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甘陽(中山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一部《資治通鑒》式的政治史。
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本書揭示瞭代議製民主成為當代政治神話的偶然性,也指齣中國傳統政治文明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
汪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鑒前世政體之興衰,考當今統治之得失。
劉軍寜(文化部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統治史》是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以來我首次讀到如此詳細研究古今中外政體的書。
趙鼎新(芝加哥大學社會學係終身教授):《經濟學傢》雜誌說如果政治學有諾貝爾奬的話,芬納的三部麯就肯定會贏得此殊榮。我個人認為這一評價仍然低估瞭芬納的卓越工作。
內容簡介
作為西方政治學領軍人物塞繆爾·E·芬納的三捲本《統治史》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的傳世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統治史》第二捲《中世紀的帝國統治和代議製的興起——從拜占庭到威尼斯》講述中世紀的曆史,作者考察瞭拜占庭帝國、哈裏發國傢、唐朝與明朝的演變、封建製歐洲的特點,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共和製之被選擇,代議製的興起以及最後整個歐洲典型的國傢建製的誕生。
作者簡介
作者薩繆爾·E·芬納,英國著名政治學傢、曆史學傢。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執教於貝利奧爾學院,後任基爾大學政治學教授,1966年開始任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係主任,1974年迴到牛津大學並任格拉斯頓講座教授。芬納還曾任英國政治學會主席和國際政治科學協會副主席(1965-1969)。芬納一生博學多産、著作等身,代錶作有《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比較政府:政治學研究導論》(1974)和三捲本《統治史》。
譯者王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兼任西亞北非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世界曆史等。2005-2006年曾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訪學,多次參與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委托的重大科研項目,目前獨立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和上海市社科規劃辦委托項目,研究成果曾獲“第九屆上海市決策谘詢研究成果一等奬”。已在《社會科學》等重要學刊發錶論文20餘篇,齣版有專著《一個超級大國的核外交:冷戰轉型時期美國核不擴散政策(1969-1976)》(新華齣版社,2013年)。
精彩書評
如果政治科學領域存在諾貝爾奬的話,芬納一定會因為這部超乎尋常的三捲本《統治史》而獲此殊榮。——英國《經濟學傢》雜誌
他(芬納)沒有在比較政治學研究中拾人牙慧,也沒有確立研究潮流。“他不屬於任何學派,也沒有創建一個學派。”他通過無可替代的原始研究證明瞭一個全麵的曆史性的政治製度史是可以實現的。——Jack Hayward(原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教授、牛津大學政治學榮譽教授,曾任英國學術院研究員、英國政治學會主席。)
芬納閱讀的範圍之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很難想象會有曆史學不從他的著作中受益。——Gerald Edward Aylmer(英國著名曆史學傢,生前曾任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傢曆史學會主席。)
芬納的作品博大精深,他對其他學科的熟悉程度,以及他所掌握的如此眾多的政治學研究方法將注定使他成為這個豐富多彩的學術時代的耀眼角色。——英國《獨立報》
我們高度贊揚這一由當代最有活力、學識淵博且方法上不拘一格的學者所完成的戰後英國政治學經典……它填補瞭政治學研究領域的巨大空白。——《政治季刊》
本書在很多方麵對於我們理解政治學都會産生極大幫助。——《新政治傢與社會》
這是政治學領域最好的作品,很難想象在比較政府領域還有比這更好的教科書。——《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目錄
綜 述
1.過渡時期
2.“曆史性宗教”的政治相關性
3.為舊而生的“新國傢”
4.移民與入侵
5.中世紀晚期的國傢體係
第一部分東歐與中東
第一章 公元100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
1.大事記
2.拜占庭政體的特徵
3.帝國的版圖
4.中央政府
5.政府職能
6.評價
7.結論:拜占庭政治製度的遺産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 哈裏發帝國(約公元900年)
1.哈裏發帝國興衰大事記
2.阿拔斯帝國的優勢與缺陷
3.政體的性質:比較和對照
4.帝國的版圖
5.哈裏發
6.中央政府
7.公共工程
8.評價
9.結論:哈裏發帝國的特徵與局限
關於馬穆魯剋埃及的說明(公元1250—1217年)
1.馬穆魯剋政體的特徵與重要性
2.馬穆魯剋概況
3.埃及
4.馬穆魯剋統治
5.馬穆魯剋統治的負債錶
第二部分 中 國
第三章 唐帝國
1.從漢到隋的概況
2.唐初(618—755年)
3.晚唐時期(755—874年)
4.唐代的終結(874—907年)
5.結論
第四章 明朝統治(1368—1644年)
1.明代社會與經濟
2.明代的轉型
3.統治架構
4.中國人的憲政
5.文書與癱瘓
6.政府與“士紳”聯盟
7.管理不善
8.政權的特徵
9.明政權的力量與缺陷
第三部分 歐 洲
第五章 封建背景
1.黑暗時代
2.中世紀早期的製度與軍事
3.中世紀的統治進程與架構
第六章 統治
1.西歐和中歐的政治地理
2.歐洲王國的發展
3.英格蘭封建王國
4.法蘭西:經典的封建王國
5.德意誌王國的解體
第七章 共和政體: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1.自治的衝刺
2.血腥的意大利
3.城市共和製
4.1370年左右的佛羅倫薩政府
5.至靜之所:威尼斯
6.中世紀共和製的遺産
第八章 代議製
1.中世紀的偉大政治發明
2.教會與世俗代錶之間的聯係
3.“代錶”的含義
4.代議製的特徵
5.三種代議製的比較(英格蘭、法國和波蘭)
6.代議製原則的命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精彩書摘
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城市?
查爾斯·迪爾(Charles Diehl )曾寫道:“在14、15世紀,威尼斯政府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之一。”它的司法審判非常溫和,直到18世紀之前,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無論涉及社會生活哪個層麵,威尼斯都能提供最好的服務。它根本沒有遭受過中世紀的洗劫或被侵略的可怕經曆,最逼近威尼斯底綫的戰鬥是基奧賈戰爭。威尼斯也從未經受過內戰的摺磨,甚至它所承受的內部混亂相對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這些內亂根本不能與米蘭、佩魯賈、锡耶納,乃至佛羅倫薩的殘忍世仇相提並論。至於歐洲的君主國,考慮到它們正在進行的戰爭方式:紮剋雷起義或農民反叛、內戰、廢除或謀殺閤法國王,它們根本就沒有齣現威尼斯的情形。盡管威尼斯可能被僅占其人口總數四十分之一的貴族們所統治,但其積極市民是一批更為廣泛的參與者,它們比我們在後期封建君主製國傢和大公國中所見到的情形要廣泛得多。[1017]除瞭一些傢奴外,它的非市民們(non�瞔itizens)不是“農奴”,而是“自由人”。威尼斯的獨特之處在於:少數統治者不僅不能壓迫他們的臣民,而且還要去照顧他們。這一切錶明,威尼斯的憲政體製得到瞭民眾的普遍支持,因為其城市中沒有軍隊,隻有區縣中的些許警察。他們有充分的理由保持忠誠。眾所周知,威尼斯是歐洲最富有的地區之一,盡管最富有的人和最貧睏的人之間存在很大鴻溝,但相比其他地區,威尼斯的窮人也得到瞭很好的供養。榖物委員會是政府中管理最好的機構之一,由於它管理有方,窮人也很少遭受飢餓。
盡管政府拒絕民眾積極參與政治,但廣大民眾享有被動的民權,比如結社、工作和流動的權力,所有這些在君主國都是不被允許的,在其他大多數城鎮也是被限製的。首先,威尼斯擁有言論自由,能夠寬容不同的個人觀點。彼特拉剋(Petrarch)寫道,有一個盛行於意大利的格言說,“這裏流行的唯一邪惡就是過多的言論自由”。三個世紀後,英國大使亨利·伍登(Henry Wotton)爵士在發往國內的報告中寫道:“威尼斯是一個這樣的國傢,無論是否處在恐懼當中,這裏所有的男人都可以暢所欲言。”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居民在法律麵前享有真正的平等。它的刑事調查製度,甚至那些有關抓捕的規則,都非常謹小慎微。盡管在法律上隻需要一個證人來進行定罪,但實際上往往會大費周章地收集盡可能多的證據。對於那些過於貧窮而無法雇傭律師的囚犯,它會通過抽簽方式,為其提供一位擁有執照的律師。威尼斯和當時所有的大陸國傢一樣,它允許通過酷刑進行審訊,但隻有經過6位負責夜間刑事案件的貴族同意方可用刑,並且要在2位執行官、2位公爵顧問、1位十人委員會頭領和1位辯護檢察官在場的情況纔能夠實施。即便如此,囚犯供齣的信息還必須能夠被其他資料來源證實。對於警察和法庭記錄的分析證明:他們在對待貴族和平民上是完全平等的。威尼斯的司法在整個歐洲都享有盛譽。正是威尼斯的公正司法,使得大陸諸城市中的民眾在1509年阿格納德洛(Agnadello)災難之後的最黑暗時期裏始終站在城邦一邊。馬拉尼尼寫道,“威尼斯保護瞭對於個人權利的保證,這與它所尋求的國傢生活形式是相協調的”,在他看來,“威尼斯體製的能量和功效使得現代英國的製度毫無任何令人艷羨之處”,[1018]他還注意到瞭“法庭上的共同掌權,法官絕對的個人獨立性,上訴程序和上訴製度中令人惱火的細微性”。
當觀察傢們在研究威尼斯的統治時,令他們感到印象深刻的特徵並非共同掌權的結構、精細的權力製衡、職位的輪換等,因為這些做法在中世紀的共和製城邦中極為尋常。威尼斯的統治結構在三個方麵設計得極為成功:元老院令人印象深刻的專業知識;執行委員會的指導和管理角色;以及與新興機製——十人委員會的結閤。但是,如果那些操縱著各種會議,並在各種政府委員會和機構中輪換任職的積極市民變得像佛羅倫薩等城市一樣暴力和爭論不休,哪怕是隻有很小一部分,威尼斯的憲政體製也不可能運轉得如此良好。最後一點,威尼斯體製運行良好的原因還在於運營這一製度的貴族們都充滿瞭對城邦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超越瞭它們之間的個人恩怨。若非觀察它的很多錶現,你很難對此進行解釋。比如,人們經常評論說,威尼斯曆史上幾乎很少有傑齣的人物,但是他們遵循一種類型,這裏的政治角色大多是匿名的,或者是一些象徵性的大傢族。在威尼斯的辯論規則中禁止辱罵和誹謗,特彆是在元老院。它在辯論中反對訴諸情感和散布謠言的煽動行為,並成功地使討論保持低調、務實和兩廂情願,這些規則也是有關威尼斯人態度的另一種證明。在曆次大危機中,威尼斯的貴族們都有不俗的錶現,他們就好像羅馬黃金時期進行漢尼拔戰爭的參議員和執行官。這些人展示瞭對共和製法律的敬重,並體現瞭真正的“國傢感”。
佛斯卡利總督是威尼斯曆史上四位卓爾不群的名人之一,他在拜倫的詩中和威爾第的歌劇中是一個悲劇英雄。佛斯卡利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偉大總督,他使威尼斯轉嚮瞭大陸。在他遲暮之年,卻因為兒子雅剋珀(Jacopo)的罪行而受到牽連。當然,這都是情節劇,並非真正發生的事實,但它是對羅馬共和國曆史情形的模仿。當雅剋珀被發現有罪後,他被帶到瞭總督的房間,身上還帶有受刑後的印記,這位老人擁抱瞭即將被放逐的兒子。“父親,父親,”據說雅剋珀哭瞭,“我求求你,設法準許我返迴我的傢裏。”但心碎的總督隻是迴答說:“雅剋珀,你必須遵守國傢的法律,不再反抗。”
前言/序言
《統治史》一書是英國學術大師芬納教授的扛鼎之作,也是享譽全球學界的學術經典。關於本書價值和芬納先生的學術生平,趙鼎新教授已在本書第一捲“中譯序”中進行瞭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本書是《統治史》的第二捲。就內容而言,本捲主要論述中世紀時期世界各地的主要統治形態及其演進過程。本捲內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拜占庭帝國和哈裏發帝國為例論述中東與東歐地區的政體演進,第二部分主要以唐帝國和明帝國作為案例分析中國封建製度的發展過程,第三部分主要概述歐洲大陸、地中海沿岸和英格蘭地區的政治形態及其發展特徵。芬納教授不僅在每一部分選擇瞭經典案例進行“剖麻雀”式的解析,還就這些案例的背景、特徵及其在全球統治史上的地位進行瞭深入淺齣的歸納和鞭闢入裏的評析。
一般來說,中世紀往往被認為是愚昧和落後盛行的“黑暗時代”,然而芬納卻在研究中指齣:中世紀是全球政治形態演進過程中一個“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這一時期不僅全球各大文明闆塊內都齣現瞭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曆史性宗教”,而且在封建主義的母體內萌生瞭現代政治體製的一些核心要素。比如,在歐洲封建君主製和城市共和製的政治實踐中,選舉、代錶、分權等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已經齣現,這些內容又經過英美兩國的現代政治實踐而逐漸演變為當代西方政治製度的基本原則。在中國,盡管農民起義和社會動蕩時有發生,但這一時期中國的政治製度發展在全球統治史上仍有其意義。比如,中華帝國在其長期的封建統治實踐中逐漸建立瞭世俗化的行政管理機構和遍及全境的教育體係,在官員招募、晉升、行政監察以及政治穩定性等方麵均有其可圈可點之處。我們翻譯此書,並不代錶譯者完全認同書中的所有觀點。相信隻要讀過此書,讀者諸君自會對書中的觀點和價值做齣評判。
本書的翻譯和齣版,還離不開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六點分社倪為國先生、彭文曼女士的努力。沒有他們的慧眼選題和督促,恐怕就難以有這部巨著的中譯本麵世。此外,本書在翻譯過程中還得到瞭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王大學、秦瑞芳夫婦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王興全教授協助解決瞭部分法語的翻譯問題。譯者希望能藉此機會,嚮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當然,還要感謝我的傢人,沒有他(她)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完成本書的翻譯或許還需要更多時間。
需要嚮讀者錶示歉意的是,本書的齣版和原計劃相比略有滯後,一是因為原來的翻譯計劃中途有變;二是因為無論譯者還是齣版社,都不希望因為追求速度而影響譯作質量。此外,根據一些讀者和朋友的建議,我們在本次齣版過程中,除瞭對第一捲中的訛誤進行修改和校對外,也對全書的翻譯體例進行瞭若乾調整。為方便讀者,我們翻譯瞭原書注釋中的文章名稱和書名,但保留瞭其他注釋信息。特彆是對於書中齣現的大量自我引證,我們一律注明原文頁碼,並在翻譯過程中保留瞭原書頁碼,供有興趣的讀者進行查對。對於較為生僻的用法,我們則盡可能保留英文原文,或是在“譯注”中適當加以說明。
由於學識水平所限,本書在翻譯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各種訛誤或疏漏之處,我們期待讀者朋友的批評、指正,以便今後改正。
王 震
2014年春謹識
統治史(捲二):中世紀的帝國統治和代議製的興起——從拜占庭到威尼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趙孟頫還力主書畫用筆同法,他在所作《秀石疏林圖》捲中題詩謂:“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追求筆墨的形式美感,藉鑒書法用筆以豐富繪畫的錶現方法,在晉唐時即有人加以探求;在傳統繪畫中成功地運用筆墨對塑造形象加強藝術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宋代趙孟頫畫石“用筆輕拂,如飛白狀”;元代柯九思論畫竹謂“凡踢枝,當用行書法為之……”都探索到結閤形象特點運用書法的行筆規律,使其達到更美、更生動的效果,這和後世某些畫傢脫離形象塑造而單純追求筆墨趣味尚有不同。趙孟頫的主張對文人畫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具有深化的意義,對元代後期文人畫的發展給予理論上的指導,對明清繪畫也有著深遠影響。但當時這種追求似乎仍囿於部分文人的範圍內,因此他說“此可為知者(文人畫傢和知音者)道,不為不知者(一般水平的欣賞者和畫傢)說也”。
評分
☆☆☆☆☆
不錯
評分
☆☆☆☆☆
評分
☆☆☆☆☆
劉軍寜:《統治史》是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以來我首次讀到如此詳細研究古今中外政體的史書。
評分
☆☆☆☆☆
趙孟頫還力主書畫用筆同法,他在所作《秀石疏林圖》捲中題詩謂:“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追求筆墨的形式美感,藉鑒書法用筆以豐富繪畫的錶現方法,在晉唐時即有人加以探求;在傳統繪畫中成功地運用筆墨對塑造形象加強藝術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宋代趙孟頫畫石“用筆輕拂,如飛白狀”;元代柯九思論畫竹謂“凡踢枝,當用行書法為之……”都探索到結閤形象特點運用書法的行筆規律,使其達到更美、更生動的效果,這和後世某些畫傢脫離形象塑造而單純追求筆墨趣味尚有不同。趙孟頫的主張對文人畫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具有深化的意義,對元代後期文人畫的發展給予理論上的指導,對明清繪畫也有著深遠影響。但當時這種追求似乎仍囿於部分文人的範圍內,因此他說“此可為知者(文人畫傢和知音者)道,不為不知者(一般水平的欣賞者和畫傢)說也”。
評分
☆☆☆☆☆
我不是在寫曆史,曆史如雲,我隻是抬頭看過;曆史如雷,我隻是掩耳聽過;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與孤鶩齊飛’何以成韆古名句……一本迴憶錄是一片昨天的雲,使片雲再現,就是這本書的情義所在。”
評分
☆☆☆☆☆
評分
☆☆☆☆☆
質量很好,值得購買!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