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年分四季,养生要顺应,才能健康长寿不生病。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养生其实很简单,瓜果蔬菜取用方便,家常百味营养健康。民以食为天,顺应四时变化,吃吃喝喝就能健康长寿。
内容简介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一学就会,一用就灵食疗,吃对比吃好更重要。《图解四季食疗对症养生》按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之道,顺应四时变化,针对每个季节的时令特点,从饮食要点、蔬菜养生、水果养生、谷类养生、肉类养生、茶饮养生及疾病防护角度,分门别类做了详细的指导,同时,还从食养全家的养生理念出发,将一家“男女老少”的不同食养方法巧妙穿插其中,形成了对人、对病食养的综合性健康呵护,是一本家庭保健必备的养生手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人要健康寿命长,顺应四季靠食养
四季养生,家常便饭是五脏神的最好“供品”/003
四季养生,食养五脏是健康的根本/003
春养肝:女人要吃“醋”,男人要吃“猪肝”/007
夏养心:苦瓜降泄心火,莲子养虚扶弱/011
长夏养脾:喝蜂蜜水益气,吃糙米饭养脾/013
秋养肺:生姜除风邪寒热,薄荷助宣肺气/016
冬养肾:海带是补益肾气的“长寿菜”/017
药补不如食补,食物颜色知道答案/020
春应青,春季多吃芹菜、青椒等青色食物/020
夏应赤,夏季多吃红枣、山楂等红色食物/022
长夏应黄,长夏适当多吃黄色食物/024
秋应白,秋季多吃白萝卜、杏仁等白色食物/026
冬应黑,冬季多吃芝麻、紫菜等黑色食物/028
养治兼顾,选对食物才能吃出健康/033
是药三分毒,药物“赈灾”食物“进补”/033
不时则不食,反季节菜好看如花吃着如渣/036
辨时施治,四季变迁,不同季节“同病不同医”/038
冬去春来,换季之时这样吃才最健康/040
第二章 春生:春花烂漫的饮食要点/043
春季饮食要点/045
春季饮食宜多甘少酸,以养肝脾/045
早春、晚春、仲春饮食各不同/046
多吃果蔬,以摄取足够维生素/048
摆脱春困,饮食调理宜忌有别/049
春季气候干燥,巧吃妙喝降春火/051
春季蔬菜养生/054
胡萝卜:抗过敏的佳蔬/054
韭菜:温补肝肾保阳气/055
油菜:清热解毒治口腔疾病/057
百合:多吃可降春火/058
芹菜:预防春季血压高/060
春季水果养乍/062
木瓜:“百益水果”可养肝通络/062
苹果:缓解疲劳预防春困/063
樱桃:调中益气,健脾开胃/065
香蕉:镇静催眠,润肠通便/066
柚子:生津止渴,有效降春火/068
榴莲:降血压的好帮手/070
春季谷豆类养生/072
糙米:防止过敏性皮肤病/072
粳米:滋补身体,补充新能量/073
豌豆:抗燥润肤的佳品/075
黄豆:“植物肉”有效降血压/076
春季肉类养生/078
鸡肉:春季滋补养身的佳品/078
动物肝脏:补血养肝的最佳食物/079
虾皮:多吃可以预防高血压/081
存季茶饮养生/083
这些茶饮可养肝明目/083
这些茶饮可缓解春困/084
这些茶饮可消除春火/085
这些茶饮可温补阳气/086
这些茶饮可有效降压/088
春季食养,因人而异/090
男性的春季饮食要点/090
女性的春季饮食要点/092
中老年人的春季饮食要点/094
儿童的春季饮食要点/095
春季常发疾病的治疗和防护/098
感冒/098
过敏性皮炎/100
青少年水痘/102
流行性腮腺炎/103
麻疹/105
红眼病/107
口疮/108
春癣/110
第三章 夏长:炎炎夏日的饮食要点
夏季饮食要点/115
饮食有道:夏季饮食的三大要点/115
饮食以清淡为主,辅以荤菜/118
莫贪凉,渴极更需慢饮/119
保证卫生,尽量不吃剩菜/120
夏季防晒:多吃五类食物/121
夏季蔬菜养生/123
冬瓜:祛暑除烦又美白/123
苦瓜:降火减肥消疲劳/124
丝瓜:清暑凉血又护肤/126
南瓜:养颜美容又解毒/127
黄瓜:解暑降压除烦躁/128
夏季水果养生/130
西瓜:止渴解暑的首选/130
菠萝:健胃消食又利尿/131
猕猴桃:清热解毒又清凉/133
荔枝:养脾养肝,补虚养身/135
哈密瓜:清热解毒防晒伤/136
桃:养阴生津,补益气血/137
夏季谷豆类养生/139
绿豆:消暑的最佳伴侣/139
赤小豆:清热解暑治水肿/140
糯米:健脾养胃,补肾养血/142
夏季肉类养生/144
……
第四章 秋收:金秋季节的饮食要点
第五章 冬藏:隆冬季节的饮食要点
精彩书摘
紫菜蛋花汤:取鸡蛋1个,紫菜2张,虾米少许,盐、香油、味精各1匙。先将紫菜洗净撕碎放入碗中,加入适量虾米,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水烧沸,然后淋入拌匀的鸡蛋液,等鸡蛋花浮起时,加盐、味精,然后将汤倒入紫菜碗中,淋些香油即可。紫菜易熟,煮一下即可,蛋液在倒的时候可先倒在漏勺中,这样做出的蛋花比较漂亮。
紫菜汤:取干紫菜25克,精盐、味精、葱花、麻油各少许。将干紫菜泡发,用清水洗去泥沙。锅内加适量水烧沸,放入紫菜烧一会儿,加入精盐、味精、葱花调好,淋入麻油,出锅即成。可以起到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健康人食用能增强智力、精力充沛、养颜明目、乌发。需要提醒的是,烹饪前应用清水泡发,并换一两次水,以充分清洁。多用于煲汤或制作寿司类食物,味道鲜美。
黑米
黑米,俗称“药米”、“长寿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米质佳,是我国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黑米性味甘温,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补肝肾、缩小便、止咳喘等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体虚乏力、贫血失血、心悸气短、咳嗽喘逆、早泄、滑精、小便频数等患者食用。古农医书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药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症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有的人说:“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误解,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早有人服用人参后患上“人参综合征”,出现胃部胀满疼痛、头晕、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等症状,很长时间食欲不振。
补药不当会出现病患,中草药也远非很多人宣传的那样没有毒副作用。据文献记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比如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息风止痉的蜈蚣等都是有毒之物。在中草药中有一些药物不仅有毒,甚至是剧毒,如水银、斑蝥、红砒石、白砒石等。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降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
日常生活中,常有药食同源之说,那么,药和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先从药物的价值取向来看,药是用来“赈灾”的,即药是用来攻邪的,用的是药的偏性。
前言/序言
“不时不食”,是一句老话,一语道破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比如,元旦要吃驴肉,俗称“嚼鬼”;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三月北方有采龙须菜吃的习惯;四月要吃大樱桃,谓之“尝一岁百果之先”;五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新玉米,叫做“珍珠笋”。而时值中秋则要吃月饼;重阳吃花糕;春节吃团圆的饺子……其实,这里吃出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心灵的祈祷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食疗养生的智慧。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命的产生是天地间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类需要摄取食物,呼吸空气与大自然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这表明人与天地的密不可分性。所以,饮食养生上也要顺应四时,这样才能保养体内阴阳气血,使正气在内、邪不可侵。《黄帝内经》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这些都说明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而养生,从而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以保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产生。
是药三分毒,食养不仅是健康人士调养五脏神的最好“供品”,同时,对症而吃,还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时养生:以食为药,调养身心》 一、 序言:顺应天时,开启智慧养生之旅 古人云:“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季更迭,万物荣枯,我们身体的生理变化亦随之起伏。若能顺应四时之变,以饮食为媒介,精妙调养,则能事半功倍,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本书,《四时养生:以食为药,调养身心》,正是为引领您踏上这段探索自然与身体奥秘的智慧养生之旅而精心编撰。 本书并非一部冰冷的食谱集,更不是简单罗列食材的功效。我们深信,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理解身体的需求,洞察四时气候的特点,并将此智慧融入日常饮食,让食物成为我们最温和、最有效的良药。我们将带领您深入浅出地了解,如何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四个截然不同的生命阶段,通过合理的饮食选择,滋养五脏六腑,平衡阴阳,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并激发身体内在的生命活力。 在这本书中,您将不会找到那些过于专业、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也不会有充斥着难以获得的珍贵药材。我们的目标是让养生变得触手可及,让健康的饮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我们尊重传统的养生智慧,更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科学理念,为您提供一套既符合古老哲学,又与时俱进的养生方案。 二、 春之养生:生发之始,舒展身心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人体也在这时进入“生发”的阶段,阳气逐渐升腾,新陈代谢加快。然而,春季也容易出现肝气郁结、风邪侵袭等问题。 1. 春季特点与身体反应: 气候特点: 乍暖还寒,风大,湿气渐重。 身体反应: 肝气易升,情绪易波动;脾胃功能相对薄弱,易受外界影响;皮肤易干燥,出现过敏等现象。 2. 春季饮食原则: 疏肝理气: 多食用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功效的食物。 健脾益气: 适度食用甘味食物,以健脾益气,避免生冷损伤脾胃。 滋润养阴: 随着气温升高,适当补充水分,滋润身体。 少酸增甘,省辛增酸: 春季养肝,应适当减少酸味食物,增加甘味食物,以助肝气升发;同时,适当摄入辛味食物以助阳气生发,但要注意避免过量。 3. 春季推荐食材与食疗方: 疏肝理气类: 柑橘类(橘子、橙子、柠檬)、香菜、芹菜、菠菜、枸杞、玫瑰花、薄荷等。 食疗方示例: 玫瑰花茶(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山药排骨汤(健脾益气,滋补肝肾)。 健脾益气类: 大枣、山药、小米、糯米、莲藕、豆制品等。 食疗方示例: 薏米红豆粥(健脾利湿),大枣小米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滋润养阴类: 梨、蜂蜜、银耳、百合、黑芝麻等。 食疗方示例: 银耳莲子羹(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4. 春季养生小贴士: 宜早起,晚睡,以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舒展筋骨,避免久坐。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春季花粉过敏者,注意防护,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食物。 三、 夏之养生:长养万物,清热解暑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阳气最盛,气候炎热。此时,人体阳气外散,容易出现心火亢盛、暑热伤津、脾胃功能减弱等问题。 1. 夏季特点与身体反应: 气候特点: 炎热,潮湿,雷雨增多。 身体反应: 阳气外越,易耗伤津液;心火易亢,导致心烦、失眠;湿邪易侵犯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腹泻等。 2. 夏季饮食原则: 清热解暑: 多食用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 健脾祛湿: 适度食用健脾化湿的食物,避免贪凉伤脾。 补充津液: 增加富含水分的食物摄入,以防中暑。 宜甘补淡,省辛增甘: 夏季养心,应适当减少辛味食物,增加甘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同时,避免过于甘腻的食物,以免助湿。 3. 夏季推荐食材与食疗方: 清热解暑类: 冬瓜、苦瓜、黄瓜、西瓜、绿豆、莲子、薄荷、菊花、荷叶等。 食疗方示例: 绿豆汤(清热解毒,消暑止渴),冬瓜荷叶汤(清热利水,消肿降脂)。 健脾祛湿类: 薏米、芡实、赤小豆、玉米、茯苓等。 食疗方示例: 薏米芡实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荷叶排骨汤(清暑利湿,健脾开胃)。 补充津液类: 各种瓜果蔬菜、汤羹、粥品。 食疗方示例: 蜂蜜柠檬水(生津止渴,美容养颜)。 4. 夏季养生小贴士: 宜晚睡,早起,以顺应日长夜短。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注意防晒。 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空调温度过低,以免寒湿侵袭。 饮食上注意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可适度午睡,以养心神。 四、 秋之养生:收敛平和,滋燥润肺 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长,气候干燥。此时,人体易出现肺燥、皮肤干燥、咳嗽等问题。 1. 秋季特点与身体反应: 气候特点: 天高气爽,但干燥,昼夜温差大。 身体反应: 肺气易伤,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咽干、鼻燥、咳嗽、皮肤瘙痒等;容易感冒。 2. 秋季饮食原则: 滋润肺燥: 多食用甘润、滋润的食物,以滋养肺阴,润燥止咳。 益气养血: 适度补充营养,以应对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变化。 防寒保暖: 随着气温下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宜收不宜散,宜润不宜燥: 秋季养肺,应注意收敛阳气,避免过度辛散,多食用滋润的食物。 3. 秋季推荐食材与食疗方: 滋润肺燥类: 梨、苹果、柿子、葡萄、蜂蜜、百合、川贝、杏仁、燕窝、藕、银耳等。 食疗方示例: 冰糖炖梨(润肺止咳,清热降火),川贝炖雪梨(止咳化痰,润肺)。 益气养血类: 红枣、桂圆、枸杞、花生、芝麻、鸡肉、牛肉等。 食疗方示例: 芝麻核桃糊(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红枣桂圆粥(益气补血,安神)。 温润滋补类: 适量食用一些温润的肉类,如鸡肉、鸭肉、猪肉等。 食疗方示例: 罗汉果炖排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4. 秋季养生小贴士: 宜早睡,晚起,以适应秋季阳气内收。 保持室内湿度,可使用加湿器。 注意调养情绪,避免悲伤,以顺应秋季肃杀之气。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肺气。 饮食上可适当进补,但避免油腻辛辣。 五、 冬之养生:闭藏蓄锐,温补固本 冬季,是万物休眠,阳气潜藏的季节,气候寒冷。此时,人体应遵循“藏”的原则,养精蓄锐,为来年的生长打下基础。 1. 冬季特点与身体反应: 气候特点: 寒冷,干燥或湿冷。 身体反应: 阳气内藏,新陈代谢减慢;易受寒邪侵袭,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肾气易亏虚。 2. 冬季饮食原则: 温补固本: 多食用温热、滋补的食物,以益气养血,温阳散寒。 益肾养精: 冬季是养肾的黄金时期,多食用补肾的食物。 御寒保暖: 增加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摄入,以维持身体热量。 宜食温热,少食寒凉: 冬季应多食用温热的食物,以助阳气,避免寒凉伤阳。 3. 冬季推荐食材与食疗方: 温补固本类: 羊肉、牛肉、鸡肉、狗肉、核桃、黑芝麻、姜、葱、蒜、桂圆、红枣等。 食疗方示例: 羊肉炖萝卜(温中散寒,补益气血),姜母鸭(温中散寒,补益脾肾)。 益肾养精类: 黑豆、黑芝麻、核桃、栗子、枸杞、山药、韭菜、牡蛎等。 食疗方示例: 黑芝麻核桃粥(补肾益精,乌发养颜),枸杞黑豆汤(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御寒保暖类: 各种热汤、热粥,如鸡汤、牛肉汤、蔬菜汤等。 食疗方示例: 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散寒,补益虚损)。 4. 冬季养生小贴士: 宜早睡,晚起,以养肾精。 保持室内温暖,但避免过于干燥。 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脚部。 可适度进行室内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流通。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避免盲目滋腻。 六、 结语:将养生融入生活,感受四季之美 《四时养生:以食为药,调养身心》 致力于为您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富有智慧的四季养生指南。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更深刻地理解身体与自然的联系,学会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并运用最天然、最温和的方式——饮食,来呵护自己的健康。 养生并非一蹴而就,更非遥不可及。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当您学会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饮食,当您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体的滋养与平衡,您便真正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愿本书能成为您四季养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您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收获健康与活力,感受四季流转中生命的韵律与美好。让我们一起,以食为药,以心为引,在岁月的长河中,安然修行,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