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5集)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5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至五庭 编
图书标签:
  • 刑事审判
  • 法律参考
  • 案例分析
  • 法学教材
  • 司法实践
  • 庭审技巧
  • 证据规则
  • 刑法
  • 诉讼法
  • 法律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1517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336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4
字数:21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业务庭主办的业务指导和研究性刊物,《刑事审判参考》刊登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案件的有关裁判文书,及时传递大要案、热点案件的审判信息。针对实践中发生的疑难案例,对其中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给读者提供参与交流探讨的平台,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选择典型裁判文书进行评析,展现法官智慧,指出不足,促进裁判文书制作水平的不断提?。本册为第75集。

目录

【指导案例】
吴芝桥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案[第63l号]
——如何认定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罪的“情节严
重”
薛洽煌非法经营联邦止咳露案[第632号]
——非法经营药品犯罪案件中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
焦祥根、焦祥林故意杀人案[第633号]
——以欺骗手段诱使他人产生犯意,并创造犯罪条件
的,构成共同犯罪
龙世成、吴正跃故意杀人、抢劫案[第634号]
——共同抢劫杀人致一人死亡案件,如何准确区分主
犯之间的罪责
杨春过失致人死亡案[第635号]
——如何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致死)
林明龙强奸案[第636号]
——在死刑案件中,被告人家属积极赔偿,取得被害方
谅解,能否作为应当型从轻处罚情节
张红亮等抢劫、盗窃案[第637号]
——劫持被害人后,要求被害人以勒赎之外的名义向其
家属索要财物的行为,如何定性
傅伟光走私毒品案[第638号]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主观明知?
对走私美沙酮片剂的犯罪行为如何适用量刑情节
包占龙贩卖毒品案[第639号]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如何区别侦查机关的“犯意
引诱”和“数量引诱”?对不能排除“数量引诱”的
毒品犯罪案件能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邵春天制造毒品案[第640号]
——跨国犯罪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权和进行证据审查
方惠茹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第641号]
——以牟利为目的与多人进行网络视频裸聊的行为如何定罪
钱银元贪污、职务侵占案[第642号]
——如何理解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国
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
【刑事立法、司法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
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
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
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
定(二)》理解与适用
【经验交流】
贿赂犯罪法律适用问题解答
涉外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解答
数罪并罚法律适用问题解答
【实务探讨】
罪质分析法与转换定罪规则的适用
【大案传真】
周小弟等故意伤害、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懿德公司非法
倒卖土地使用权案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前言/序言


历史的深处与时代的脉络:一部跨越百年的法律文献汇编 书名: 《历史的深处与时代的脉络:一部跨越百年的法律文献汇编》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单一的刑事审判案例集,而是一部旨在勾勒自晚清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治理思潮演进的宏大画卷。它以独特的视角,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在特定历史语境下被忽略或边缘化的法律文本、官方文书、民间律例以及学者论著,试图通过对这些零散但至关重要的文献的系统梳理与深度解读,重构一个复杂、多层次的法律史景观。全书共分为五卷,跨越近百年时间轴,每卷均侧重于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法律主题。 第一卷:晚清变法与域外参照(约1860-1911年) 本卷聚焦于洋务运动后期至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在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法律领域的探索与挣扎。重点收录和分析了《大清新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的早期稿本,以及清政府派遣留洋考察团带回的各国法律文献的翻译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卷详细对比了清末修订的《钦定刑律大纲》与传统“十恶”律条的嬗变,探讨了受日本、德国法系影响下,中国司法体系现代化尝试的初期困境。书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审判公堂”设立、引进了西式证据规则的早期实践报告,展现了传统“会审会绞”制度向近代司法模式过渡时期的混乱与创新。此外,还搜集了地方士绅在处理宗族纠纷时援引的“祖训家法”与新颁布的律例的冲突案例记录,揭示了中央权威在基层治理中受到的制约。 第二卷:民国初年的法律碎片化与地方自治(约1912-1927年) 民国建立后,法律体系陷入了“一国两制”的碎片化状态。本卷着重呈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法律真空期,各地军阀、省政府乃至商会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了袁世凯时期对《大中华民国刑法》的修订尝试,以及在南方政府治下依照《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临时性司法解释。本卷的一大特色是收录了多份关于“保甲制度”在不同省份的实行细则,探讨了在中央政令无法有效下达时,地方如何利用法律工具进行社会控制。此外,本卷还关注了民国早期商事法律的萌芽,例如关于票据法、合伙企业法的早期商会决议和行业公约,这些“非官方法律”对经济秩序的维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三卷:国民政府的法律统一与社会重塑(约1927-1949年) 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在南京、重庆时期努力推动法律的统一与现代化。本卷系统展示了《中华民国刑法》、《民法典》的最终颁布与其实施情况。重点分析了国民政府在惩治贪腐、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颁布的各项特别法规,如《反贪污治罪条例》的演变。本卷也深入研究了战时法制,包括征用令、禁制品管理条例等,以及在沦陷区出现的特殊司法现象。大量篇幅用于分析国民政府时期法院的判例汇编——并非侧重于疑难案件,而是侧重于普通民事、刑事案件中,法官如何理解和适用新颁布的法典,以及在基层法院,新旧法律观念的交织。例如,对继承法中“男女平等”原则在乡村社会的实际落地情况的实证分析。 第四卷:革命法制的探索与早期国家建设(约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律被视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本卷收集了大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规的早期草案,如《婚姻法草案》、《土地改革法》的执行细则。它详尽记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一切反动势力”等政治运动中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流程,展现了法律如何从保障公民权利的工具,转变为阶级斗争的手段。本卷的价值在于,它收录了大量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初期指导文件,以及早期劳动法中关于“工农联盟”的法律表述,探讨了在没有完备成文法典的背景下,如何用政治原则指导司法实践。 第五卷:法律史料的批判性反思与方法论建立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超越了纯粹的文献汇编,转向了对前述法律史料的方法论反思。本卷探讨了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如何避免“法条中心主义”的陷阱,如何将法律文本置于社会权力结构、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中去考察。书中收录了多位法学先驱(包括早期的清末留学生、民国法学家)关于“中国法理”应如何构建的争论信函和未发表的手稿摘要。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权”、“私有财产”、“罪刑相当”等核心概念的不同解释,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性张力的多维度视角。 整体特点: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资料的稀有性和广博性,它收录了大量非主流的、散见于档案、地方志、私人信函中的法律文献,旨在提供一个“全景式”的中国法律社会史,而非仅仅局限于最高法院的判决或权威法典的条文。它强调了法律在不同权力中心(中央政府、地方军阀、士绅、人民公社)之间的博弈与适应过程。本书适合法史研究者、政治史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社会转型过程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5集)》这部作品的期待,并非源于对某个具体案件的关注,而是源于对整个法律体系运作的浓厚兴趣。我深信,每一份经过认真审理的刑事判决,都蕴含着丰富的司法经验和深刻的法律智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一窥刑事审判的微观世界,了解案件的起因、发展,以及最终如何走向审判。特别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或者突破性意义的案例,它们往往能反映出法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以及法律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节点。我尤其看重其中可能包含的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分析,这不仅能提升我的法律知识储备,更能培养我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的教科书,一本关于“如何在法治框架内追求公平正义”的行动指南。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5集)》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以及对社会复杂性的探究欲。我一直觉得,刑事审判是社会运行中最能体现正义与秩序的环节之一,而那些真实的案例,则是理解这一切的钥匙。我设想,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解剖台”,将一个个刑事案件细致地展现在我面前,让我能够近距离观察证据是如何被搜集、分析和呈现的,控辩双方的逻辑是如何交锋的,以及最终的判决是如何在法律的天平上形成的。我渴望从中看到法律条文背后的人性挣扎,看到社会规则如何被维护或挑战,甚至看到司法体系自身的运作规律与局限。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更是关于社会、关于人性、关于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相对有序和公正的世界。我期待着通过它的阅读,能够对这一切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一本优秀的“刑事审判参考”系列书籍,对我来说简直是如同获至宝。这次拿到的是总第75集,单从集数上就能看出其内容的厚重与积淀。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寄予在它能够提供的新鲜视角和深入分析上。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件,而是能够对案件的审理过程、法律适用、证据规则、定罪量刑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解读。尤其是一些疑难案件,其背后的审判思路和逻辑推理,往往是最能体现司法智慧的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学习那些在实务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去领略那些在法庭上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去感受司法工作人员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提升法律视野、深化理论理解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严谨而深邃的气息,光是“刑事审判参考”这几个字,就足以吸引我这种对法律案件细节充满好奇心的人。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编纂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每一集都收录了具有代表性的刑事审判案例,这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判决书堆砌,更是社会规则的生动演绎,是法律精神的具象化体现。我尤其期待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揭示疑难复杂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司法智慧的篇章。我想,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刑事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还能从中窥探到司法公正的实现路径,甚至感受到法官们在案件面前的权衡与抉择。这对于提升我的法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预感,这会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启发的阅读体验,它将带领我深入刑事审判的迷宫,去探寻正义的光辉。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叫做《刑事审判参考(总第75集)》的书,虽然还没来得及通读,但仅从它所涵盖的主题来看,我就对它充满了极大的期待。这本书似乎像是一个浓缩的法律宝库,里面汇集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刑事案件的审判经验。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了解司法运作的窗口。我设想,书中收录的案例,定然不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法律适用复杂棘手的经典之作。通过研读这些案例,我希望能够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法律条文,在真实世界的运用中是如何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又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案情中被解读和践行的。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审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证据是如何被审查和采信的,辩护律师又是如何为当事人争取权益的,以及法官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做出公正裁决的。这本书,仿佛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法律的温度与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