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书,下次还来买哦
评分自杀时代的来临,研究视角很新颖,很有启发
评分让两位研究者惊讶的是,对于中国人,甚至连自杀都不是一种主体性行为,自杀者对死后效果的期待超过了求生本能,在这个意义上,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反而让弱者的生命焕发出特殊的光彩。历史中人常问这样的问题:“自杀是否怯懦?”“用生命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但在这样的设问中,必须假定存在一种更高价值值得为之去“生”,否则,即和民间常说的“好死不如赖活着”没什么两样了,而在许多语境中,生之价值未必是不可质疑的。“未知生,焉知死”,欲理解历史中的那些死者,必须探究他们的生活情境,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对自杀的考察中,无法以自杀行为本身作为讨论的边界,就研究的兴趣和取向而言,对人生态度的考察逐渐取代了死亡主题。
评分关注了一个很特别的内容
评分本书不错,值得一读,推荐购买
评分在现代理性的考量下,“死”相对于“生”没有任何优先价值可言,自杀只能是一种“短见”,而历史中的人们却曾面临“死亡”易、“自杀”难的处境。生死成为话题,经常在混乱年代或鼎革之际出现。本书探讨清末到五四时代知识群体对暗杀、自杀、好杀等时代问题的讨论以及就生死、自我、爱情、伦理等生命基本问题形成的意见与想象。对问题的论述围绕激烈行为、死亡事件和人物个案展开,尽力追溯事件、舆论和人物思想所关联的时代信息,从中观察自我价值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的生成和消解过程,这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态和路径选择的一种解说。
评分不错 新史学
评分“自杀时代”的来临?很不错的书
评分本书不错,值得一读,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