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泉 等 著
图书标签:
  • 仿古建筑
  • 园林工程
  • 工程量清单
  • 计价
  • 建筑工程
  • 园林景观
  • 工程造价
  • 古建筑
  • 施工
  • 清单计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099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4244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系统地论述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占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2007年版),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集理论与实务为一体,体系完整,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作为从事工程估价的相关人员的实用工具书,也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目录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1.2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综述
1.3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1.4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介
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项目的造价构成
2.1 建设项目总价的构成
2.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费用构成
2.3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费用计算
2.4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
3 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
3.1 园林仿古建筑
3.2 园林景观工程
3.3 园路、园桥、假山工程
3.4 绿化植物
4 工程计量
4.1 工程计量的基础知识
4.2 工程量计算原理与方法
4.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4.4 《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5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计价原理
5.1 工程承包成本的构成要素
5.2 资源消耗量的测定
5.3 施工资源价格的确定
5.4 相关费用的测定
6 《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及其应用
6.1 《计价表》概述
6.2 《计价表》的编制
6.3 《计价表》的应用
7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编制
7.1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的招标与投标
7.2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7.3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标底价格的编制
7.4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投标报价的编制
8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8.1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8.2 工程施工合同的管理
8.3 风险管理
8.4 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
8.5 工程索赔
9 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的应用
9.1 工程计价电算的特点
9.2 计算机在工程计价中的应用体现
9.3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附录
附录一 某小区景观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示例
附录二 某园林仿古建筑工程计价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 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
  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计价方式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以便合理地确定和有效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一直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的制约,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计价方式,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正是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计价方式变革的结果。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
  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加深的,所以,人们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是和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此时,全国面临着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工作。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用好有限的基本建设资金,我国引进了前苏联一套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同时也为新组建的国营建筑施工企业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
  1.1.2 概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化
  为加强概预算的管理工作,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先后成立了预算组、标准定额处、标准定额局,1956年单独成立了建筑经济局。概预算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建设资金的合理和节约使用,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个时期的造价管理只局限于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管理,是一种较粗略的宏观管理。
  1958—1966年,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算部门被精简,设计单位概预算人员减少,只算政治账,不讲经济账,概预算对投资控制的作用被削弱,投资大撒手之风逐渐滋长。尽管在短时期内也有过重整定额管理迹象,但总的趋势并未改变。
  1966—1976年,概预算定额管理遭到严重破坏。概预算和定额管理机构被撤销,预算人员改行,大量基础资料被毁。定额被说成是“管、卡、压”的工具。1967年,原建工部直属企业实行经常费制度。工程完工后向建设单位实报实销,从而使施工企业变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这一制度实行6年,于1973年1月1日被迫停止,恢复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施工图进行预算结算的制度。

前言/序言

  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 2003)国家标准,从2003年7月1日开始执行。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职能的转变,有利于规范市场计价行为、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同时对全面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须与各地区的计价表相结合,而我省的园林绿化工程计价表一直未能颁布实施,所以对计价规范的应用也未能深入。现在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已正式颁布,并从2007年12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因此,如何让工程造价人员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个系统的认识,并能结合规范,尽快理解和应用新颁布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成为编写本书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书系统论述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对传统的定额计价与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作了全面的比较。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下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
古韵新风: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本书并非关于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而是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追溯其历史演变,解析其文化内涵,并审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我们将一同穿越时空,领略那些凝聚着智慧与匠心、承载着中华民族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的古老建筑与园林,感受它们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第一篇:千年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魂魄 第一章:建筑之根——文明的基石与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最直观的物质载体,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凝结。本章将追溯中国建筑的起源,从史前时代的穴居、巢居,到新石器时代的夯土技术和木构架的初步形成,揭示早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改造自然的智慧。我们将重点关注夏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光辉如何映照在宫殿、庙宇的宏伟轮廓之中,礼制建筑的出现如何奠定中国建筑的等级秩序。 第二章:形制之变——等级秩序与地域风貌的交织 从秦汉的磅礴大气,到魏晋的空灵飘逸,再到隋唐的辉煌壮丽,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本章将深入剖析不同朝代的建筑特点,例如秦汉时期宫殿建筑的宏大规模与严谨布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的兴盛及其带来的印度建筑元素的影响,以及隋唐时期“盛唐气象”在建筑上的集中体现,如长安城的规划、宫殿的规模和装饰的繁复。 我们将着重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制,如单体建筑(宫殿、庙宇、住宅、塔等)和建筑群(宫殿建筑群、陵墓建筑群、宗教建筑群、园林建筑群等)的构成要素和组合原则。特别要解析“斗拱”这一独具匠心的构件,它不仅是重要的结构支撑,更是中国木构建筑艺术的灵魂所在,其复杂的变化与精美的雕刻,展现了古人的巧思。 地域文化对建筑形制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从北方的粗犷厚重到南方的灵巧秀美,从黄河流域的方正规整到江南水乡的曲折婉转,地域的差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建筑实例,如北京四合院的严谨规整,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粉墙马头墙,岭南建筑的通风透光、高台斜脊,来展现这种地域特色。 第三章:结构之妙——以木为骨,以土为魂 中国传统建筑最核心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木构架体系。本章将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木构架的原理,包括柱、梁、枋、檩、椽等主要构件的功能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我们将解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的木构架结构形式,理解它们如何支撑起庞大的屋顶,并将建筑的荷载均匀传递到基础。 同时,我们也关注非木构部分的精妙之处。例如,砖石结构的运用,尤其是在城墙、桥梁、塔等大型建筑中。夯土技术在早期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后来在建筑基础和墙体中的改良。瓦作、抹灰、彩画等装饰性构件,不仅起到保护建筑的作用,更赋予了建筑丰富的色彩和艺术生命。 第四章:装饰之韵——意蕴深远,巧夺天工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绝非简单的堆砌,而是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审美理念。本章将聚焦于建筑的彩画、雕刻、雕塑、琉璃瓦、花窗等装饰元素。我们将解析彩画中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不同风格及其象征意义,如龙凤的吉祥寓意,花鸟鱼虫的自然情趣,山水人物的写意精神。 屋脊上的吻兽、脊兽,不仅是构件,更是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的体现,它们有着驱邪避灾、祈福纳祥的寓意。木雕、石雕的题材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花鸟虫鱼、吉祥图案,无不蕴含着古人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追求。花窗的精巧设计,既满足了采光通风的需求,又以其繁复多变的图案,营造出“隔而不离”的朦胧美,宛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第五章:哲学之光——天人合一与和谐至上 中国传统建筑的背后,是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本章将探讨“天人合一”的理念如何在建筑中体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例如,建筑选址的“风水”理论,讲究依山傍水,藏风聚气,力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园林建筑更是将这种理念发挥到极致,将自然山水浓缩于方寸之间。 “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也深刻影响着建筑的布局和色彩。建筑的朝向、空间的组织、色彩的搭配,都力求达到平衡与和谐,体现出一种宇宙的秩序感。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也分别在宫殿的威严、道观的清幽、佛寺的庄重中得以体现。 第二篇:山水意境——中国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 第六章:园林之魂——咫尺之内,别有洞天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诗意化表达,是东方审美情趣的极致展现。本章将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它不同于西方规整对称的几何式园林,而是以写意山水、寄情于景为核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我们将探讨园林的主体构成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其中,山石的堆叠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点睛之笔,一块奇石、一座假山,都能营造出气势磅礴或婉约秀丽的山水意境。水体作为园林的灵魂,或湖泊、或池沼、或溪流,与山石、建筑相互映衬,增添了灵动与生机。 第七章:移步换景——空间布局的诗学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堪称空间艺术的典范。本章将重点解析园林的空间组织原则,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借景”、“框景”、“障景”等手法。通过曲折回廊、漏窗、叠石等元素,巧妙地分割和组织空间,使游人在园中行走,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感受到无穷的韵味。 我们将剖析几种典型的园林类型,如皇家园林的宏伟壮丽,私家园林的雅致精巧,寺庙园林的清幽宁静。以苏州园林为例,将深入解读其“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的空间处理技巧,以及精美的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木竹石的巧妙搭配。 第八章:景物之语——山石、水体与植物的对话 山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深入研究山石的种类、形状、纹理及其堆叠技法,如何模仿自然山峦的形态,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如太湖石的瘦、漏、透、皱,昆石的玲珑剔透。 水体是中国园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视觉的焦点,更是生命的象征。我们将探讨水体在园林中的多种形态,如湖、池、溪、井,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更是将自然之美引入园林,如松柏的坚毅,竹子的气节,梅兰的清雅,荷花的圣洁,它们与建筑、山石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写意画。 第九章: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园林中的建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空间。本章将分析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如“依山就势”、“临水而建”、“曲折回廊”、“院落组合”等。亭、台、楼、阁、榭、廊、桥等建筑形式,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观景的场所,也是构成景致的重要元素。 我们会深入探讨建筑与山石、水体、植物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衬托、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可游、可居、可赏”的艺术空间。例如,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廊架蜿蜒于山石之间,水榭临水而建,都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十章:意境之境——文人情怀与哲学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物质的景观,更是文人情怀、哲学思想的载体。本章将探讨园林中蕴含的“诗、书、画、园”一体的艺术理念。文人墨客在园林中寄情山水,以景抒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 “山水寄情”、“隐逸情怀”、“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园林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人们精神寄托和情感升华的空间。我们将通过对一些著名园林的解读,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寓意。 第三篇:当代传承与未来展望 第十一章:传统之鉴——古建园林的精神价值 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本章将探讨传统建筑与园林的精神价值,它们所代表的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与审美情趣。我们将反思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如何对待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十二章:创新之路——古韵与新风的融合 面对新的时代需求,传统建筑与园林并非只能停留在过去。本章将审视当代中国建筑与园林领域在传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实践。从新中式建筑的崛起,到现代园林对传统元素的借鉴与转化,我们将分析如何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时代活力的作品。 第十三章:保护与发展——挑战与机遇 保护与发展,是当前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章将探讨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旅游业发展等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珍贵的历史建筑和园林遗产,同时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审视相关的政策法规、保护理念,以及一些成功的保护与活化案例。 第十四章:未来构想——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将走向何方?本章将提出一些关于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构想。如何通过教育、研究、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古建修复与园林设计?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讲好中国建筑与园林的故事?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走进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艺术殿堂,感受它们跨越时空的魅力,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思考它们在当代的价值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共同为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多年在古建筑修复与园林景观领域摸爬滚打的造价师,我对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入,但仿古工程的特殊性总能带来新的挑战。传统建筑的构件往往依赖手工技艺,其工序复杂度和材料损耗率远高于现代清水混凝土结构。因此,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措施项目”和“专业分包”部分的处理方式。比如,为了保护现场古树或进行文物保护性施工所产生的额外费用,如何将其合理地纳入清单报价体系中?又比如,涉及到传统木作的榫卯连接、灰浆的配比和批荡工艺等,这些隐蔽工程的计量与计价标准是如何确定的?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超越一般建筑工程计价的视角,深入挖掘仿古工程独有的风险和成本要素,并提供一套成熟的、能经得起甲方审查的计价策略。如果能有关于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工程造价平衡”的讨论,那就更具参考价值了。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很多号称“专业”的计价书籍,其内容往往停留在对现行定额条文的简单摘抄和重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分析和创新应用。我对于《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抱有的最大期望是,它能提供一种与时俱进的计价理念。随着BIM技术和数字化施工管理在建筑领域的普及,仿古工程的工程量获取是否也能借助更先进的手段?这本书是否探讨了如何将传统的手工测量转化为基于三维模型的精确计算,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曲面和异形构件时?如果作者能够结合最新的造价管理趋势,探讨工程量清单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例如在招投标阶段的风险预判和施工阶段的变更控制,那就完全超越了一本普通的计价手册的范畴。我希望它是一本能引领我们思考如何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精准把握和传承传统建筑艺术的重量的参考书。

评分

我对这类专业书籍的阅读体验往往很挑剔,关键在于作者是否能将复杂的理论与鲜活的实例进行有效的融合。对于《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这样的书名,我最关心的就是它在处理清单项编码和特征描述上的专业度和细致程度。仿古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很多构件往往是“一物一议”,标准化的清单很难完全覆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灵活的、可扩展的清单编制框架,例如,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或地域风格的建筑特色,如何调整定额套用或补充措施项目。如果书中能配有大量详实的图纸实例,并附带详细的工程量计算步骤和取费依据的解析,那绝对是上乘之作。单纯罗列现行规范的条文对我来说价值有限,我更看重的是作者在实际操作中提炼出的“潜规则”和“经验之谈”,这些才是真正能帮我们避免后期结算纠纷的“护身符”。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尤其是徽派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布局艺术,对于其中的亭台楼阁、水榭曲廊的工程造价计算感到颇为困惑。这些建筑往往追求意境的表达,很多结构构件并非为了单纯的承重而存在,其美学价值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是计价时必须考量的核心因素。《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如果能提供一套针对园林小品、花窗、漏景等非标准构件的量化分析模型,那将极大地方便我的工作。我需要了解的是,如何将“精雕细琢”转化为具体的“工日”和“材料消耗”,而不是仅仅依靠经验性的系数进行粗略估算。特别是涉及到传统材料,如特定产地的石材或珍贵木材的采购、运输和现场加工损耗,这本书是否能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明确的计价边界,让我能够清晰地向业主解释每一分钱花在了哪里,以体现工程的真实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是《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我最近在研究这个领域,非常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书籍。我手头上已经有一些关于建筑工程计价的基础资料,但一涉及到仿古建筑和园林工程这种专业性强、细节繁多的领域,就感到力不从心。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不仅仅是罗列规范和定额,而是能真正结合实际案例,教会我们如何准确地量化那些看似难以捉摸的“古韵”和“意境”所对应的工程量。例如,仿古斗拱的榫卯结构如何精确计算用料和工序,假山叠石的虚实结合如何确定工作面和运输难度,这些都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果这本书能深入剖析这些难点,并给出清晰的计价逻辑,那对我们从事相关设计或施工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个实战指南,指导我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也能在现代的造价管理体系下,合理、公平地进行成本控制与结算。

评分

,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

评分

评分

《j仿古建筑p与园林v工程工程量清单D计G价》(李泉,N等)【摘要 书评X 试b读】- g图书

评分

这买书很方便,有时在附近仓库,不用别的仓库配货的话,下单第二天就收到了。

评分

好!!!!!!!!!!!!!!

评分

《j仿古建筑p与园林v工程工程量清单D计G价》(李泉,N等)【摘要 书评X 试b读】- g图书

评分

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系统地论述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占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2007年版),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集理论与实务为一体,体系完整,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作为从事工程估价的相关人员的实用工具书,也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50500-2003)国家标准,从2003年7月1日开始执行。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计价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职能的转变,有利于规范市场计价行为、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同时对全面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须与各地区的计价表相结合,而我省的园林绿化工程计价表一直未能颁布实施,所以对计价规范的应用也未能深入。现在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已正式颁布,并从2007年12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因此,如何让工程造价人员对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个系统的认识,并能结合规范,尽快理解和应用新颁布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成为编写本书的出发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书系统论述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知识、费用组成及计价原理,介绍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背景知识,对传统的定额计价与现行的清单计价模式作了全面的比较。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2007年版的江苏省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计价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清单、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同时对仿古建筑与园林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条件下的造价管理作了必要的阐述。,1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计价方式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以便合理地确定和有效控制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一直是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特点的制约,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计价方式,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正是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工程计价方式变革的结果。1.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史人们对工程造价

评分

经典就是经典啊很好哦

评分

《j仿古建筑p与园林v工程工程量清单D计G价》(李泉,N等)【摘要 书评X 试b读】- g图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