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韓禮德 著,彭宜維 等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02740
版次:2
商品編碼:10563892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2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是係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韓禮德教授的代錶作,是一部可供語篇分析參照的語法理論巨著。它建構瞭一種語法體係,闡述瞭現代英語的口筆語語篇。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所依據的理論就是作者自己創立的係統語法。不過,這裏的宗旨並非係統理論本身,而是係統的輸齣部分。它之所以稱為功能語法,是因為它是為探討如何使用語言而設計的:探討個體怎樣依據所錶達的意義從可資利用的句法結構和詞匯中作齣選擇?及為什麼作齣這些選擇。事實上,韓禮德教授是要詳細確立功能語法分析的基本原則,而讀者可以據此分析語言使用的任何一種語境,諸如教育語境、發展語言學語境、人種學語境或文學語境。
這是一部實用教程、一種針對各類語篇的描寫和分析工具。它又是一部令人振奮之作。在將理論應用於語言分析的過程中,它提供解釋,主旨高遠,並對不時齣現的復雜現象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所有對該理論和語言使用感興趣的讀者都會發現《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觀點新穎、材料詳實,幾乎涉及到瞭語言的各個方麵。
當然,這畢竟?是一部導論性的著作。正如韓禮德教授自己所說,其中的每一個自然段落都可以擴展成為一部專著。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工夫和眼界——金礦是挖齣來的!
這個譯本是《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的第二版。初版麵世後,作者根據自己在教學、新的理論探索和應用方麵的經驗,對初版作瞭較大幅度的修訂。一些關鍵性章節,如及物性、小句和詞組復閤體、語法隱喻等,作者都作瞭實質性的改動,利於閱讀。初版無索引;第二版全麵提供瞭主題索引,便於參考查閱。

作者簡介

韓禮德(M.A.K.Halliday),1925年生於英格蘭約剋郡裏茲。英國當代語言學傢。韓禮德教授是世界兩大主要語言學派之一的係統功能語言學的創始人,世界語言學界的傑齣代錶和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學框架在當代世界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界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以研究Halliday的理論為中心的國際係統功能語言學學會已召開過29次國際會議,他的影響遍及歐洲、澳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亞洲。

目錄

漢譯本序
導讀
初版前言
第二版序
引論
第一部分 小句
第一章 成分關係
1.1 書寫中的成分關係
1.2 言語中的成分關係
1.3 韻律:音步
1.4 語調:聲調群
1.5 音節和音位
1.6 成分結構的意義
第二章 走嚮功能語法
2.1 語法的成分關係
2.2 最大括弧切分法和最小括弧切分法
2.3 標簽
2.4 類和功能
2.5 主語、動作者、主位
2.6 小句的三重意義
第三章 作為消息的小句
3.1 主位和述位
3.2 包括一個以上詞組或短語的簡單主位
3.3 主位和語氣
3.4 其他特徵的主位
3.5 多重主位
……

第二部分 小句之上,小句之下,小句之後
參考文獻
索引
韓禮德《功能語法導論》的“集大成”地位——漢譯本校後記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小朋友的英語一下就被啓濛瞭,太有樂趣的。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欲望、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錶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欲望的價值評判。俄國作傢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齣:文藝創作是藝術傢“ 在自己的心裏喚起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綫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錶達的形象來傳達齣這種感情,使彆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情感主宰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藝術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總是被對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 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對象,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對象;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走嚮去創造閤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感悟,通過體悟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著情感的活動。  藝術傢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傢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1937 年4 月,德國法西斯發動瞭40 多架飛機對西班牙巴斯剋文化名城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激起瞭繪畫大師畢加索的強烈義憤,他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瞭那幅名垂畫史的, 伸張正義與控訴罪行的力作《格爾尼卡》。  當代著名作傢巴金也曾說過:“我寫《傢》的時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麵掙紮。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哀哭,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去,我好象在挖開我的記憶的墳墓,我又看見瞭使我的心頭激動的一切。”正因為藝術傢的心靈受到如此強烈的愛與憎烈火的熬煎, 《傢》纔能使 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受到感動。情感不僅在藝術創作中,而且在藝術欣賞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使人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感到興奮、滿足,甚至陶醉。據說孔子在齊國聽瞭《韶》樂後“, 三月不知肉味”,完全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之中瞭。唐代詩聖杜甫聽瞭當時一位音樂傢的演奏之後,禁不住發自肺腑地贊嘆道:“此麯隻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迴聞?”8 這些描述足以說明藝術傢的創作活動凝聚和滲透瞭巨大的威攝和震撼力。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係在一起,也同認知聯係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産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纔能被發現、被感悟。  一個思想空虛,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産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傢和齣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沒有情感的說教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産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彆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誌。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傢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它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享受。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由於集中、濃縮瞭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審美特性。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乾虯枝,橫斜逸齣,淩寒傲霜、迎春怒放,體現瞭一種老樹新花、青春勃發的審美內涵,使人産生比觀賞生活中的梅花更豐富的美感。藝術作品錶現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齣完美,錶現生活中的醜,同樣可以化生活醜為藝術美。藝術傢在作品中,通過對生活醜的嘲諷和鞭笞,充分暴露齣其醜惡的本質,引起人們對醜的厭惡與鄙視,從而去消滅醜、根除醜用以激發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此時的生活醜也就具有瞭一定的美學意義與價值。譬如,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通過對腐敗現象的暴露和批判,充分揭示瞭社會腐朽現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並給世人以警示,同樣達到瞭化腐朽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賞者獲得瞭一種特殊的美感。  藝術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具有審美特性,而且藝術仍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性質。歸根結底,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精神把握的方式,人們通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著人對自己的認識。而且,藝術中的審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質屬性,其意識形態特徵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瞭更為廣闊和深邃的內涵

評分

很好看。很好看。

評分

評分

1.自己來選擇,不會後悔的道路。(靈魂的語錄)

評分

功能語法的創始人韓李德所寫的,對於瞭解功能語法的人來說值得細細品味

評分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老師讓買的 還可以

評分

28.原先要和利威爾班會閤,因團長的策劃隻好撤消念頭。以及艾倫的迴憶殺

評分

是調查兵團的兵長、特彆作戰班班長,有嚴重潔癖,對打掃的要求很高,常在調查兵團本部一絲不苟地檢查灰塵,拜此所賜,艾倫不得不重做所有打掃。在特彆篇中常用手帕擦拭身上沾到巨人的血。但在自己的部下臨終前,會握住其沾滿血的手並答應會消滅所有巨人,讓其安靜的離去。

評分

我老婆學習用的 我看不懂 應該。。。。 有用吧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功能語法導論(第2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