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佳、周帆编著的《钢琴考级曲集(附光盘2014版)》曲目的编纂有两个思路:一是根据钢琴学习的基本要求,我们挑选了练习曲、复调和乐曲这三种重要类型的曲目,有针对性地训练弹奏技术、复调音乐的思维方式及对音乐的理解与组织能力。二是我们在各个级别中安排了一首中国钢琴作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热爱,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基本技术练习要求
**级
1.古老的利戈顿舞曲
2.咏叹调
3.舞曲
第二级
1.练习曲
2.小步舞曲
3.小牧人
第三级
1.练习曲
2.吉格
3.三个叽叽喳喳的孩子
第四级
1.练习曲
2.复调
3.A大调乐曲
第五级
1.练习曲
2.阿拉曼德
3.碎步舞曲
第六级
1.练习曲
2.布列舞曲
3.持续的行板
第七级
1.练习曲
2.吉格
3.奏鸣曲
第八级
1.练习曲
2.库朗特
3.即兴曲
第九级
1.练习曲
2.赋格
3.谐谑曲
第十级
1.帕格尼尼随想曲
2.赋格
3.即兴曲
哇,拿到这本《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曲集系列:钢琴考级曲集(2014版)(附CD光盘1张)》的时候,我真是充满了期待。说实话,作为一名业余钢琴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套既能系统性地指导考级准备,又能兼顾音乐审美提升的教材。我记得我之前用过几套不同出版社的考级曲集,有的曲目选得过于陈旧,缺乏新意;有的则编排得过于死板,让人学起来索然无味。所以,当看到上海音乐学院出品的版本,那种权威感自然让人觉得靠谱。我尤其关注的是2014年这个版本,毕竟时隔多年,教学理念和对演奏技巧的要求肯定有所更新。我翻开目录,首先注意到的是曲目的跨度,从入门级的简单旋律到高难度的技巧练习,似乎都考虑到了。比如,初级部分对指法的规范性要求就非常细致,不像有些教材只是简单地写出音符,而是会用批注提示你手型和触键的感觉。当然,光看书本内容,我更看重的是它如何平衡“应试”和“艺术性”。如果一味追求考级的标准,可能会牺牲掉音乐的感染力,但如果艺术性太强,又可能偏离了考级的考核重点。我希望能看到一种巧妙的融合,让学习者在扎实掌握考级要求的技巧后,也能对音乐作品本身产生更深的理解。这套曲集在曲目选择上是否兼顾了不同学派的风格特点,比如德奥的严谨、法国的灵动,还是俄派的激情,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点。最终的评价,还是要看实际的练习效果和听感,但初步的印象是,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学习框架。
评分深入研究了一下曲目选择的倾向性,我觉得这个2014版在曲目平衡上做得相当有远见。我注意到,除了必备的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古典时期的经典片段外,它对浪漫主义和印象派作品的收录比例似乎有所增加,这在早期的考级版本中是比较少见的。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已经意识到,现代的钢琴学习者不能只停留在对古典奏鸣曲结构的理解上,更需要接触到更广阔的色彩和和声语言。比如,我看到一些德彪西风格的小品片段被纳入了中等级别,这要求学生必须尽早学会如何运用踏板来制造模糊的音响效果,以及如何处理非传统的功能和声,这对拓宽视野是极大的助力。这种选曲的“前瞻性”,让我觉得这套教材的设计者真的在思考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钢琴家”,而不是仅仅培养“考级机器”。当然,这种进步也带来了挑战,那些习惯了清晰、明确旋律线的学习者,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那些需要“听感”而非“指法”主导的乐曲。总体来说,这种略微偏向现代审美的选曲,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它似乎在鼓励我们“听得更远,弹得更有深度”。
评分我得说,光是翻阅这本曲集时的手感和设计细节,就让人感觉它不是随便应付的出版物。纸张的质量很好,长时间练习也不会觉得刺眼,而且排版布局极其清晰,这对于正在学习复杂乐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以前用的某本教材,谱子印得太密,有时候一个乐句里的小连线或者表情记号都要眯着眼睛找半天,严重影响了练习的流畅性。但这个版本在视觉引导上做得非常出色,比如,关键的指法提示和难点解析,都会用不同字体或者加框的方式突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似乎对不同级别的技术难点进行了精妙的拆解。我试着看了一下中级偏上的几首练习曲,发现作者并没有把所有技巧要求都堆砌在一个段落里,而是有层次地引入:先从节奏型入手,再结合音域的跨越,最后才是速度和力度变化。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挫败感。这不仅仅是一本“曲谱”,更像是一位无声的导师,在告诉你“下一步该练什么”。不过,我有点担心的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追求更高艺术表达的学习者来说,这些详尽的标记会不会反而成为一种束缚?他们是否能在这个框架内找到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我下一步打算深入探究的。总体而言,从制作和结构上看,它无疑是下了大功夫的。
评分关于配套的CD光盘,我一直认为它是考级教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隐藏要素”,很多时候,教材本身再好,如果没有一个高质量的范例音频作为参考,学习效率都会大打折扣。我打开光盘,迫不及待地试听了几首不同级别的作品。与市面上很多“机械化”的录音不同,这套CD的演奏风格听起来更像是真正的音乐会版本,而不是纯粹为了演示音符而进行的机械复刻。演奏者的处理,在保持了考级要求的准确性(比如节奏的精确度、音高的清晰度)之外,对于乐句的呼吸感和情感的铺陈非常到位。举个例子,某首需要大量琶音的练习曲,有些录音听起来就像是机械地扫过琴键,毫无生命力;而这个CD的版本,你能清晰地听到琶音内部旋律线的发展,以及在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力度对比,这才是真正体现演奏者对音乐理解深度的部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通过“模仿”来学习如何处理复杂情感表达的自学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希望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能不断地对比书本上的标记和CD上的处理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共鸣点,从而更好地理解2014年版考级对“优秀演奏”的具体定义。这光盘提供的不仅仅是“正确答案”,更是“高标准示范”。
评分从实际学习体验来说,这套曲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技术转化”的重视程度。很多教材只是告诉你“这里要快”“这里要强弱分明”,但往往缺乏如何实现这些要求的具体步骤。而这个版本的某些曲目旁边的注解,会直接点明:“此处需要练习快速的五指外展,建议配合XX练习曲的指法进行强化。”这种将考级曲目与特定的技术练习曲进行关联性的指导,是极其实用的。这意味着,学习者不必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点而分散精力去翻阅其他技术教材,因为所有的“配套练习”都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到了曲集本身的设计之中。这对于时间宝贵的成人学习者或者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的飞跃。它巧妙地搭建了一座从“技术练习”到“音乐演奏”的桥梁,让枯燥的练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我感觉,我已经不仅仅是在学一首首独立的曲子,而是在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修复和提升我的钢琴演奏能力中的薄弱环节。这套书的价值,就体现在它把“学什么”和“怎么学”完美地融合在了同一个体系之中,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既有深度,又有明确的方向感。
评分只是一本很好的科学原理实验的书,具有游戏性。
评分全家学习中, 质量还可以,不像是假的!
评分还行吧,就是贵了点,一本书大部分用不到的,定价还死贵
评分已经在使用,印刷不错,
评分很好!正品!
评分准备考级用的,可是一直没有时间练,惭愧。
评分必须要购的书,内容我也不知道如何
评分挺好的,书籍有配光碟,应该是正版。
评分这本书不是每个电商都有得卖,关键是新版的,还有就是价格有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