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類文化的重要體現。在中華民族五韆年的文明史中,服飾在不斷地發展、演變,從中反映齣各曆史時期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的豐富社會內涵,以及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閤水平。從某種意思上說,一部民族的服飾曆史,就是這個民族的發展史。
作者簡介
戴欽祥,1936年生,遼寜海城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文學專業。之後,到中共中央黨校工作。先後擔任語文教學組長、古典文學教研室副主任、《新東方》雜誌副主編等職。教授。編著有《山水田園詩傳》、《古代名傢論寫作》、《漢字知識》,閤著有《文章學》、《古文選注》等,主編《中華成語辭海》(三本)。發錶著述百餘萬字,編輯書刊百餘萬言。
陸欽,1938年生,遼寜西豐人。1960年畢業於遼寜大學中文係。之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參與修訂《現代漢語詞典》一年,1961年調到中共中央黨校語文教研室。在校內外講授古典文學。教授。1994年聘為莊子研究會顧問。專著有《莊子通義》、《莊周思想研究》、《莊子》。閤著有《中國大書典》、《乾部公文實務全書》、《圖片中國百年史》、《文章學》、《中國古代文學述要》等。主編有《龍之吟——中國曆代帝王詩詞》(共66冊,宣紙綫裝書)、《名傢解讀西遊記》等。在國內、外報刊上發錶文章130餘篇,發錶詩詞36首。著述約二百萬言。
李亞麟,1929年生,天津市人。一直在中共中央黨校語文教研室、文史教研部工作,副教授。曾參與編撰《當代乾部小百科》等書、《中國古代文學述要》、《文史知識講座》、《古文選注》等教材,長期從事語言文字、寫作、古文選讀等教學研究工作。發錶詩歌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服飾的起源與演變
第二章 商周服飾
一 商代衣冠
二 周代禮服
三 周代常服
四 周代鞋履
五 周代戎服
第三章 秦漢服飾
一 冠與幘
二 男服
三 女服
四 梳妝
五 鞋履
六 戎服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服飾
一 冠與幘
二 男服
三 女服
四 梳妝
五 鞋履
六 戎服
第五章 唐、五代服飾
一 官服
二 民服
三 女服
四 鬍服
五 梳妝
六 戎服
七 五代服飾
第六章 宋代服飾
一 官服
二 民服
三 女服
四 鬍服
五 梳妝
六 僧道服
七 戎服
第七章 遼金元服飾
一 遼代官服
二 遼代民服
三 金代權貴服飾
四 金代保護色服裝
五 金代女服
六 元代官服與常服
七 元代女子服飾
八 遼、金、元戎服
第八章 明代服飾
一 官服
二 男服
三 貴婦冠服
四 一般女服
五 梳妝
六 戎服
第九章 清代服飾
一 官服
二 男服
三 貴婦冠服
四 一般女服
五 梳妝
六 戎服
第十章 結束語
精彩書摘
衣服分上下,又是較晚些的事。一般說來,背心、套袖、套褲齣現較早。當人們將背心、套袖、套褲和遮羞布連綴起來時,上衣和下衣也就齣現瞭。
帽子和鞋,是伴隨衣服産生的。人們最初把一片樹葉或樹皮頂在頭上以避免烈日的炙烤、淫雨的淋灕,這就是最古老的帽子。後來纔逐漸發展為用獸皮或布帛裹頭。人們用樹皮或獸皮裹腳以防備荊棘碎石,抵禦冰雪嚴寒,這就是最早的鞋。後來纔由裹腳之物逐漸發展為鞋。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我國服飾同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製度、思想意識、風尚習俗、審美觀念等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它的發展與演變,總要受到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和製約。例如,由於人們在財富的占有上開始變得不平衡,財富的意識、觀念甚至崇拜逐漸形成,人們的服飾觀念也有瞭改變,服飾的美中又注入瞭富貴與貧賤的色彩。再如,伴隨宗教的産生,宗教觀念的影響在服飾發展上也有瞭明顯的反映。所謂上衣像天(未明時)用玄色,下衣像地用黃色,這一黑一黃,無疑是受到對天地崇拜的原始宗教觀念的影響和製約。至於祭服和喪服的確立,也顯然是由於對天地、祖先和死者的迷信和敬畏,幻想依靠對天地、祖先和死者的祭拜來幫助自己度過各種災難。
中國的冠服製度,大約在夏商時期初步確立,至周代趨於完善。這以前,古代男子一般都是長發披肩,或稍加係束,或梳成辮發,頭戴冠巾。隻有犯人纔剃去頭發。古代女子的發式,與男子大體相同。
……
前言/序言
中國讀本:中國古代服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