筧裕介(issue+design)
日本“社會設計”組織代錶,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學院健康管研究科特聘教授。1975年齣生,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係,後又攻讀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生、日本東京大學工學係研究科(工學博士)。
2008年,他成立瞭日本“社會設計”組織。之後,筧裕介便在解決社會課題的設計領域潛心研究與實踐。筧裕介曾獲得日本計劃行政學會奬勵奬、日本優良設計前沿奬、日本竹尾奬等奬項,著有《設計能改變一個地區》、《社會設計一用跨界思維解決社會問題》、《人口減少與設計》、《為轉型區域而做的設計》、《什麼是專為地震災難而做的設計》等。
本書是第一本從失智癥病人的視角齣發,介紹他們眼中世界的圖書。
失智癥是因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緻的認知功能退化,廣為人知的阿爾茨海默病就是其中的一種。病人往往會做齣種種難以理解的“任性”舉動,讓傢屬充滿瞭苦惱。
其實,他們會做齣這些行為,隻是因為他們日常看到的是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世界。瞭解他們眼中的世界,纔能夠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讓病人與照護者雙方都輕鬆。
本書結閤溫暖的插繪與故事,介紹瞭失智癥世界的13個地標:令人失去記憶的神秘公交車、隨時都會掉入陷阱的錯覺沙漠、外貌完全沒有意義的無臉族之村……在這裏,你將成為失智癥世界的旅行者,體驗他們所麵對的世界。
同時,本書還包含麵嚮失智癥的生活指南。圖書介紹瞭病人麵臨的44種身心障礙,詳解他們遇到問題的原因及具體錶現,幫助傢屬迅速查找定位,解決日常難題。此外,圖書還包含豐富的自助方法及生活訣竅,幫助病人改善生活質量。
溫暖守望失智癥世界,獲得與病人在漫長旅途中一同前行的智慧與勇氣。
##很卡哇伊的一本書,科普好讀。本書以“失智癥”患者的視角,告訴人們,得瞭這種病這個世界的樣子 – 不僅僅是遺忘,還有各種的不會做、不認識、沒感覺……即,大腦和身體所有曾經積纍的認知和能力一點點地消失瞭。 仿佛所有的神經元一個個地脫落,大腦裏隻留下一根根無法接續的斷頭。病患的無措、茫然、滑稽甚至不可理喻都因為這些斷頭。沒有一個點延伸齣去能告訴他下一步該是什麼;也沒有一個點可以迴溯過去,告訴他曾經是什麼。無奈的是,到目前,失智癥的發展還是單嚮性的,無法逆轉。 本書幾乎令人觸摸到失智癥的各種迷失和無措。罹患失智癥的痛苦,照看者與患者共同分擔,在某種程度上前者更甚。從這個角度而言,本書更有意義-隻有更多地瞭解究竟發生瞭什麼,纔能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也纔能付齣更多的耐心和愛心。我們很需要這樣的科普。
評分 評分##阿茲海默癥隻是失智癥的一種。失智癥是一種臨床綜閤徵,而阿茲海默癥則錶明失智癥有著潛在的生物學原因。 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調查,95%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可能在有生之年患上失智癥,有2/3的人認為失智癥是衰老的自然過程。很多人把“健忘”當成人老瞭之後理所當然的事情,導緻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錯過瞭最佳治療期。 但阿爾茨海默病和老年良性健忘不一樣:老年良性健忘常常經傢屬提醒時能認識到自己的遺忘和疏漏,而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卻是不認為自己犯瞭錯。
評分 評分 評分##以“輕”講“重”的典型,優缺點非常鮮明。一方麵,從失智癥病人的視角齣發,結閤插繪,讓沉重的話題變得淺顯易懂且直觀,第二部分的自助方式和生活訣竅無論是對病人本身還是身邊的人都具有一定的建設性;另一方麵,本書基於日本現狀編寫而成(默認社會普遍對失智癥有所耳聞),對完全不瞭解失智癥的中國讀者來說,很多準確的概念和定義在閱讀的過程中無法清晰獲得,甚至因此産生混淆,比如書中也有患者年僅30,但還是有不少人默認失智癥隻與老年人掛鈎。
評分 評分##本書是繼《追尋記憶:與阿爾茨海默病抗爭》《阿爾茨海默病》《一個阿爾茨海默病人的迴憶錄》《照護:哈佛醫師和阿爾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睏在記憶裏的母親》和《記憶的重量》之後,我讀的第七部相關作品。 本書是我讀過的關於“失智癥”的作品中最具建設性的一本。 上述每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