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的城市變遷:1890-1949年山東濟南的政治與發展》基於我對濟南和山東的研究,我斷定,山東省級政府和濟南地方政府,與新興的資産階級一道,盡瞭他們最大的努力,以一種中國的方式使濟南現代化。然而,站在1970年代末這一更有利的時間點上去看,濟南在1949年之前的些許現代化,看起來是沒有齣路的。中國的城市變革是行不通的。
關於歐美城市化的研究已經證實:讓人們離開他們的鄉村和熟悉的文化環境來到城市,是一個痛苦的經曆,但這確實會帶來真正的、長久的變革。在1970年代我在中國旅行的時候,盡管通過報章報道和我的耳聞目睹,我都看到中國人民對一種新的中國式發展方式的熱忱,我還是在琢磨中國人民能否真的得以就地轉型。然而,與當年到訪中國的大多數外國人一樣,我認為共産黨人無需城市化就能實現他們的目標。
作者簡介
鮑德威(David D.Buck,1936-),美國著名曆史學傢,斯坦福大學曆史學博士,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曆史係榮休教授,亞洲史特彆是中國城市史和區域史研究專傢,為中國城市史研究及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做齣瞭重要貢獻。
內頁插圖
目錄
中文版前言
緻謝
插圖索引
地圖索引
錶格索引
第一章 濟南與中國近代史中的城市問題
第二章 19世紀晚期的濟南
第三章 清末新政時期的濟南(1901—1911年)
第四章 民國初年的濟南(1912—1916年)
第五章 軍閥統治時期濟南的政治權力(1916—1927年)
第六章 軍閥統治時期濟南的經濟社會生活
第七章 國民黨統治濟南的十年(1927—1937年)
第八章 戰爭時期的濟南(1938—1948年)
第九章 1890—1949年濟南的政治與發展
附錄A 1900—1936年濟南的工業
附錄B 1770—1975年濟南的人口
附錄C 1911年11月山東省諮議局提齣的《勸告政府八條》
主要參考文獻
譯後記
精彩書摘
隨著這一研究的進展,我發現瞭一些研究成果,由此我改變瞭關於1890年之前中國經濟的本質的觀點:中華帝國晚期的中國經濟不是“未發育”的,而是一個發展良好的前工業經濟,在那裏,生産活動是在韆百萬農業和手工業勞動者的雙手中發生的,他們主要居住在農村,不屬於任何大型的或專業化的生産單位。正如施堅雅的著作中所說的,這些生産者通過精巧而靈敏的市場體係與消費者聯係起來。伊懋可把這種經濟的特徵描繪為在“高水平均衡”之上的運作。中國經濟不是沒有問題,問題主要就在於,當快速增長的人口的需求,超過瞭這種模式下生産的最大能力時,它卻無法突破生産和分配固有的主導模式。[18]中國開始追趕西方的發展道路,但其基礎與非西方世界的很多其他地方非常不同。
此外,經濟發展領域的專傢,現在也在他們的理論著作中承認,沒有一種單一的現代化模式,可以讓世界上所有國傢在此聚閤。[19]特彆是把中國放人基於西方城市工業化經驗的單一聚閤模型的企圖,遭到一些專傢的質疑。這一問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1949年以後中國顯然正在發展,但卻並沒有采納西方城市工業化模型中的很多關鍵模式。中國的人口依然保持瞭居住上以農村為主、職業上以農業為主的特徵。大量研究關注小型和中型工業,不僅在城市中也在鄉村中。中國人顯然采取瞭限製城市發展的政策。他們強調城市和鄉村地區的“自力更生”,定期把個人納入某種工業或農業勞動中去。這僅是一些徵兆,錶示“現代化”的中國將會與過去或現在的理論傢之前所想象的非常不同,這些理論傢以西方城市工業化的經驗為基礎來預言中國的未來。
前言/序言
今天的中國正在快速地由一個農業國傢嚮城市國傢轉型。這一重大變革,打破瞭中國在過去兩韆五百年的曆史中的發展模式,並正在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世界大國之一。
當我在1970年代中期寫作本書的時候,還沒有多少證據錶明中國正在發生城市變革。當時的毛主義強調的反而是改造人民,讓人民以集體勞動和集體主義意識形態為生活方式。當時,中國85%的人口生活在小城鎮和農村中,國傢關注的是農村人民公社和小規模的鄉村工業。我對中國華北一個城市的城市變革研究,看起來與此毫無關係。
基於我對濟南和山東的研究,我斷定,山東省級政府和濟南地方政府,與新興的資産階級一道,盡瞭他們最大的努力,以一種中國的方式使濟南現代化。然而,站在1970年代末這一更有利的時間點上去看,濟南在1949年之前的些許現代化,看起來是沒有齣路的。中國的城市變革是行不通的。
關於歐美城市化的研究已經證實:讓人們離開他們的鄉村和熟悉的文化環境來到城市,是一個痛苦的經曆,但這確實會帶來真正的、長久的變革。在1970年代我在中國旅行的時候,盡管通過報章報道和我的耳聞目睹,我都看到中國人民對一種新的中國式發展方式的熱忱,我還是在琢磨中國人民能否真的得以就地轉型。然而,與當年到訪中國的大多數外國人一樣,我認為共産黨人無需城市化就能實現他們的目標。
中國的城市變遷:1890-1949年山東濟南的政治與發展 [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90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的城市變遷:1890-1949年山東濟南的政治與發展 [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90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評分
☆☆☆☆☆
評分
☆☆☆☆☆
譽,不是魯能跪著求來的,而是真刀真槍拼來的。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國安的“公平競賽精神”可圈可點,但他們詮釋的是自己的品格,與魯能無礙。難道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之後,還要還大臣們一個王位嗎?此外,本賽季魯能因為亞冠賽程與中超賽程太接近,希望北京國安通融更改第七輪的比賽日期,但國安方麵一口迴絕,這又是什麼恩呢?
評分
☆☆☆☆☆
心係濟南,讀來倍感親切。
評分
☆☆☆☆☆
評分
☆☆☆☆☆
很有用的書,絕對正版!
評分
☆☆☆☆☆
評分
☆☆☆☆☆
正如颱灣東海大學曆史學係丘為君教授在他對鮑德威教授的本書所寫的書評中所言,在有關中國近代城市史的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都市究竟扮演瞭什麼角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的一些大都市是如何實現其現代化意願”[1]?鮑德威教授在本書中,以“政治”和“發展”作為核心概念,逐一研究瞭從19世紀晚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這段時期的每一個階段中濟南的變遷曆程,說明瞭濟南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近代化發展,但其依照西方工業主義城市的發展道路走上現代化的夢想最終破滅。而這也反映瞭近代中國整體發展中的很多根本性問題,如以軍閥混戰為主要錶現的掠奪性的國內政治統治,以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為最高峰的外國帝國主義侵略等。我們看到,中國城市在近代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文化和政治形式的主要空間載體,但是由於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中國城市未能根本性的改變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結構,因此,社會整體的轉型過程最終歸於失敗。隨著1949年共産主義革命在中國成功的奪取政權,一場根本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革命也隨之展開,中國的城市由此走上瞭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錶現齣俄式蘇維埃城市模式與延安城市模式的混閤形態。而城市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體係中的地位,也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比如對建設“生産型城市”的強調。正如颱灣東海大學曆史學係丘為君教授在他對鮑德威教授的本書所寫的書評中所言,在有關中國近代城市史的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都市究竟扮演瞭什麼角色?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的一些大都市是如何實現其現代化意願”[1]?鮑德威教授在本書中,以“政治”和“發展”作為核心概念,逐一研究瞭從19世紀晚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這段時期的每一個階段中濟南的變遷曆程,說明瞭濟南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雖然有一定程度的近代化發展,但其依照西方工業主義城市的發展道路走上現代化的夢想最終破滅。而這也反映瞭近代中國整體發展中的很多根本性問題,如以軍閥混戰為主要錶現的掠奪性的國內政治統治,以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為最高峰的外國帝國主義侵略等。我們看到,中國城市在近代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文化和政治形式的主要空間載體,但是由於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中國城市未能根本性的改變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結構,因此,社會整體的轉型過程最終歸於失敗。隨著1949年共産主義革命在中國成功的奪取政權,一場根本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革命也隨之展開,中國的城市由此走上瞭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錶現齣俄式蘇維埃城市模式與延安城市模式的混閤形態。而城市在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體係中的地位,也發生瞭根本性的變化,比如對建設“生産型城市”的強調。
評分
☆☆☆☆☆
是研究民國城市發展史的好素材
評分
☆☆☆☆☆
作者的博士論文,很紮實
中國的城市變遷:1890-1949年山東濟南的政治與發展 [Urban Change in China: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in Tsinan,Shantung,1890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