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下)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琼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330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65303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哲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其理论不仅在今日的文化研究及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本书既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及拉康学派的传奇,也对拉康本人庞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目前国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为庞大的一部专著。

作者简介

吴琼,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要学术兴趣在西方哲学、美学、文化研究和艺术批评等领域,有译著《西方的没落》(全译本)等十余种,专著《西方美学史》等数种,并曾主编“视觉文化研究丛书”(四种)。

目录

如何阅读拉康——代序
上篇 拉康的事业
第一章 弗洛伊德在法国
第一节 创伤之矛
第二节 不愉快的开场
第三节 挥师巴黎
第四节 文人的实验
第二章 自我认同的罪与罚
第一节 妄想症书写
第二节 自罚性妄想
第三节 密涅瓦的猫头鹰
第三章 镜像的神话
第一节 一个失窃的文本
第二节 主体确证的时刻
第三节 终于到了镜像阶段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政治
第一节 大决裂
第二节 狙击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 回到弗洛伊德
第四节 逐出教门
第五章 拉康的王国
第一节 光辉岁月
第二节 通关的政治
第三节 结构的街垒战
第六章 研讨班的岁月
第一节 声音的诱惑
第二节 研讨班的演进
第三节 科学的伪形
下篇 主体间性的科学
第七章 主体的真相
第一节 无意识主体
第二节 能指主体
第三节 言说主体
第四节 欲望主体
第八章 三界的拓扑学
第一节 想象界
第二节 象征界
第三节 实在界
第四节 三界的拓扑学
第九章 他者的逻辑
第一节 无意识的构成
第二节 父之名
第三节 他者的凝视
第四节 移情与爱
第十章 欲望的辩证法
第一节 他者的欲望
第二节 菲勒斯的意义
第三节 欲望图
第四节 作为欲望之因的对象
第十一章 原乐的伦理学
第一节 原乐的悖论
第二节 康德同萨德
第三节 他者的原乐
第四节 女人不存在
第十二章 话语的政治学
第一节 话语的构成
第二节 主人话语和大学话语
第三节 分析家话语和歇斯底里话语
第四节 不可能的事业
拉康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同样地,剩余的逻辑可以用在许多地方:能指链的意义坚持;能指对主体的缝合;欲望的欠缺;他者欲望之谜;他者的原乐;女性的“非一”;移情的悖论等等,都可以借这个逻辑获得说明。
与失败的逻辑和剩余的逻辑一样,悖论逻辑在拉康的理论中也十分普遍。他曾以“要钱还是要命”这一被迫的选择来说明这个逻辑:要钱的话,人财两空——命丢了,钱也没了;要命的话,乖乖把钱交出来。在这个二者必选其一的选择中,不论选哪一方,都意味着损失。主体性的存在亦是如此。依照拉康的理解,主体的认同是在象征界完成的,且必定要通过象征界来完成,主体性的构成乃是象征界的语言或能指切割的效果,就是说,主体总是一个效果主体。
但另一方面,这一效果是悖论性的:主体通过对父法的象征性认同固然可以在社会中获得一个象征性的位置,可令主体深感挫败的是,这个位置的获得是要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他需要放弃或压抑某些东西(比如对母亲的欲望),然后才能获得社会及文化的象征秩序的认可。
进一步地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悖论性效果,根本还在于主体实现其认同的他者场域的功能是悖论性的,这可以在多个方面来说明。就能指的运作而言,主体性的获得就是主体与能指的一种意义缝合,可能指功能的另一面恰恰是否定,比如菲勒斯能指,它固然可以提供给主体一个认同对象,但这个认同却是基于父亲功能的“不”,主体与菲勒斯能指的缝合其实是以该能指的否定功能作为前提的。换从他者的角度说,主体化根本就是主体要在他者场域获得确认,可这个他者(在此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社会建制、文化规制这样的非人化力量,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处在那一建制或规制之中且代行其非人的意志的他人主体)是有欠缺的,不仅如此,这个他者还是一个淫荡的、不知饱足的他者,一个不断地向主体要求更多的他者,正是他者要求的这种过度,把主体抛入了欲望无尽的煎逼,他者的欲望令主体在他者中的确认陷入了僵局,这就是主体性构成的悖论。
拉康在研讨班中讲到了许多悖论,比如他者欲望的悖论、原乐的悖论、爱的悖论、幻象结构的悖论、对象a的悖论、驱力的悖论等等,它们的存在无一例外地使得主体的命运必定是悖论性的。拉康运用的第四种逻辑就是非对称性逻辑。所谓非对称性,指的是具有结构性关系的双方在交互作用中的某种单向运作,所以拉康时常用这一逻辑来说明主体间的关系。
拉康说,主体间的关系并不是主体之间互为主体或互为对象的关系,因为主体间关系得以可能要取决于处在关系结构或关系情境中的主体对自身位置的指认,而这一指认总是离不开他人位置的参照以及因这个参照而来的位置倒置和关系反转。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由于缺乏所指,所以拉康说能指链—— 其形状有如x=y=z=b =q=0=%=|=s (等等) ——永远在滑动、漂移、循环。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锚定,任何东西就终极而言都不能够将意义也就是将稳定性赋予作为整体的能指系统。

评分

可以,很好,就看

评分

无意识象语言的构成

评分

  读完本书后最大的感触,不是去急于认同吴琼的看法。说到底,这是吴琼眼中的拉康。正如我们在齐泽克的书中,看到的仅仅是齐泽克的拉康一样。它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刺激我们去真正接触拉康的文本——回到拉康,不仅是《文集》,还有20多个研讨班。这样我们每个人阅读获得的东西都将会不一样,正如书中指明的,我们阅读的仅仅也是我们的症状罢了。

评分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拉康在研讨班中讲到了许多悖论,比如他者欲望的悖论、原乐的悖论、爱的悖论、幻象结构的悖论、对象a的悖论、驱力的悖论等等,它们的存在无一例外地使得主体的命运必定是悖论性的。拉康运用的第四种逻辑就是非对称性逻辑。所谓非对称性,指的是具有结构性关系的双方在交互作用中的某种单向运作,所以拉康时常用这一逻辑来说明主体间的关系。

评分

拉康文本的翻译碎片化,但是由于吴琼的文学功底翻译的很好,非系统阅读首选,比看二手材料好。而且对与拉康个人传记部分的材料是汉语最全的。“拉康所讲的“他者”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相对于某个主体的另一个主体,而是指结构主体的“另一个场景”,它既是构成主体的无意识的场所,也是主体的无意识构成本身。他者是一种他在性的结构力量,是能指的场所,是主体在此完成其认同的场所,所谓主体是被结构的,实际就是在他者秩序中构成的,主体总是且已然是他者的主体,是在他者场域中出现的效果主体,主体间的关系根本上是主体与他者的关系,是参与对话的两个主体相对于他者场域的位置关系,主体与他者的这一关系带给主体的一个根本性后果就是主体的异化和分裂,因为主体在他者场域中认同的是一个异己,他在的东西,主体的认同过程实际是在把一个异于自身的他在性内置于自身的过程”

评分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