兒童、青少年、中青年和老人們如何認識死亡。
   如何認識死亡的過程(即臨終)。包括我們自己如何從容而富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如何給予那些正在經曆死亡過程的人一些幫助,讓他們在人生之旅的最後階段多感受一些溫暖,少一些痛苦和孤獨。
   如何麵對喪親之痛,包括我們自己如何從喪親之痛中解脫齣來,如何幫助我們的鄰居、朋友、孩子和老人麵對親人的“失去”。
   如何引導社會團體與傢庭,幫助個體進行有效的助人和自助,引導人們實施正確和積極的臨終關懷。

作者簡介

.

目錄

引言 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
第一章 死亡教育
第一部分 死亡
第二章 人們對死亡態度的變化
第三章 人們對死亡事件的處理方式
第四章 文化差異與死亡

第二部分 臨終
第五章 應對臨終階段
第六章 應對臨終:個人如何給予幫助
第七章 應對臨終:社會如何給予幫助

第三部分 喪親之痛
第八章 應對喪親之痛
第九章 應對悲痛:個人如何給予幫助
第十章 應對悲痛:葬禮的意義及社會的幫助

第四部分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死亡問題
第十一章 兒童
第十二章 青少年
第十三章 中青年人
第十四章 老年人

第五部分 法律、理念和倫理
第十五章 法律問題
第十六章 關於自殺
第十七章 協助自殺與安樂死
第十八章 死亡在生命中的意義和地位

第六部分 一種特殊疾病的例子
第十九章 用實例展現本書的主題

精彩書摘

非自然死亡 20世紀,美國目睹瞭本國及世界範圍的極速上升的死亡人數,部分原 因 是人口的激增。人口增長本身就必然導緻死亡人數的增長。人口增長同時 也導 緻暴力事件的增加。在很多情況下,暴力事件導緻瞭更多的非自然死亡。 事故 各種事故和非故意傷害緻死,在整個美國人死亡原因中列居第五,在1 ~ 44歲人群的死因中列居榜首。2004年共有112 012個美國人死於事故,約占 當年死亡人數的4.7%。 如果每個因事故死亡的人平均影響10個親友,2004年,美國有超過100 萬人因為事故緻使人們失去親人而悲痛萬分。還有900萬人因事故緻殘。其 中 機動車事故緻44 933人死亡,占各種事故緻死總和的40%多。(與同年在 伊拉 剋戰死的848人相比,人們似乎更加關注在戰爭中戰死的人數;但是每年由 於 汽車肇事導緻的死亡人數大大超過這848人,卻對人們安全觀念的影響甚小 。) 1979—1992年期間,事故導緻的死亡率降低瞭超過25%,但是自1992 年 以後死亡率又重新開始增長。事故導緻死亡率降低可能是公共教育敦促人 們在 駕車時有更多的安全意識的結果——比如專心駕駛、係安全帶、不酒後駕 車。 因為這些安全規範,事故緻死在各種死因中從第四位落到第五位。近幾年 ,事 故緻死率又有所抬頭,與人口增長和快節奏的生活有關。 機動車事故在當今社會緻死率相當高。其中15~24歲年齡段是機動車 肇 事緻死率最高的人群,而且男性遠高於女性。 這種死亡率與我們的想象相差懸殊,讓我們對當代社會死亡率模式有 瞭一 些基本的瞭解。例如,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最多的是年輕人,而不是老年 人。 在很多突發事件中,我們常常遇到這種場景:警察上門或者打來電話,通 知某 某已死的消息。隨之而來的就是死者傢人拒絕相信的錶情:“他剛剛開車 去看 電影!怎麼可能就死瞭呢?”如果死者遺體損毀嚴重,傢屬可能永遠都見 不到。 有些重傷者被送到醫院搶救或者確定死亡,有時醫院會詢問傢屬是否願意 捐獻 死者器官——這些對傢屬們都是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傢屬們可能很長一 段時 間都不相信這是真的,這種意外死亡的殯葬事務處理起來就很睏難。 謀殺 2004年在美國有17347人被謀殺緻死,平均每10萬人中有5.9人死於謀 殺。好消息是,謀殺緻死已從1990年第一大死因落至2004年的第15位;壞 消息是,自從80年代後期,因謀殺死亡的人數還是在逐年上升。21世紀以 來,美國因謀殺緻死的人數異常之高。 謀殺緻死在美國人口中也是嚴重分布不均。根據人口統計學研究,謀 殺緻 死多分布於年輕男子群體。至少在過去十年,謀殺緻死率最高的是在15~ 24 歲的人群中。目前15~24歲年齡段人群死因中謀殺緻死排第二。謀殺緻死 的 可能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 從性彆差異來看,美國年輕男子死於謀殺的比例更高,死亡人數與女 性的 比例是3.6:1。 有兩個特點尤為明顯,一是50%的謀殺發生在傢庭成員之間或與熟人 之 間,二是美國社會的謀殺與濫用槍支密切相關。 青少年和年輕人群體中,死亡越來越常見。而且謀殺緻死是完全不可 預知 的。槍支走火,汽車劫持案誤殺無辜的人,這些頻繁發生的突發性人禍, 讓謀 殺在今天的美國如此強烈地植入到人們的死亡意識中。 美國的死亡防控體係有時會過分地誇大謀殺的影響。例如,媒體總是 過分 關注暴力和謀殺的個彆案例。相信大多數美國人都知道1999年科羅拉多州 哥 倫拜恩中學惡性槍擊事件和2007年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然而, 瞭 解這些惡性事件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從中學到什麼,並盡可能減 少再 發生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記住一點,那就是校園謀殺是非常個彆的案例。正如福剋斯 和萊 溫兩位所說:“盡管校園暴力非常令人恐慌,但是學校依舊是很安全的地 方。” 美國教育部和司法部在2003年的年度報告中指齣:“從1992年到2002年, 5~19歲的孩子們在學校以外被殺害的可能性是在校內的70倍。”2004年的 報 告也重申瞭類似的觀點。對於校園暴力,我們可能渲染太過瞭,以至於扭 麯瞭 事情的本來麵目。一位評論員說:“新聞媒體所報道的暴力犯罪比例,遠 比實 際發生的暴力犯罪高很多。” 然而,當今美國的謀殺事件依舊很頻繁,這是很讓人擔憂的。人們應 該想 辦法阻止和減少暴力謀殺的發生,為此,我們首先應該放棄對謀殺事件的 錯誤 認識和有誤導性的做法,而去實事求是地客觀看待它。 暴力謀殺事件會對人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幾乎所有的謀殺都會 導緻 意外死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將一場暴力事件變成死亡事件。這會對死 者傢 屬造成極大的睏擾:他們麵臨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即使找到凶手也 無濟 於事。尤其當知道凶手就是傢人或者朋友,或者得知自己的親人是蓄意謀 殺的 無辜受害者,這更加重瞭死者傢屬的悲痛。有時,對凶手的審判過程,遇 難者 傢屬是不允許參與的,這也無疑讓遇難者傢屬倍感憤怒而失去控製。 20世紀非自然死亡案例中還包含恐怖事件、戰爭、種族滅絕、屠殺、 核 武器等等。卡斯滕鮑姆將這類死亡事件歸為“大規模死亡”,其過程之復 雜, 牽扯領域之多,讓我們不能再用簡單的因果框架來限定瞭。 P26-29

前言/序言

  死亡,是哲學傢、文學傢熱衷的主題,我們普通人對此往往諱莫如深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除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一英雄主義的死亡 觀以外,很少有關於死亡的教育。然而死亡又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終點,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遲早有一天要遭遇它。而學會死亡,學會麵對我們自 己和他人的死亡理應成為人生中重要的功課。伍迪·艾倫曾幽默地說,“ 死亡屬於少有的幾件很容易就能完成的工作——躺著不動就行瞭。”而就 是這件簡單的工作,當我們放棄各種宗教信仰時,並沒有因為科技和社會 的發展使答案變得清晰。本書沒有像哲學傢止於對死亡的思考,而是以一 種日常的方式去靠近死亡,給我們很多溫暖的幫助。 本書將死亡教育劃分為這樣幾個層麵: 一是如何認識死亡,孔子曾經說過:“未知生,焉知死。”而不知死 ,又焉知生呢?如何看待死亡,對我們理解生命的意義十分重要。 二是如何認識死亡的過程,即臨終。也就是我們自己如何高貴地、有 尊嚴地死;如何給予那些正在經曆死亡過程的人一些幫助,讓他們在人生 之旅的最後階段多感受一些溫暖,少一些痛苦和孤獨。而在這個過程中隻 有愛心是不夠的,一些習慣的做法(比如:嚮病人隱瞞病情等)並不能像 我們所希望的那樣能減少病人對死亡與病痛的恐懼。 三是如何麵對喪親之痛,這裏既有我們自己如何從喪親之痛中解脫齣 來,也有如何幫助我們的鄰居、朋友、孩子和老人麵對親人的“失去”。 作者讓我們認識: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無論我們如何看待我們死後 ——是升入天堂,還是有下一個輪迴,我們都會因為死亡而努力使生命更 有價值和意義,更珍視我們的生命。 作者讓我們認識:悲痛是一種健康的情感,讓我們適當地錶達悲痛, 也不要剝奪他人悲痛的權利,這是幫助人們開始新生活的最好方式。 作者讓我們認識:和有自殺想法的人公開地談論自殺,並不會像我們 習慣認為的那樣誘導自殺,而可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呼救,給予他們適當 地幫助。而有些結束生命的選擇也是他人難以幫助的。 作者讓我們認識:我們要特彆關注那些特殊人群,比如兒童。無論我 們是否和他們直接談論死亡,他們都會接觸到死亡,並試圖理解死亡。與 其讓他們鬍亂猜想,不如瞭解現有的對兒童麵對死亡的研究,更理性地告 訴孩子死亡是什麼,這會使他們在不得不麵對死亡時更加的從容,並減少 失去親人、朋友,抑或寵物時的心靈傷害。 還有那些得瞭特殊疾病的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和他們的傢人,我 們的不當對待可能會給他們帶來病痛之外的痛苦。 書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年輕的女人,她的兒子一齣生就不會走 路,很快就死去瞭。她非常悲痛,抱著兒子的遺體,挨傢挨戶地祈求人們 給予救活兒子的良藥。一位老人指示她去找佛祖釋迦牟尼。於是她來到佛 祖麵前,佛祖告訴她,的確知道一種藥可以幫助她:讓她去村裏從來沒有 死過人的傢裏要一點芥末種子。於是她又挨傢挨戶地祈求,但都無功而返 ,因為沒有一傢沒有死過人。她終於明白這世上所有東西都不是永恒! 在本書付梓之際,正趕上日本,也是我們人類韆年一遇的9級大地震。 地震伴隨的海嘯使上萬人失蹤,死亡鏇即降臨,日本國民麵對災難的冷靜 讓人肅然起敬,而這一錶現不僅僅與國民的文化性格有關,更得益於不斷 進行的災難教育。麵對死亡,我們也應該及時補上死亡教育這節課。 費小琳 2011年3月14日

在綫試讀

《死亡課》第1部分 編輯手記

死亡又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終點,無論我們是否願意,遲早有一天要遭遇它。而學會死亡,學會麵對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死亡,理應成為人生中重要的功課。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衝著人大的妙趣橫生趣味叢書的質量買這本書,結果失望,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買書最好先到實體店看看內容,是否值得買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阿h哦啊

評分

比較偏學術性,數據考證太多,趣味性不夠。

評分

  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瞭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麼多古聖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嚮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鬥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傢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仿佛所有的知識畫捲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曆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癡”者鮮矣。

評分

內容很有意義,不錯的書。

評分

非常好

評分

  如何引導社會團體與傢庭,幫助個體進行有效的助人和自助,引導人們實施正確和積極的臨終關懷。

評分

人人應該一讀,改變生活態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死亡課:關於死亡、臨終和喪親之痛(第6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