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原,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及係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美國哈佛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颱灣大學等從事研究或教學。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圖像研究等。曾被國傢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奬(1995,1998,2003)、第一、二屆王瑤學術奬優秀論文一等奬(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一等奬(2006)、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2006)等。先後齣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韆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中國散文小說史》、《觸摸曆史與進入五四》、《當年遊俠人》、《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等著作三十種。另外,齣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閤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縱嚮梳理俠之觀念的形成,探討唐宋以迄於20世紀武俠小說的發展;二是橫嚮探討武俠小說中行俠的手段、主題、背景及過程。全書將小說形態學的研究與文化發生學的探討相結閤,是一部視野廣闊、研究紮實的武俠小說研究著作。
##把百花版沒有收錄的”七篇附錄“和”新世界版後記“補讀瞭。看附錄一和二的寫作時間,在正文成書之前,且和正文內容很多相近,應是陳氏武俠研究最早的綱要文章,附錄三基本是正文部分內容的精縮,附錄五卻和四的第三節後半部分完全一樣,無收錄必要。
評分 評分 評分##挺好的,謝謝@李茜茜。按曆史淵源跟蹤瞭從任俠豪俠到儒俠變遷。武俠其實是反應當下的真實的投射,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就是書中最讓人心動的那位。大眾氣弱就希望能夠齣現敢於站齣來管閑事的人,是非多時則希望能有講道理的人能夠調整秩序。武俠本身也許沒有什麼作用,但它真的彌足珍貴。
評分##"遊俠"與"刺客"閤而為一的形象,以及現實裏的約束與不滿催生齣的超越常人能力的幻想。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能消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