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相融合,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有人比喻说,佛教出生在印度。生长在中国。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音乐、音韵、雕刻、建筑)、天文、印刷、医药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在中国哲学史方面。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华严宗和禅宗等教派的影响,进而发展壮大,自成体系。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龚自珍等,也都曾深受佛教的影响。千百年来,数千卷的佛教经、典被翻译过来,它影响到我国诗歌、小说的创作。佛寺、佛塔的造型艺术风行各地,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麦积山、龙门等石窟中的雕塑和壁画,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内容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相融合,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有人比喻说,佛教出生在印度。生长在中国。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音乐、音韵、雕刻、建筑)、天文、印刷、医药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在中国哲学史方面。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华严宗和禅宗等教派的影响,进而发展壮大,自成体系。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龚自珍等,也都曾深受佛教的影响。千百年来,数千卷的佛教经、典被翻译过来,它影响到我国诗歌、小说的创作。佛寺、佛塔的造型艺术风行各地,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麦积山、龙门等石窟中的雕塑和壁画,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作者简介
谢路军,山东鱼台人,1993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与宗教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包括: 《善导净土思想述评》、 《中国道教源流》、《道教概论》;合著:《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交流史》、《中国佛教简史》等。主编《宗教发展辞典》、《四库全书·术数》、《人生与道德》等;另有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发表。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1.佛教的起源
2.释迦牟尼佛
3.初转法轮
4.遗嘱四件大事
5.十大弟子
6.三藏圣典结集
7.部派佛教
8.大乘佛教
9.龙树、提婆
10.无著、世亲
11.中观学派
12.瑜伽行派
13.密教的流行
14.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15.佛教初传中国
16.汉明帝梦佛
17.汉译佛典的产生
18.安世高的禅学
19.支娄迦谶的般若学
20.东汉佛教概况
21.戒律始传
22.中国第一僧
23.梵呗的创始
24.康僧会的禅学
25.支谦的般若学
26.“敦煌菩萨”竺法护
27.玄学化僧人竺叔兰
28.帛法祖与《老子化胡经》
29.神僧佛图澄
30.道安及其活动
31.译经大师鸠摩罗什
32.法显的西行求法
33.毗昙和律藏经典的流传
34.江南“贵族佛教”
35.“六家七宗”
36.“解空第一”的僧肇
37.隐居庐山的慧远
38.《涅槃经》和《华严经》
39.“菩萨皇帝”粱武帝
40.真谛的译经成果
41.南朝各家师说
42.北魏、北周灭佛
43.北朝的译经活动和各家师说
44.佛教的石窟艺术
45.隋代帝王与佛教
46.智頡的天台宗
47.吉藏的三论宗
48.信行的三阶教
49.唐代帝王与佛教
50.寺院经济的发展
51.唐代佛教与道、儒的关系
52.佛教对朝鲜、日本的影响
53.玄奘的唯识宗
54.法藏的华严宗
55.慧能的禅宗
56.五家七宗
57.道宣的律宗
58.善导的净土宗
59.“开元三大士”的密宗
60.佛教传入西藏
61.五代十国佛教
62.永明延寿
63.两宋佛教
64.辽金元佛教
65.明代四人高僧
66.清代佛教
67.藏传佛教转世制度的发展
68.近代佛教的基本特点
69.杨文会与金陵刻经处
70.欧阳渐与支那內学院
71.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
72.建国后的佛教发展
73.中日韩三国的佛教“黄金纽带”
精彩书摘
15.佛教初传中国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佛教开始向印度各地以及周围国家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并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特色的教派。佛教在传人中国内地之前,已在西域地区广泛流传。自汉武帝时代开辟对西域的交通以后,西域各国与中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十分频繁,从而为印度佛教的传人准备了条件。
佛教传人前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佛教的传人和流行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首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东汉时期是佛教输入中国内地并在中国社会开始流行的初始阶段。西汉末年,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各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靠篡夺农民起义成果而当上皇帝的刘秀所建立的东汉王朝,代表的是豪强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东汉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自汉和帝(69~105年)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利用职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它们与沉重的赋役和租税迫使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终于官逼民反,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起义最后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成千上万的农民惨死在地主武装的屠刀之下。但东汉王朝从此名存实亡,中原地带陷入了群雄割据、连年混战的局面,广大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这种社会现实有利于宣扬人生无常、众生皆苦的佛教的流行。
其次是思想文化的变化对佛教传播的影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在思想文化界占据统治地位,儒家经学通过宣传天人感应的神学和纲常名教思想来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然而,这种日趋繁琐粗俗的理论到东汉后期逐渐失去了维系统治的作用,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因此,东汉末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一度出现了比较活跃的情况.先秦诸子学说纷纷再兴,其中名法和道家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玄学处于酝酿之中。这种思想文化状况显然为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留下了空隙。
两汉时期社会上盛行的各种方术迷信与东汉时产生的道教等,也都为佛教的流行创造了条件。西汉时,天帝、鬼神、祖先的崇拜和祭祀、卜筮、占星、望气等种种方术,在社会上都很流行,特别是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方术更为盛行。不少方术之士还入朝为官,从县令、太守而至司徒、司空,可谓显赫一时,这必然促使方术之风更加盛行。到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早期教义学说比较简单,仪规戒条也不是很完备。佛教作为比较成熟的宗教传人中国,对道教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无疑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道教最初往往将佛教引为同道.而佛教在初传之时也往往被曲解为道术的一种。这种局面.为佛教的流传与发展创造了一种适宜的文化氛围。
再次是中西方交通的开拓。佛教传人中国内地的路线有海、陆二路。海路的开辟比陆路晚些,因而直到南北朝时才有译经大师经海路来到中国的记载。
……
前言/序言
一口气读完佛教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看着应该是正版的 不错
评分
☆☆☆☆☆
这本书写的很一般,读读就行。
评分
☆☆☆☆☆
朋友推荐的,不知道可否一口气读完。
评分
☆☆☆☆☆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写的很不错,
评分
☆☆☆☆☆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渗透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文学、艺术(音乐、音韵、雕刻、建筑)、天文、印刷、医药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在中国哲学史方面。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华严宗和禅宗等教派的影响,进而发展壮大,自成体系。近代的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龚自珍等,也都曾深受佛教的影响。千百年来,数千卷的佛教经、典被翻译过来,它影响到我国诗歌、小说的创作。佛寺、佛塔的造型艺术风行各地,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麦积山、龙门等石窟中的雕塑和壁画,更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评分
☆☆☆☆☆
心不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早已俘虏了不少同学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太强调功利性。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的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会有趣吗?还是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看来,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评分
☆☆☆☆☆
会对话,可以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可以认识孔子和庄子,可以认识屈原和文天祥。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可以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可以了解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经过多年努力,我们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评分
☆☆☆☆☆
不错,了解佛教历史。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