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浙江天台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为了忘记的集体记忆》《呐喊与流言》《香港短片小说初探》等。自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嘉宾。
《越界言论:许子东讲稿(第3卷)》平时神马浮云只言片语闲谈聊天也不觉得,突然从网页上抄下来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后怕……子东何德何能,如何有这般知识能力,怎么有这样的文化资格,哪里来这等政治勇气,来谈论这么多这么广泛的重要敏感复杂的话题?涉及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教育及心理、性别、医疗……而且还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好像很有看法?这第三卷,只能称之为“越界言论”。“越界”的意思,一是从学术研究越界到电视传媒,是从学者工作越界到公民议论;二是书中言论很可能挑战、冲击、违反了某些界线。什么界线?却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而且常常在变化之中。所以“越界”与否,因时因地而不同。巴蜀烈女、周正龙、打酱油、大阅兵、土地流转、艳照门、中国足球、红十字……我的兴趣也许“与时俱进”,但我的思想一如既往。前面说的言论可能“越界”,因为“界线”常变,无法也不想迎合,所以能够问心无愧的,也只有不合时宜地“固执已见”了。
本卷中有两篇《方言与政治》、《批判黄段子》,一字不差收录了每期半小时的全部电视谈话内容。《方言与政治》我还逐段加上事后的注解,诠释我和窦文涛、梁文道即兴谈话的现场气氛、潜台词及事后反省。作为一个普通案例,可以分析“锵锵三人行” 这个中国历时最久的电视谈话节目的生产过程。
本卷还收入了我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和王蒙、陈丹青、王跃文、刘索拉、吴淡如、查建英等很多文化人的对话。十年来电视屏幕里出现的那么多忧国忧民、风花雪月的意见,也许言论是我的,但话题是电视台编导定的,编导又参考了网络上的热点和网民的意见。所以,归根到底,前面抄录的这很多标题看法,其实是和电视台编导、网站与网民以及这么多朋友,尤其是和文涛、文道一起“共创”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感伤,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义愤,生活在这个时代,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是个人独特拥有,有多少是时代的压模。因此,这放在卷末的“自己的故事”,倒成为这本论及政治、社会、情欲、文艺的言论集的一个具体真实的注解。
##太搞笑的都不是做学问的人, 我记得董时进的小辈形容他, 以前家里过节, 只要董时进一走, 就马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位大牛学者身上也有着解HIGH的气质阿。相较之下许老师活泼多了, 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学者, 说的笑话一样也很难笑。
评分##前面的杂文锵锵零零碎碎的都有些,有些是看过的加了些评论,最好看的还是后面的自传,想想那个时候真的跟现在没法比,总听我爸说我生活在了这样好的一个年代,衣食无忧的,看了之后想想,生活在那是未尝不是个好的事情,知青下乡,那时候看书一本能吃得很透,现在浮躁的已经完全没有了这种感觉,同龄的人个那个时代一比,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在20岁的这个年龄段除去接触下社会而不是沉浸在大学这种象牙塔中,对世界观的改变真的是很有作用,年轻就应该多闯闯啊。
评分 评分 评分##因为有很多内容是根据《锵锵三人行》上的谈话整理出来的,所以很好看,也颇有文人风骨。就是感觉许子东无论是写文章还是说话都带有一些上海男人的那种小家子气,不够过瘾。
评分##看了一段时间烂书攒人品,终于迎来一本好书。“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评分 评分##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的言论集。大部分经过了本人的整理,比直接文本收录强多了。另外书末收录的回忆性质的《自己的故事》,颇有趣味,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