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季諸子之經世思想,康熙時代之硃學,論清代經學,乾隆時代之士林佛學,清代公羊學之演變等等。
精彩書摘
謂非蔽也。蓋先王禮製之大備,不盡傳於後世。其僅存者,又頗為傳記散亂,迷失本旨。學者非能究觀義理之原,精思而默識之,固無由達其惹。儀法度數之等,雖頗備具,然非積德於躬,誠溫於外,亦莫能稱其情。故不特知其義者之難,而襲其文以行之者之尤難也。此謂法度之行,要在稱情,而稱情即道德之錶現。故劉氏之書禮與會公同一蹊經也。乃自違其誌曰:
區區之愚,竊思取禮製大端,若祭祀、朝聘、燕饗,冠昏,鄉射、喪紀之屬,據經援傳,薈萃羣雷,而頗抉發其精意,為禮經發微一書,以著聖人之所以體性達情,經世宰物之大經大法,亙萬世而不可易者。至若周之叔季,及漢唐以來,僭竊苟簡、緣飾塗附,疏漏雜揉之製,與夫秦漠間傳記雜違及後儒論纂失旨、繁碎支離、乖戾悠謬之說,所以蠢壞人心,蕩夫風敎之故,亦皆縷析條辨,為或問以附之。期以羽翼聖經,扶植人紀,延墜緒以詔諸無窮。而「禮經發微」之微意,欲在「創一代之製」:
執先王之禮,不審其時、度其德,而強後世以必行,不可也。取後代沿襲之似,塗飾膠附,以為能閤古人之轍,不可也。蓋凡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禮。禮之興替視其德。德厚者,禮從而隆;德薄者,禮從而汙,上者神閤焉,次者文具焉,其下則苟而已。故善法免王之禮,惟其德之宵,而不必其跡之同也。後世倘有王者,得禮經之精惹,化裁變通,以成一代之製,而繼周傢之盛,苟協於中,何必古人。惜乎劉氏謝世亦早,所謂「禮經發微」者,亦成虛願。
會公另一摯友郭嵩燾,嘗與公同時間道於唐鑒,從事於理學。當太平軍之入湘也,避亂山居,讀王船山禮記章句而好之,途復研討禮學,著禮記質疑。嘗謂習禮者必須通其意:
漠書藝文誌:帝王質文,世有損盆,至周麯為之防,事為之製。班氏之論偉矣,而非禮之原也。三代王者之洽,無一不依於禮。將使習其器而通其意,用其文以緻其情。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何謂禮意?郭氏曰:
夫三代典禮未易行之後世,而聖人固曰從周。為夫大體明備,垂法萬世,放而皆準。苟知其意,則今日所行,何一非周禮之遺哉。不知其意,則亦具文而已。其於宏綱大用,一皆滯固不可通。是故禮者,人情物理之所不能違也。知其不可違也。範圍麯戍,斯禮意也。
禮既為「人情物理之所不能違」,故其用在「節理性情」:
先王製禮,所以經緯人倫,宣昭政化,而寓其用於儀文度數之繁。自朝廟燕饗之大,器用服食之微,皆為之取象於天,因財於地,類彆人物,節理性情。其精意流行於人心,而其繁縟之文,廣博之用,散見禮經。
……
前言/序言
清代思想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上麵的粗糙勾勒必然是非常片麵和錯誤甚多的,但是也可以看齣近代中國的復雜性,早年的研究大都隻注意到外在的西方影響,而很少看到諸種運動的內在性。文化是不可能截然斷裂的,因為文化是由人構成的,而人的生命如何可能抽刀斷水。近些年似乎有學者開始把近代研究的目光迴溯到整個清代乃至晚明,這種努力是異常睏難的,因為僅僅迴溯到晚明恐怕還遠遠不夠,如果不能對整個中國曆史、思想史有宏闊深刻的把握,就難以在近代波瀾壯闊的大漩渦中抽絲剝繭,理清紛亂的韆頭萬緒。更何況還有西方思想的更廣闊的大背景。
評分
☆☆☆☆☆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評分
☆☆☆☆☆
陸先生此書新齣不久,略翻一二,覺大好,引其序於此。
評分
☆☆☆☆☆
書挺厚,竪排繁體,感覺很不錯。
評分
☆☆☆☆☆
春宜讀詩,鼕宜讀史。 黃昏宜讀情書,清晨宜讀外語。 月下宜讀西廂,半夜宜讀聊齋。 讀教材宜考前,讀晚報宜浴後。 讀唐詩宜坐,讀宋詞宜臥。
評分
☆☆☆☆☆
內容方麵我還在閱讀中,但感覺很好。畢竟思想史的研究是需要研究的基礎。
評分
☆☆☆☆☆
評分
☆☆☆☆☆
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