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末,经郭守敬、王恂、札马鲁丁等一批元代天文学家的努力,在天文观测与恒星测量、四海测验、历法计算和天文仪器等诸多方面,使中国天文学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但此后,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就比较缓慢了,未有超出郭守敬水平的成果问世。14世纪后半叶明王朝建立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天文学仍然发展缓慢,历法研究水平远落后于元初。明代多次出现的改历呼吁,即是当时天文学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反映。16世纪末,鼓动改历和钻研历法的人多了,中国天文学研究开始复苏,但由于制历理论的研究停滞多年,人才断档,方法失传,因此重振中国天文学十分困难。
评分中国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天文学发展之路。
评分中国史学异常发达,在中国古代社会,颁历法为皇权的象征之一。自秦汉以降,大约有一百多种历法。中国的古代天象记录是当时世界上最丰富,最有系统的。《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出现哈雷彗星的记载,是中国最早的记录;到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史书对哈雷彗星出现的记载多达31次。但中国人并未了解彗星的本质,也不知道这31次记录的是同一颗彗星。
评分不足:缺乏系统理论
评分中国史学异常发达,在中国古代社会,颁历法为皇权的象征之一。自秦汉以降,大约有一百多种历法。中国的古代天象记录是当时世界上最丰富,最有系统的。《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出现哈雷彗星的记载,是中国最早的记录;到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史书对哈雷彗星出现的记载多达31次。但中国人并未了解彗星的本质,也不知道这31次记录的是同一颗彗星。
评分很好
评分中国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天文学发展之路。
评分不错的书,赶上京东买200免15元的读书活动,就买了
评分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天文学的开端。清代刊行的《西洋新法历书》以第谷天文学说为基础,同时也介绍了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及古西腊和中世纪的一些重要的天文学家。但是,当时哥白尼的学说是作为错误的理论加以介绍的,直至18世纪中叶,传教士蒋友仁才肯定哥白尼学说。总的说来,明末和清代的中国学者学习、研究的西方天文学主要是第谷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