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1936年—2021年)
耶魯大學曆史係斯特林講席教授,曾任美國曆史協會會長。代錶作:《王氏之死》《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康熙》以及《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等。曾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奬(2017)、古根海姆奬和麥剋阿瑟奬。
清代郯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東小縣,默默無聞,但多災多難。婦人王氏,一個疑案記錄中曇花一現的受害人,在飄雪紛紛的夜晚,慘死於丈夫之手。
利用縣官迴憶錄、地方縣誌與《聊齋誌異》,史景遷還原瞭17世紀末這個邊緣縣城的生存樣貌:普通百姓掙紮於戰亂、貧睏和地方暴力中,沒有官場人脈幫忙應對,也沒有強大的宗族可以倚賴;無名女性沒有法術和金錢做靠山,婚姻可能是毫無歡樂的陷阱,輿論與道德的糾纏隨時將她們置於死地。
穿梭於聊齋的幻夢與郯城的苦難之間,他們在崩解的現實中,苦求肉身與道德的基本生存,在亦真亦幻的誌怪故事中渴望正義的降臨。這是一個有關幻想、肉欲與不安的故事,是對當時的郯城恰如其分的注解。在人鬼莫辨的世界,人們詳實而真切地體味命運的尖厲。
##正如史景遷本人在前言中所說,這本書聚焦於1670年代山東郯(tan二聲)城四個小而具有衝突的事件:郯城的産業結構和稅收、遺産給寡婦彭氏引來的禍端、王三犯罪集團的覆滅以及婦人王氏私奔後返傢被夫所殺一案。所謂“小”是相對於大的曆史背景而言的,正如副標題所昭示的一樣,作...
評分##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史景遷在其代錶作《王氏之死》(The Death of Woman Wang)中描繪瞭中國清代初期山東郯城的社會現狀,既有鄉村屬性又有地方特色,生動地再現瞭當時民眾的生活風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於兩個方麵:其一,由1673年馮可參主編的《郯城縣誌》,郯城知縣黃六鴻的迴憶...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