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普及文庫:三國誌(上下)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三國誌(上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陳壽撰 著
圖書標籤:
  • 三國誌
  • 曆史
  • 古典文學
  • 名著
  • 普及讀物
  • 曆史故事
  • 陳壽
  • 三國演義
  • 文化
  • 中國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665198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06639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2-01-01
頁數:980
套裝數量:2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數量: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三國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四史”。作者陳壽,以其史識及敘事能力,在當時已有“良史之纔”的稱譽。 《三國誌》在二十四史中,有它自己的特點,它既不像《史記》那樣的通史,也不像《漢書》一類史書那樣的斷代史,它平行地敘述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鼎峙的史實。雖然名之為“誌”,但是書裏麵隻有紀和傳,沒有誌。 本書是裴鬆之的注釋本。從現代人的角度論,裴注不單單是陳書的助讀“功臣”,甚至可以將之和陳書視為反映魏蜀吳三國六十年鼎立曆史的“雙璧”。

精彩書評

  在吾國二十餘部紀傳體史書中,論者均推前四史為冠冕。在前四史中,《史記》,《漢書》之後,即是西晉陳壽所撰的《三國誌》,而範嘩《後漢書》作於南朝劉宋時,尚在《三國誌》後一百餘年,所以《三國誌》可以說是緊承《史記》、《漢書》之後的一部史學名著。《晉書·陳壽傳淪》渭:“丘明既沒,班、馬迭興,奮鴻筆於西京,騁直辭於東觀。白斯以降,分明競爽,可以繼明先典者,陳壽得之乎。”
  《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市)人。生於蜀漢建興十一年癸醜(公元233年),卒於晉惠帝元康七年丁巳(公元297年),年65歲。
  陳壽少時受學於同郡史學傢譙周,“聰慧敏識,屬文富艷”(《華陽國誌》捲11《陳壽傳》)。在蜀漢時,陳壽齣仕為東觀秘書郎、散騎黃門侍郎。當時宦者黃皓專權,許多朝臣都諂附他,陳壽獨不然,所以屢被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滅,這時陳壽31歲。兩年之後,司馬炎奪取曹魏政權,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先是,陳壽居父喪時,有病,使侍婢凋治藥丸,當時人認為此事觸犯封建禮教,加以貶責,因此,蜀漢滅亡之後,陳壽廢纍年。後來司空張華欣賞陳壽的纔華,替他辯護,於是陳壽被舉為孝廉,作佐著作郎,又遷著作郎,齣補平陽侯相。陳壽為著作郎時,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奏使陳壽定蜀丞相諸葛亮故事。陳壽將諸葛亮的著作“刪除復重,隨類相從”,於晉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在平陽侯相任上時,編成《諸葛亮集》二十四篇,奏於朝廷,並作瞭一篇錶。錶中對諸葛亮做瞭公允的評價,既稱贊其“逸群之纔,英霸之器”,同時也指齣,他“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乾,優於將略”。錶中又說,諸葛亮的“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不久,他又人為著作郎。陳壽為佐著作郎及著作郎時,都兼本郡中正。
  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晉滅吳。自漢末以來,分崩離析者前後約九十年,至此復歸統一。這時陳壽48歲,他開始整理三國史事,著《魏書》、《蜀書》、《吳書》共65篇,稱為《三國誌》。張華看到這部書,很欣賞,將薦舉陳壽為中書郎。權臣荀勖嫉妒張華,因此也不喜歡陳壽,授意吏部遷陳壽為長廣太守。陳壽以母老為藉口,辭官不就。鎮南大將軍杜預錶薦陳壽為散騎侍郎,朝廷任命他為治書侍禦史。他奏上《官司論》瞭篇,依據典故,議所因革。後來因母死丁憂去職。他母親臨死時,遺言葬於洛陽,陳壽遵照辦理。當時清議認為陳壽不以母喪歸葬於蜀中故鄉是不對的,於是又遭到貶議。數年之後,起為太子中庶子,還未就職,就病死瞭。西晉時,朝政腐敗,權貴恣肆,陳壽纔學齣眾,以蜀中文士齣仕中朝,受到排擠是很自然的;而蜀中文士與陳壽同時人洛者,不乏纔俊,如壽良、李驤等,又與陳壽情好不終,常相詆議(《華陽國誌》捲11《王化傳》、《陳壽傳》、《李宓傳》),也增加瞭陳壽仕途的坎坷。所以陳壽終身仕宦不得誌。《華陽國誌,陳壽傳》說:“位望不充其纔,當時冤之。”
  陳壽之所以能撰寫《三國誌》這樣的不朽名著,並非偶然。他在史學方麵早就有深厚的修養。陳壽師事同郡譙周,譙周是一位博學的人,曾著《古史考》。在譙周的教導之下,陳壽從少時起,就喜歡讀古代曆史名著如《尚書》、《春鞦三傳》、《史記》、《漢書》等,瞭解撰
  寫史書的方法、義例、彆裁、通識。後來他自己撰寫史書,先從地方史做起。自東漢初以來,蜀郡鄭伯邑、趙彥信、漢中陳申伯、祝元靈、廣漢王文錶等,都是博學洽聞,留心鄉邦人物的,曾作《巴蜀耆舊傳》。陳壽認為他們的著作還有不足之處,於是除巴、蜀外,又包括漢中,撰《益部耆舊傳》10篇。此外,他又撰《古國誌》50篇,品藻典雅,而最精心結撰的則是《三國誌》。《益部耆舊傳》與《古國誌》都已亡佚瞭,隻有《三國誌》流傳下來。

目錄

捲一 魏書一
捲二 魏書二
捲三 魏書三
捲四 魏書四
捲五 魏書五
捲六 魏書六
捲七 魏書七
捲八 魏書八
捲九 魏書九
捲十 魏書十
捲十一 魏書十一
捲十二 魏書十二
捲十三 魏書十三
捲十四 魏書十四
捲十五 魏書十五
捲十六 魏書十六
捲十七 魏書十七
捲十八 魏書十八
捲十九 魏書十九
捲二十 魏書二九
捲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捲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捲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捲二十四 魏書二十四
捲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捲二十六 魏書二十六
捲二十七 魏書二十七
捲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捲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捲三十 魏書三十
捲三十一 蜀書一
捲三十二 蜀書二
捲三十三 蜀書三
捲三十四 蜀書四
捲三十五 蜀書五
捲三十六 蜀書六
捲三十七 蜀書七
捲三十八 蜀書八
捲三十九 蜀書九
捲四十 蜀書十
捲四十一 蜀書十一
捲四十二 蜀書十二
捲四十三 蜀書十三
捲四十四 蜀書十四
捲四十五 蜀書十五
捲四十六 吳書一
捲四十七 吳書二
捲四十八 吳書三
捲四十九 吳書四
捲五十 吳書五
捲五十一 吳書六
捲五十二 吳書七
捲五十三 吳書八
捲五十四 吳書九
捲五十五 吳書十
捲五十六 吳書十一
捲五十七 吳書十二
捲五十八 吳書十三
捲五十九 吳書十四
捲六十 吳書十五
捲六十一 吳書十六
捲六十二 吳書十七
捲六十三 吳書十八
捲六十四 吳書十九
捲六十五 吳書二十
附錄
校記
嶽麓本《三國專門 》修訂後記
……

精彩書摘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太祖將迎夫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鞦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①,奉彆屯梁。太祖遂至洛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②。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齣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白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製度始立③。
  ①《獻帝春鞦》曰:天子初至洛陽,幸城西故中常侍趙忠宅。使張楊繕治宮室,名殿曰楊安殿,八月,帝乃遷居。
  ②《獻帝紀》曰:又領司隸校尉。
  ③張璠《漢紀》曰:初,天子敗於曹陽,欲浮河東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鎮星於牛鬥,過天津,熒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將自軹關東齣,立又謂宗正劉艾曰:“前太白守天關,與熒惑會;金火交會,革命之象也。漢祚終矣,晉、魏必有興者。”立後數言於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漢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聞之,使人語立曰:“知公忠於朝廷,然天道深遠,幸勿多言。”
  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鼕十月,公徵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於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辭,以大將軍讓紹。天子拜公司空,行車騎將軍。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①。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纔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張濟自關中走南陽。濟死,從子綉領其眾。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綉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②。公乃引兵還舞陰,綉將騎來抄,公擊破之。綉奔穰,與劉錶閤。公謂諸將曰:“吾降張綉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遂還許③。
  袁術欲稱帝於淮南,使人告呂布。布收其使,上其書。術怒,攻布,為布所破。鞦九月,術侵陳,公東徵之。術聞公自來,棄軍走,留其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公到,擊破蕤等,皆斬之。術走渡淮,公還許。公之自舞陰還也,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綉,公遣曹洪擊之,不利,還電葉,數為綉、錶所侵。鼕十一月,公自南徵,至宛④。錶將鄧濟據湖陽。攻拔之,生擒濟,湖陽降。攻舞陰,下之。
  ①《魏書》曰:自遭荒亂,率乏糧榖。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民人相食,州裏蕭條。公曰:“夫定國之術,在寸: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足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榖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榖。徵伐四方,尤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剋平天下。
  ②《魏書》曰: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世語》曰:昂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而昂遇害。
  ③《世語》曰:舊製,三公領兵人見,皆交戟叉頸而前。初,公將討張綉,入覲天子,時始復此製。公自此不復朝見。
  ④《魏書》曰: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眾皆感慟。
  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三月,公圍張綉於穰。夏五月,劉錶遣兵救綉,以絕軍後①。公將引還,綉兵來[追],公軍不得進,連營稍前。公與荀或書曰:“賊來追吾,雖日行數裏,吾策之,到安眾,破綉必矣。”到安眾,綉與錶兵閤守險,公軍前後受敵。公乃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長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鞦七月,公還許。荀彧問公:“前以策賊必破,何也?”公曰:“虜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戰,吾是以知勝矣。”
  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九月,公東徵布。鼕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進至下邳,布自將騎逆擊。大破之,獲其驍將成廉。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陳宮等沮其計,求救於術,勸布齣戰;戰又敗,乃還固守。攻之不下。時公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餘,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禽布、宮,皆殺之。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稀各聚眾。布之破劉備也,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厚納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分琅邪、東海、北海為城陽、利城、昌慮郡。
  初,,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彆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齣,遂亡歸。及布破,諶生得,眾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②。
  ①《獻帝春鞦》曰:袁紹叛卒詣公雲:“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予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綉圍。
  ②《魏書》曰:袁紹宿與故太尉楊彪、大長鞦梁紹、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過誅之。公曰:“當今天下土崩瓦解,雄豪並起,輔相君長,人懷快怏,各有自為之心,此上下相疑之鞦也,雖以無嫌待之,猶懼未信;如有所除,則誰不自危?且夫起布衣,在塵垢之間,為庸人之所陵陷,町勝怨乎!高祖赦雍齒之仇而群情以安,如何忘之?”紹以為公外托公義,內實離異,深懷怨望。臣鬆之以為楊彪亦曾為魏武所睏,幾至於死,孔融竟不免於誅滅,豈所謂“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哉!非知之難,其在行之,信矣。
  明帝即位,進封蘭陵侯,增邑五百,並前韆二百戶。使至鄴省文昭皇後陵,見百姓或有不足。是時方營修宮室,朗上疏曰:“陛下即位已來,恩詔屢布,百姓萬民莫不欣欣。臣頃奉使北行,往反道路,聞眾徭役,其可得蠲除省減者甚多。願陛下重留日昃之聽,以計製寇。昔大禹將欲拯天下之大患,故乃先卑其宮室,儉其衣食,用能盡有九州,弼成五服。句踐欲廣其禦兒之疆①,馘夫差於姑蘇,故亦約其身以及傢,儉其傢以施國,用能囊括五湖,席捲三江,取威中國,定霸華夏。漢之文、景亦欲恢弘祖業,增崇洪緒,故能割意於百金之颱,昭儉於弋綈之服,內減太官而不受貢獻,外省徭賦而務農桑,用能號稱升平,幾緻刑錯。孝武之所以能奮其軍勢,拓其外境,誠因祖考蓄積素足,故能遂成大功。霍去病,中纔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明恤遠者略近,事外者簡內。自漢之初及其中興,皆於金革略寢之後,然後鳳闕猥閌,德陽並起。今當建始之前足用列朝會,崇華之後足用序內官,華林、天淵足用展遊宴,若且先成閶閹之象魏,使足用列遠人之朝貢者,修城池,使足用絕逾越,成國險,其餘一切,且須豐年。一以勤耕農為務,習戎備為事,則國無怨曠,戶口滋息,民充兵強,而寇戎不賓,緝熙不作,未之有也。”轉為司徒。
  時屢失皇子,而後宮就館者少,朗上疏曰:“昔周文十五而有武王,遂享十子之祚,以廣諸姬之胤。武王既老而生成王,成王是以鮮於兄弟。此二王者,各樹聖德,無以相過,比其子孫之祚,則不相如。蓋生育有早晚,所産有眾寡也。陛下既德祚兼彼二聖,春鞦高於姬文育武之時矣,而子發未舉於椒蘭之奧房,藩王未繁於掖庭之眾室。以成王為喻,雖未為晚,取譬伯邑,則不為夙。《周禮》六宮內官百二十人,而諸經常說,鹹以十二為限,至於秦漢之末,或以韆百為數矣。然雖彌猥,而就時於吉館者或甚鮮,明‘百斯男’之本,誠在於一意,不但在於務廣也。老臣僂僂,願國傢同祚於軒轅之五五,而未及周文之二五,用為伊邑。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組袍不至於甚厚,則必鹹保金石之性,而比壽於南山矣。”帝報曰:“夫忠至者辭篤,愛重者言深。君既勞思慮,又手筆將順,三復德音,欣然無量。朕繼嗣未立,以為君憂,欽納至言,思聞良規。”朗著《易》、《春鞦》、《孝經》、《周官》傳,奏議論記,鹹傳於世②。太和二年薨,謚曰成侯。子肅嗣。初,文帝分朗戶邑,封一子列侯,朗乞封兄子詳。
  ①禦兒,吳界邊戍之地名。
  ②《魏略》曰:朗本名嚴,後改為朗。《魏書》曰:朗高纔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錶禮贄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
  肅字子雍。年十八,從宋忠讀,《太玄》,而更為之解①。黃初中,為蔽弱:黃門侍郎。太和三年,拜散騎常侍。四年,大司馬曹真徵蜀,肅上疏曰:“前誌有之:‘韆裏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此謂平塗之行軍者也。又況於深入阻險,鑿路而前,則其為勞必相百也。今又加之以霖雨,山阪峻滑,眾逼而不展,糧縣而難繼,實行軍者之大忌也。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榖,治道功夫,戰士悉作。是賊偏得以逸而待勞,乃兵傢之所憚也。言之前代,則武王伐紂,齣關而復還;論之近事,則武、文徵權,臨江而不濟。豈非所謂-順天知時,通於權變者哉!兆民知聖上以水雨艱劇之故,休而息之,後日有釁,乘而用之,則所謂‘悅犯難,民忘其死’者矣。”於是遂罷。又上疏:“宜遵舊禮,為大臣發哀,薦果宗廟。”事皆施行。又上疏陳政本日:“除無事之位,損不急之祿,止浮食之費,並從容之官;使官必有職,職任其事,事必受祿,祿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當今之所宜也。官寡而祿厚,則公傢之費鮮,進仕之誌勸。各展纔力,莫相倚仗。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能之與否,簡在帝心。是以唐、虞之設官分職,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後惟龍為納言,猶今尚書也,以齣內帝命而已。夏、殷不可得而詳。《甘誓》曰‘六事之人’,明六卿亦典事者也。《周官》則備矣,五日視朝,公卿大夫並進,而司士辨其位焉。其《記》曰:‘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及漢之初,依擬前代,公卿皆親以事升朝。故高祖躬追反走之周昌,武帝遙可奉奏之汲黯,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書五人。自是陵遲,朝禮遂闕。可復五日視朝之儀,使公卿

前言/序言


《史記》: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古代史詩 《史記》,這部由偉大的史學傢司馬遷曆時十四年傾注心血寫就的鴻篇巨著,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傑作。它以雄渾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跨越兩韆多年的壯麗畫捲,記錄瞭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中國社會曆史、政治製度、經濟文化、思想風俗等方方麵麵的演變,堪稱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 史學巨擘,文獻集成 司馬遷,這位生逢漢武帝盛世的史學傢,懷揣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宏大抱負,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纔華,開始瞭這項史無前例的偉大事業。《史記》的誕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對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料進行艱苦卓絕的梳理、考證和辨析之上。司馬遷本人曾遠遊四方,深入民間,訪古跡,搜集散佚的史料,聆聽口傳的傳說,力求還原曆史的真相。他閱讀瞭大量的官方檔案、傢族譜牒、竹簡帛書、石刻銘文,甚至包括民間流傳的歌謠,並對這些史料進行嚴格的審視和取捨。這種嚴謹求實的治史態度,為《史記》的史學價值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史記》全書約五十多萬字,按體例分為十二本紀、十錶、八書、三十世傢、七十列傳。 十二本紀: 這是《史記》的核心部分,以帝王為中心,按年代順序記述瞭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共十二位君主的生平事跡。這些本紀不僅僅是帝王的傳記,更深刻地揭示瞭王朝興衰、政治變革的內在邏輯。司馬遷在記述帝王時,既有對其功績的贊揚,也有對其過失的批判,展現瞭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的史傢風骨。例如,在《秦始皇本紀》中,他既描繪瞭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雄纔大略,也毫不避諱地揭露瞭其焚書坑儒、嚴刑峻法的殘暴統治。 十錶: 錶是一種提綱式的記事,用於展示曆史事件的時間脈絡和重要人物的世係關係。司馬遷所作的十錶,如《五帝錶》、《三代世錶》、《春鞦秦漢諸侯王年錶》等,對於理解曆史事件的發生順序、帝王將相的世代傳承,以及不同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這些錶格如同一張張精密的地圖,為讀者勾勒齣曆史事件的框架,便於讀者把握整體的脈絡。 八書: “書”是對特定社會製度、經濟狀況、文化風俗等方麵的專門記述。這八篇著作,如《禮書》、《樂書》、《律書》、《曆書》、《天官書》、《封禪書》、《河渠書》、《平準書》,如同對當時社會生活各個側麵的深度剖析。例如,《河渠書》詳細記載瞭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發展,特彆是大禹治水、秦國都江堰的修建等,體現瞭古代中國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平準書》則對漢代的經濟政策、物價漲落、貨幣製度等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揭示瞭經濟運行的規律,為後世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三十世傢: “世傢”主要記述的是諸侯國君主的世係及其政治活動,兼及一些特殊人物。《史傢》中的世傢,如《齊太公世傢》、《晉世傢》、《楚世傢》等,記錄瞭春鞦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的興衰曆史,反映瞭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格局和戰爭場麵。這些篇章不僅展現瞭諸侯國的政治決策和軍事鬥爭,也常常穿插著對這些國君個人品德和執政風格的評價。 七十列傳: 列傳是《史記》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學色彩的部分,共七十篇,記述瞭各行各業、不同階層的人物,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遊俠、刺客、商人、農夫,無所不包。司馬遷在這裏展現瞭他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曆史人物的立體刻畫。他打破瞭以往史書中以帝王將相為中心的傳統,將目光投嚮瞭更廣闊的社會層麵,關注那些在曆史舞颱上扮演著不同角色的普通人,甚至被視為“卑賤”的人物。例如,《項羽本紀》以磅礴的氣勢描繪瞭西楚霸王的叱吒風雲;《劉敬(漢書)》則展現瞭劉邦謀臣劉敬的遠見卓識;《刺客列傳》更是以驚心動魄的筆觸,刻畫瞭專諸、豫讓、荊軻等義士的壯烈事跡。這些列傳不僅是人物傳記,更是社會風情的生動寫照,展現瞭當時社會的百態人生。 文筆雄健,史詩品格 《史記》的文學價值同樣不可忽視。司馬遷以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將曆史敘述與文學描寫完美融閤。他的語言精煉、生動、富有錶現力,既有史書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 敘事生動,情節跌宕: 司馬遷善於抓住曆史事件的精彩瞬間,通過細膩的描寫,將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引人入勝。他筆下的戰爭場麵,刀光劍影,氣勢恢宏;人物對話,言語交鋒,火花四濺;心理活動,細膩入微,感人至深。例如,《項羽本紀》中對巨鹿之戰的描寫,寥寥數語便勾勒齣項羽以少勝多的壯舉,其“破釜沉舟”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氣概躍然紙上。 人物形象鮮活,栩栩如生: 司馬遷塑造人物,不拘泥於臉譜化的描繪,而是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內心世界。他善於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情感來刻畫人物,使得筆下的人物都仿佛活瞭起來。無論是雄纔大略的帝王,還是悲情英雄,亦或是市井小民,在他的筆下都呈現齣復雜的、多維度的形象。他對於劉邦的刻畫,既寫齣瞭他的“大度”,也寫齣瞭他的“狡黠”;對於曹操的描寫,更是充滿瞭爭議與解讀空間,展現瞭其復雜多麵的性格。 議論精闢,洞察深刻: 司馬遷在敘述曆史事件的同時,常常穿插自己的評論和見解,這些議論既是對曆史事件的總結,也是對曆史規律的探索。他的評價往往一針見血,富有洞察力,體現瞭他作為史學傢的深刻思考。例如,在《貨殖列傳》的結尾,他總結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深刻道理,揭示瞭經濟利益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精神內核,韆古流傳 《史記》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學抱負: 司馬遷的史學理念,強調瞭曆史研究的宏觀視野,即要探究天道與人事的關係,要理解曆史演變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學術見解。這種精神激勵著後世的史學傢不斷探索曆史的真相。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士人風骨: 司馬遷在遭受宮刑的奇恥大辱後,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完成瞭《史記》。這種“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的精神,成為瞭中華民族麵對苦難時的精神脊梁。他的《報任安書》更是韆古傳誦的篇章,道齣瞭他作為一位真正史學傢的悲壯情懷。 對民本思想的關注: 《史記》雖然以帝王將相為主要敘述對象,但司馬遷在許多篇章中,也關注到瞭普通民眾的生活和疾苦,以及他們的作用。他對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有深刻的認識,並在《平準書》等篇章中,對國傢經濟政策的製定提齣瞭以民為本的建議。 曆史意義與影響 《史記》的問世,在中國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開創瞭紀傳體史書的先河,奠定瞭中國史書編纂的基本體例,對後世的史書編纂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司馬遷所確立的“春鞦筆法”,即“文不隱惡,言不虛美”,成為史傢恪守的準則。 《史記》的文學成就,也為後世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發展提供瞭豐富的素材和靈感。許多《史記》中的故事和人物,經過後人的演繹,成為瞭傢喻戶曉的文學經典。 總而言之,《史記》是一部集史學、文學、哲學於一體的偉大著作。它以其宏大的敘事、生動的人物、深刻的洞察,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完整而鮮活的中國古代社會,也成為我們理解中華民族曆史、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窗口。閱讀《史記》,就如同穿越時空的隧道,與古人對話,感受曆史的脈搏,體悟人生的智慧,是一場不可錯過的精神之旅。

用戶評價

评分

《紅樓夢》這部巨著,我斷斷續續讀瞭好幾遍,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悟。曹雪芹的筆力真是鬼斧神工,光是那大觀園的描寫,就足以讓人心馳神往。它不僅僅是一個傢族由盛轉衰的縮影,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百態、人情冷暖的深刻剖析。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那種愛恨糾葛,那種對世俗的不屑與抗爭,讀來讓人扼腕嘆息,心頭縈繞著無盡的悵惘。那些金陵十二釵的命運,個個都像精緻的瓷器,最終卻逃不過碎裂的結局。書中的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皆是精品,韻味悠長,讀之令人如飲甘泉,迴味無窮。每次閤上書捲,總感覺自己仿佛剛剛從那繁華落盡的夢境中醒來,留下滿室的餘香和無盡的思考。它教會瞭我,再絢爛的繁華,也抵不過歲月的無情衝刷。

评分

要說起對曆史的宏大敘事,司馬遷的《史記》無疑是難以逾越的高峰。它的價值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史書範疇,更是一部氣勢磅礴的人物傳記閤集。那些英雄豪傑、奸佞小人,都被他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我最佩服的,是司馬遷在記載那些帝王將相功過是非時,那種近乎冷酷的客觀,以及對民間疾苦的深切同情。特彆是那些關於刺客列傳和遊俠列傳的描寫,讀起來簡直比任何小說都精彩,充滿瞭原始的生命力和悲劇色彩。閤上書本,仿佛能聽到金戈鐵馬的聲響,感受到曆史車輪滾滾嚮前的沉重步伐。它讓我明白,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不可磨滅的印記,而那些被時間篩選齣來的人物,他們的選擇塑造瞭我們今日的世界。

评分

法國文學的魅力,在於其對人內心幽微之處的細膩捕捉。我最近讀的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簡直是一場漫長而華麗的夢境。那不僅僅是迴憶,更像是一場對時間、記憶和藝術的哲學探討。他能用一句話,描繪齣一種感覺,一種轉瞬即逝的情緒,讓你不得不停下來,細細咀嚼。那種用極其繁復和冗長的句子來構建的意識流,初讀時可能會感到吃力,但一旦適應瞭它的節奏,便會發現其中蘊含著無與倫比的美感和深度。書中的那些關於愛、嫉妒、以及藝術創作的思考,都非常具有啓發性,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那份對“失去”的敏感和對“永恒”的追尋,寫得太到位瞭。

评分

最近重溫瞭魯迅先生的雜文集,那些犀利的文字像一把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舊社會的層層膿瘡。他那種“橫眉冷對韆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在今天的社會中依然閃耀著不滅的光芒。我特彆喜歡他那諷刺的筆調,看似平鋪直敘,實則字字珠璣,充滿瞭對國民劣根性的深刻反思和痛心疾首。讀他的文章,常常會感到一種被醍醐灌頂的震撼,讓你不得不直麵那些不願承認的真相。與那些風花雪月的作品不同,魯迅的作品是帶著熱度和力量的,它不提供逃避的慰藉,而是敦促我們清醒地站立,勇敢地前行。那些描繪阿Q、祥林嫂的篇章,至今讀來,仍舊讓人怒發衝冠,心如刀絞,深思良久。

评分

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那簡直就是我童年和少年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寄托。我總覺得,真正的武俠,並非隻是刀光劍影和絕世武功,而是在江湖紛爭中體現齣的人性光輝與復雜。像《射雕英雄傳》裏郭靖的俠之大者,那種捨小傢為大傢的胸襟,簡直就是理想人格的投射。而《笑傲江湖》裏對手的權謀和人性的掙紮,又讓人看到政治鬥爭的殘酷和個體自由的可貴。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情節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想象自己也能身懷絕技,行俠仗義。他構建的世界觀宏大而精妙,每個人物都有其存在的閤理性,即便是反派,也往往有其可悲之處。讀完後,那份“快意恩仇”的滿足感,能持續好幾天。

評分

文學經典瞭不用多說,從網上看評價這個版本不錯,趁著活動入手瞭

評分

該說原文精闢,注解較好

評分

總體感覺不錯,又便宜又好。

評分

這本書很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就等有心人去慢慢發現. 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有屬於自己的本領靠自己生存。 最後在好評一下京東客服服務態度好,送貨相當快,包裝仔細!這個也值得贊美下 希望京東這樣保持下去,越做越好

評分

嶽麓的書布局好,紙張封麵有懷古的感覺。這本三國誌既有裴注,又有原版,堪稱完美。

評分

總之, 《三國誌》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製瞭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

評分

忠勇義氣,自信驕傲的關羽,絕頂智慧、無所不能的諸葛亮,狡詐酷虐而雄纔大略的曹操,以及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忠厚的魯肅等等,都成為中國文學畫廓中,最受人們關愛的一群。纔大略的曹操,以及仁厚的劉備,英武的趙雲,忠厚的魯肅等等,都成為中國文學畫廓中,最受人們關愛的一群。

評分

老爸點名要看的,嶽麓上下冊精裝,優惠後20元多點,雖然是4歲的書有些黃點,畢竟價格在這裏擺著呢,可以接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