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

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西兰 编
图书标签:
  • 多肉植物
  • 园艺
  • 植物养护
  • 多肉
  • 植物
  • 园艺技术
  • 居家园艺
  • 绿植
  • 花卉
  • 植物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ISBN:9787543325883
版次:1
商品编码:105845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农民致富大讲堂系列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7
字数: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作者简介

马西兰,观赏园艺专业毕业。曾从事多年北方花卉生产、繁殖和园林设计、租摆、插花工作,具有丰富的观赏植物生产经营实践经验。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多浆植物和仙人掌类植物的定义
二、多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三、多浆植物的观赏特点
四、多浆植物的栽培管理注意要点
五、夏季和冬季休眠期的养护要点
六、多浆植物的繁殖技术
七、多浆及仙人掌类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

第二章 多浆植物
一、多浆植物的分类
二、多浆植物的原产地
三、多浆植物的栽培养护
生石花
佛手掌
莲花掌
芦荟
燕子掌
玉米石
虎尾兰
彩云阁
翡翠景天
龙舌兰

第三章 仙人掌类植物
一、仙人掌类植物的主要器官
二、仙人掌类植物的原产地
三、仙人掌类植物的栽培养护
金琥
仙人球
仙人掌
令箭荷花
山影拳
蟹爪兰
昙花
量天尺
仙人指
叶仙人掌

精彩书摘

陆生型施肥要求富含钾、磷,少含氮的肥料,附生型则要求较多的氮肥。6.培养土配制、消毒及种植陆生类,可采用下述比例配制培养土。(1)壤土5份、泥炭土(腐叶土)3份、粗沙机制2份。(2)壤土3份、泥炭土(腐叶土)2份、粗沙机制3份。另外加少许消石灰、木炭屑,配制成排水、透气性良好的石灰质砂土或砂质壤土。
附生类可参照下述比例配制培养土。
(1)堆肥土、粗沙、泥炭土各1份,另外加少许骨粉配合,配制成中性或微酸性的含有较多腐殖质的排水与保水性良好的肥沃培养土。
(2)粗沙8份、腐叶土3~4份、鸡粉1~2份,若在其中加上少许石灰石、木炭屑、草木灰则更好。
培养土配制好以后每立方米用40%甲醛50倍液400~500毫升喷洒,用前10~20天洒在培养土上翻拌均匀,用塑料薄膜覆盖,种前1周打开薄膜,待药味散尽后种植。新株栽种时应在花盆底部排水孑L垫上一层纱网,以防虫害,然后在纱网上覆盖瓦片等物,以利排水。盆土加到离盆口2~3厘米,方便以后浇水。由于土壤是湿润的,栽种后不必马上浇水,等7~10天后可浇1次透水。种好的植株宜放在光线明亮而又无阳光直射处养护,经10天左右便萌发新根,再浇1次水,以后恢复正常管理。

前言/序言

  多浆类植物形态千变万化,颜色五彩缤纷,魅力无穷,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如石莲花酷似荷花,犹如美丽的莲花仙子;翁柱密披白色的绒毛,就像一个善良的白胡子老翁;金琥的圆形茎上长满黄色的刺,就像一个金色的太阳;生石化则像形态各异的石头;蟹爪兰的茎节,酷似螃蟹爪子;翡翠球犹如一串串美丽的翡翠项链;山影拳层层叠叠,犹如别具一格的山石盆景;巨烛翁柱就像一棵棵高大的柱子,直冲云霄,非常壮观……这些形状奇特的多浆类植物,是为长期适应恶劣的环境而形成的,是自然界中的瑰宝,是植物界中的珍品。
  仙人掌科植物身上大多长满刺,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刺猬,这些令人生畏的小生灵会激起你的好奇心,对它倍加关注。大多数仙人掌科植物生长在干旱、荒凉的地区,生存意味着不断寻求并储存水分,它们又矮又胖,是为了在雨季储存更多的水分。它们又圆又鼓,是为了尽量减少阳光灼射面积,以保持体内珍贵的水分。为了长期适应干旱的环境,它们的叶子自然演变成可怕的刺,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成为它们保护身体的武器,不会被食草动物吃掉。
《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 编者寄语 在这片繁花似锦的绿意世界里,有一类植物以其独特的姿态和顽强的生命力,俘获了无数热爱自然的心。它们形态各异,有的饱满如宝石,有的优雅似雕塑,有的则如同绽放的艺术品。它们便是多浆植物,那些将生命中最宝贵的汁液珍藏于叶片、茎干或根部的精灵。 本书的诞生,源于我们对多浆植物深沉的喜爱,以及对它们独特魅力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本精心编撰的图书,将这些沉默而美丽的生命带到更多人的视野中,让更多人有机会亲手感受它们带来的惊喜与宁静。 多浆植物的世界广阔而迷人,它们分布于全球各地,从干旱的沙漠到炎热的草原,再到潮湿的热带地区,都能看到它们坚韧的身影。它们独特的“多浆”特性,是亿万年进化赋予它们的生存智慧,让它们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同时也造就了它们令人惊叹的观赏价值。 然而,多浆植物的美丽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难以亲近。相反,它们以其相对简单的养护需求,成为了都市人享受绿色生活、点缀居室空间的绝佳选择。一本好的养护指南,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习性,掌握科学的养护方法,从而让这些珍贵的生命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焕发出最迷人的光彩。 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多位在植物学、园艺学以及多浆植物收藏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我们深入田野,考察了多种多浆植物的原生地;我们潜心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亲身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护经验。我们力求以最严谨的态度,最专业的知识,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呈现一个全面而生动的多浆植物世界。 在本书中,您将不仅仅是读到关于植物的枯燥描述,更将踏上一段探索生命奥秘的旅程。我们将带您认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品种,也会为您揭示那些鲜为人知却同样惊艳的珍稀物种。从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到它们背后蕴含的独特文化寓意,我们都将为您一一解读。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养护指导。我们深知,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如何为多浆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水分、土壤和温度,常常是困扰他们的问题。本书将以清晰的脉络,分门别类的为您讲解不同类型多浆植物的养护要点,从盆器选择、土壤配制,到浇水技巧、病虫害防治,再到繁殖方法,每一个环节都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贴心的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您将能够: 认识并欣赏多浆植物丰富多样的形态美: 从球状、柱状、莲座状,到扁平状、块根状,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理解不同多浆植物的独特生长习性: 了解它们如何适应各自的原生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它们营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掌握科学有效的养护方法: 告别盲目猜测,学会根据植物需求进行科学浇水、施肥和换盆。 解决常见的养护难题: 面对叶片发黄、根部腐烂、病虫害侵扰等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对症下药。 解锁多浆植物的繁殖乐趣: 通过播种、扦插、分株等多种方式,亲手繁育属于自己的多浆植物家族。 为您的生活空间增添一抹绿色生机: 用这些小巧玲珑的生命点缀您的窗台、书桌、阳台,为忙碌的生活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愉悦。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巧的方方面面,力求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无论您是刚刚接触多浆植物的入门新手,还是已经拥有一定收藏经验的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我们特别注重图片的质量,力求每一张图片都能真实、生动地展现多浆植物的魅力,并辅助您更好地辨识植物种类和理解养护技巧。 翻开本书,您将开启一段充满惊喜的绿色探索之旅。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您与多浆植物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您在与这些生命互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体验乐趣,更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愿本书伴您一同,在多浆植物的奇妙世界里,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诗意。 目录 第一章:多浆植物的奇妙世界 1.1 什么是多浆植物?——生命的“汁液”奥秘 1.1.1 多浆植物的定义与特点 1.1.2 多浆植物的进化与适应性 1.1.3 多浆植物的分类概述(科、属简介) 1.2 多浆植物的观赏价值——不仅仅是绿色 1.2.1 形态之美:多样化的造型与纹理 1.2.2 色彩之美:丰富的叶色与花色 1.2.3 纹理之美:独特的刺、瘤、疣 1.2.4 艺术之美:作为盆景与造景的潜力 1.3 多浆植物的生态意义与经济价值 1.3.1 在原生地的生态作用 1.3.2 园艺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1.3.3 在家居装饰与文化中的应用 1.4 开启多浆植物之旅——入门前的准备 第二章:经典多浆植物图鉴与介绍 2.1 仙人掌家族:沙漠的守护者 2.1.1 球形仙人掌(如:金琥、绯花玉、短刺金鯱)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1.2 柱状仙人掌(如:金武士、龙神柱、量天尺)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1.3 叶状仙人掌(如:蟹爪兰、令箭荷花)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1.4 其他特色仙人掌(如:乌羽玉、海王星)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2 景天科植物:花园里的宝石 2.2.1 莲座状景天(如:Echeveria系列、Graptopetalum系列)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2.2 垂吊状景天(如:Sedum morganianum 'Burrito'、Othonna capreifolia)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2.3 块茎/球状景天(如:Pachyphytum、Graptosedum)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2.4 其他特色景天(如:Crassula ovata 'Variegata'、Sempervivum)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3 百合科(十二卷类):玻璃化的艺术品 2.3.1 哈莫属(Haworthia):窗纹的魅力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3.2 萨克斯属(Gasteria):舌状的优雅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3.3 芦荟属(Aloe):多样的形态与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4 龙舌兰家族:狂野的生命力 2.4.1 常见观赏龙舌兰(如:Agave americana 'Variegata'、Agave victoriae-reginae)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5 其他特色多浆植物 2.5.1 大戟科(Euphorbia):模拟仙人掌的奇特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5.2 番杏科(Aizoaceae)——生石花、肉锥花:生命的伪装大师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2.5.3 其他(如:Dischidia、Hoya) 形态特征、原产地、生长习性、观赏要点 第三章:科学养护——让多浆植物茁壮成长 3.1 光照:充足的阳光是活力之源 3.1.1 不同光照强度对多浆植物的影响 3.1.2 如何根据季节调整光照 3.1.3 室内光照不足的应对方法(补光灯使用) 3.2 浇水:宁干勿湿的智慧 3.2.1 “干透浇透”的原则与技巧 3.2.2 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浇水频率 3.2.3 浇水方式的选择(浸盆法、喷灌法) 3.2.4 避免积水与烂根的要点 3.3 土壤:透气排水是关键 3.3.1 理想土壤的构成要素 3.3.2 自配土壤配方(颗粒土、有机肥的比例) 3.3.3 市售多浆植物专用土的选购 3.3.4 不同时期土壤的调整 3.4 温度与通风:舒适的生长环境 3.4.1 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 3.4.2 如何应对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 3.4.3 保持空气流通的重要性 3.5 施肥:适时适量的养分补充 3.5.1 多浆植物对肥料的需求 3.5.2 肥料种类选择(缓释肥、液肥) 3.5.3 施肥时间与频率 3.5.4 避免肥害的方法 3.6 换盆:为根系提供生长空间 3.6.1 换盆的适宜时机 3.6.2 换盆步骤详解(脱盆、修根、上盆) 3.6.3 盆器选择的原则 3.7 病虫害防治:守护植物健康 3.7.1 常见病害(黑腐病、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3.7.2 常见虫害(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3.7.3 预防为主的生态防治理念 3.7.4 化学与物理防治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多浆植物的繁殖与繁育 4.1 播种繁殖:从种子到生命的奇迹 4.1.1 种子采集与处理 4.1.2 播种基质的选择 4.1.3 播种过程与后期管理 4.1.4 播种育苗的注意事项 4.2 扦插繁殖:快速增殖的秘密 4.2.1 枝插、叶插、茎插的区别 4.2.2 扦插前的准备与处理 4.2.3 扦插基质与生根技巧 4.2.4 扦插苗的管理 4.3 分株繁殖:简单易行的复制 4.3.1 分株的时机与方法 4.3.2 分株后的护理 4.4 其他繁殖方式(如:嫁接、组织培养简介) 第五章:多浆植物的创意应用与摆放 5.1 窗台与书桌上的微缩花园 5.1.1 小型多浆植物的组合搭配 5.1.2 盆器选择与风格搭配 5.2 阳台与庭院的绿色点缀 5.2.1 大型多浆植物的造景应用 5.2.2 防腐木、石材的配合 5.3 苔藓微景观与多浆植物结合 5.3.1 营造独特的生态场景 5.4 多浆植物的节日与主题搭配 5.4.1 季节性装饰 5.4.2 节日庆典的创意摆设 5.5 收集与鉴赏的乐趣 5.5.1 如何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 5.5.2 参与社群与交流活动 第六章:多浆植物的常见问题解答与进阶养护 6.1 入门新手常见疑问解答 6.2 长期养护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6.3 特殊品种的养护技巧 6.4 多浆植物的冬季管理与越冬 6.5 夏季高温下的极端养护策略 附录 常用多浆植物学名、俗名对照表 养护工具与材料介绍 相关植物学词汇解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分享的渴望。我们相信,多浆植物不仅仅是盆栽,它们更是承载着生命韧性与美丽秘密的使者。希望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宁静的角落,与这些沉默而坚韧的生命对话。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多浆植物的陪伴下,收获知识,体验乐趣,并在日常的点滴中,发现生命的无限可能。 推荐理由 《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它不仅详尽介绍了各种经典与新奇的多浆植物品种,更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为读者提供了系统、科学且极具操作性的养护指导。从光照、水分、土壤的精细调控,到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再到繁殖技术的全面解析,本书几乎涵盖了多浆植物养护的每一个环节,旨在帮助所有爱好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玩家,都能轻松掌握养护技巧,让您的多浆植物健康茁壮,绽放最迷人的光彩。书中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图文结合,让植物的识别与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有趣。本书不仅是一本养护指南,更是一本带领读者探索多浆植物奇妙世界,体验生命之美的艺术品。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我原本以为会是老生常谈,无非是“通风、少浇水、喷洒农药”之类。但《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的论述,展现出了一种非常前沿且注重生态平衡的理念。作者没有急于推荐强效化学药剂,而是首先建立了一个“植物健康预警系统”的框架,详细列举了潜在的压力源,比如光照不足导致的徒长、介质不当引发的根腐病等,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用图示详细解析了如何辨识早期的介壳虫感染迹象,并推荐了利用印楝油、酒精棉签等生物防治手段的精确操作流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环境友好的坚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让读者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自信和从容,而不是盲目恐慌。

评分

初拿到这本《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我本以为会是一本侧重于园艺技术指导的实用手册,毕竟书名直指“观赏与养护”。然而,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那种浓厚的学术气息和精妙的插图所吸引。书中对不同属的景天科植物,比如莲座景天属和石莲花属,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分类学梳理,简直可以作为入门级的专业图鉴来使用。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浇水施肥,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植物在不同地理气候带的演化路径,以及它们为了适应极端环境所形成的特有形态结构。比如,关于厚实叶片内部水分储存机制的描述,就结合了细胞结构和生理代谢的知识点,读起来非常扎实。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对“多浆植物美学”的阐述,那种将生物学特性与艺术欣赏相结合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这些植物的理解,让我意识到它们的美丽并非偶然,而是亿万年进化的必然产物。对于那些希望从“养花小白”进阶到“植物爱好者”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搭配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完全超出了我对于一本专业养护书籍的预期。我向来对那些充斥着模糊照片和简单文字说明的书籍感到不耐烦,但《多浆植物的观赏与养护》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的考究。每一页都仿佛是精心设计的画廊,那些高分辨率的微距摄影,捕捉到了多浆植物叶片上霜状白粉、绒毛细节,甚至是极小花朵的纹理,清晰到几乎可以触摸。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介绍特定品种时,往往会配上一张其在原生环境下的照片,这对于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至关重要。例如,当我看到那些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品种在严酷的岩石缝隙中生长的样子,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它们需要极度透气的介质和有限的水分。这种“原生态情境”的展现,让养护指导不再是空洞的指令,而是基于对植物生命力深刻理解的自然而然的选择。

评分

我最近在尝试自己配制适合不同品种的多浆植物的基质,这在以前对我来说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市面上的营养土配方往往大同小异。然而,这本书中提供的一系列“定制化配方指南”彻底改变了我的实践方式。作者根据植物的“原生地质结构”和“根系特征”,详细罗列了火山石、赤玉土、鹿沼土、轻石等不同颗粒材料的比例建议,并解释了每种材料在透气性、保水性和养分保持力上的具体作用。例如,在描述适合非洲多浆植物的配方时,它强调了极佳的排水性和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配比,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花盆的实际大小和所在区域的湿度来微调。这种精确到颗粒大小和材料密度的指导,真正将“养护”提升到了“精准工程”的层面,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成功率。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对于我这位日常工作繁忙的都市白领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情绪稳定剂”功能。我购买它原本是想找一些快速见效的养护技巧,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在讲述如何“慢下来”,去观察植物的细微变化。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讨论了“休眠期的管理哲学”,提倡在植物进入半休眠或休眠期时,应极大地减少干预,让自然规律主导。这与我们现代社会追求快速成长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跟随书中的节奏,我开始学会在不同的季节,用不同的频率去审视我的植物收藏。那种静待花开,不急不躁的心境,反而让我从日常的压力中暂时抽离出来。它教我的不仅是养护技巧,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这绝对是任何快速指南都无法给予的深度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