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承波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093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810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销量超过30000册

☆ 专门讲述关于个人和公共室内空间历史的书籍

☆ 内容完整,篇幅适中

 随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其理论的研究愈显重要。室内设计史是环境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在我国却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论著述,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本书采用上、下篇的结构形式,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从史前文明直至近现代以来关于个人和公共室内空间的历史,篇幅适中,不臃肿累赘,以适合大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及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阅读与使用。本书内容上涵盖中外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可使读者在对比阅读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内容简介

随着环境艺术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其理论的研究愈显重要。室内设计史是环境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在我国却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理论著述,《中外室内设计简史》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外室内设计简史》采用上、下篇的结构形式,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从史前文明直至近现代以来关于个人和公共室内空间的历史,篇幅适中,不臃肿累赘,以适合大专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师生及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阅读与使用。《中外室内设计简史》内容上涵盖中外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可使读者在对比阅读中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上篇 中国部分
第1章 原始社会时期
1.1 最初居住形式的演变
1.2 村落和宗教建筑
1.3 建筑装饰和室内空间
第2章 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2.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2.2 建筑装饰和室内空问
2.3 家具与陈设
第3章 秦、汉时期
3.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3.2 建筑装饰
3.3 室内装修
3.4 家具与陈设
第4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4.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4.3 家具与陈设
第5章 隋、唐时期
5.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5.2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5.3 象具与陈设
第6章 五代、宋、元时期
6.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6.2 园林的发展
6.3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6.4 家具与陈设
第7章 明清时期
7.1 建筑空间的发展状况
7.2 园林的发展
7.3 建筑装饰与室内装修
7.4 家具与陈设
第8章 近现代时期
8.1 近代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发展概况
8.2 室内设计教育与学术研究
8.3 现代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发展概况
第9章 中国民居
9.1 北京四合院
9.2 苏州民居
9.3 皖南民居
9.4 浙江民居
9.5 高原窑洞
9.6 四川民居
9.7 福建民居
9.8 干栏式民居
9.9 蒙古包
9.10 维吾尔族民居
9.11 藏族民居
9.12 其他典型的民居形式
下篇 外国部分
第10章 原始社会时期
lO.1 旧石器时期
10.2 新石器时期
第11章 古代时期
11.1 古代两河流域
11.2 古代埃及
11.3 古代希腊
11.4 古代罗马
第12章 中世纪时期
12.1 早期基督教、拜占庭风格
12.2 加洛林王朝和罗马风
12.3 哥特风格
第13章 文艺复兴时期
13.1 文艺复兴的思想基础
13.2 意大利文艺复兴
13.3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
13.4 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空间和家具陈设
第14章 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
14.1 意大利的巴洛克
14.2 法国的古典主义、巴洛克和洛可可
14.3 其他欧洲国家的发展
14.4 殖民时期与联邦时期的美洲
第15章 欧洲19世纪时期
15.1 工业革命与建造基础的新发展
15.2 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
15.3 折衷主义
15.4 各种建造新思潮的产生
第16章 20世纪现代时期
16.1 现代主义的先驱者
16.2 现代主义家具和艺术装饰
16.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设计思潮
16.4 20世纪晚期的设计
第17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室内空间
17.1 亚洲诸国建筑与室内空间
17.2 非洲、拉丁美洲诸国的建筑与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人们就推崇读书,到了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电视、网络各种媒体平台纷纷出现,可这并未减少人们对于读书的热情,读书就是思想的源泉,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读书会使思想的源泉永不干枯。

评分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商品名称: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

评分

从最初的《读者》、《散文诗》、《青年文摘》等一些期刊的订购,到现在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文史哲类的书籍,总之都是些人文类的,买书十几年下来豁然发现自己的书柜已多达六七百册了。男人买书犹如女人上街买衣服,不光是注重样式更注重质量,如果遇到一本品质高、内容丰富,很符合口味的书就像如获至宝一样。

评分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心得体会《教师读书心得》。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评分

大家要做好文学首先要对它有兴趣,懂得并会欣赏文学的美,否则文学与你无关。音乐、书法、绘画也一样,不感兴趣,不会欣赏,再好的艺术也与你无关。其次,文学素养的提高靠平常的积累、思考,所以耐性、悟性要好。“文无定法,大体须有”,这就是所谓的写作章法。多阅读文学作品,多做读书笔记,名家作品的结构和思路就是章法,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掌握章法的过程。最后,要多写多练,多修改。要想写一手好文章,光看、光说不行,会说、会看不会写的很多,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不是一会事。既要自由写作也要有所约束,所以要多让别人给自己提意见,虚心请教,自己多做修改、调整。这样读写结合才不会白读。最后,我给大家谈谈读书态度的问题,读作品时要有敬畏心理,细细品味,切不可马马虎虎,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合的观点大加指责与批评,甚至对作者产生反感。尤其阅读小说尽量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对照。尝试着去接触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与大师同心也”。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效果可能就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专一地研赏一番,定会受益匪浅。

评分

最后说说藏书。喜欢书的人都是求书欲极强的人,他们总喜欢把喜欢的书占为己有,因此收藏书自然成为读书人爱书、恋书的一种嗜好。看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书籍犹如金屋藏娇,夜阑人静目视他们仿佛是在与自己昔日的情人对话,挽手相伴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有震撼更有一种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评分

书买回来自然是需要读的,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读书的速度往往是赶不上买书的速度,直到现在书橱里依然有好几套书还没有与我有过“亲密接触”,有时候越放越不想读了,面对这样的书,自己心里也很愧疚与自责,怪自己当初就不应该草率的买回来,又对人家置之不理。好在我的书八成是都读过的,不然买书只是为了摆设,那就真成为附庸风雅的人了。

评分

评分

很喜欢:..李泽厚1.李泽厚,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很不错,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孔子再评价关于孔子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也许更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时社会变革不很清楚,从而对孔子思想的性质和意义也就众说纷纭。本文无法涉及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而只想就孔子思想本身作些分析,认为其中包含多元因素的多层次交错依存,终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如何准确地把握和描述这一现象,可能是解释孔子的一条途径。本文认为春秋战国是保存着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认为孔子思想是这一空前时代变革中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但由孔子创始的这个文化一心理结构,因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质而长久延续和发展下来。一、礼的特征无论哪派研究者恐怕很难否认孔子竭力维护、保卫周礼这一事实。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那么,周礼是什么一般公认,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本文认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周礼就具有这种特征。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原始氏族的全民性礼仪已变而为少数贵族所垄断另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又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就在流传到汉代、被称为礼经、作为三礼之首的仪礼中,也还可以看到这一特征的某些遗迹。例如仪礼首篇的士冠礼,实际是原始氏族都有的成丁礼、入社礼的延续和变形。例如乡饮酒礼中对长者的格外敬重,如礼记所阐释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人孝弟。可见,孝弟以尊长为前提,而这种尊长礼仪,我同意杨宽古史新探中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种酒会中敬老者的仪式,而且具有元老会议的性质,这在我国古代政权机构中有一定地位。中外许多原始氏族都有这种会议,如鄂温克人在六十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