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以“家庭罗曼史”指称集体无意识的家庭秩序图像,这种家庭秩序的图像构成了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的基调。作者借着讨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阐述这种政治理念;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的论述并非沿着时间的脉络直线前进,而是在革命十年间颠来倒去地反复叙说,彻底颠覆单一观点的直线史观,呈现给读者另一种解读历史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林·亨特(Lvnn Hunt 1945-),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新文化史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费城宾州大学,之后转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迄今。主要著作有:《大革命与法国外省特鲁瓦、兰斯的城市政治》、《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与阶级》等;并先后主编了两部重要的新文化史理论文集一《新文化史》及《超越文化转向》。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家庭的政治模式
第二章 好父亲的兴与衰
第三章 兄弟帮
第四章 坏母亲
第五章 萨德的家庭政治
第六章 家庭重建
结语 过去式的家长制?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家庭的政治模式
在一个阴冷多雾的冬日早晨,法国国王一命呜呼,时值1793 年1月21日上午10时22分。执行死刑的刽子手解落断头台的利锋,直下路易·卡佩(Logis Capet)的颈项。这位路易不是别人,正是前法王路易十六。不久前才设竣的断头台,操作近乎全自动,死时亦应不甚疼痛,其着眼点在于人人平等,不论是谁,都同样死法。代表们希望借着这个方法处死路易,“数百年来被偏私、歧视所压制侵害的伟大真理”,终获检验证实,“今天,我们终于相信,国王也不过是个凡人,无人能超越法律之上”。
报上这篇文章的执笔煮,仅用区区数言,便道尽法王之死的个中滋味;法国人弑主,为的是让自己相信国王也不过是个凡人,而几世纪以来法力无边的王权魔法,一朝亦可破除。“卡佩不再!欧洲人民,世界各民族,注意看啊!那王座上面,除了尘土之外什么都没有!”又仿佛要确保法国这个王座从此确归尘土,他们还特意将法王已经身首异处的尸骨,立刻掩埋在玛德莱娜公墓(Madeleine Cemetery)的一处深穴,其上并覆以生石灰。至于其余一切足以表征法王的外在痕迹,也一并消除净尽。
然而,文中那满带希望的口吻、假设性的语气,却暴露出潜藏深处的焦虑。法国已经为世界各国树立一个榜样,给各国君主发出一个教训,文章的作者如此宣称;可是,国人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呢?这一天,固然将永难忘怀,可是它也能传之久远,永为后世纪念吗?“别再受人轻侮了,历史学家们!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写出真相来,只有真相值得记载,不要徒费笔墨!”于是这位作者便致力于写作,以驱除所有罪疚的感觉。当日,曾有20000名民众涌进革命广场(Place de la Revohution)共睹法王之死,现场并驻有80000名武装守卫以确保刑场的安全。如果说当时确有任何罪疚感,那么,这份心情自当为众人所共有。
法王被判处死刑,是法国大革命中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其象征的重大意义固为世人所公认,然而革命人士本身对这个行动所代表的意义却持有歧异,甚至看法相冲突。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对中国历史也有启发,中国的“国”其实就是放大了的“家”。
评分
☆☆☆☆☆
林·亨特、戴维斯、达恩顿、彼得·伯克等撰述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60年代以后至今未衰的新文化史研究力作。所谓的文化史与社会史,究竟是以何种面貌进行研究的,大陆所构建的新名词是否真的触摸到新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真谛?还是先读读这些经典著作吧,少发些空论。
评分
☆☆☆☆☆
林·亨特、戴维斯、达恩顿、彼得·伯克等撰述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60年代以后至今未衰的新文化史研究力作。所谓的文化史与社会史,究竟是以何种面貌进行研究的,大陆所构建的新名词是否真的触摸到新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真谛?还是先读读这些经典著作吧,少发些空论。
评分
☆☆☆☆☆
评分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
评分
☆☆☆☆☆
林亨特的之间作品,非常有价值
评分
☆☆☆☆☆
这一书写方式当然有其危险处,如何选取并把握材料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学材料往往参差不齐,而且互相冲突,Lynn Hunt的选材如何做到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外行人是摸不清楚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评分
☆☆☆☆☆
质量很好,便宜,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