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衡,1945年生,廣西桂林人。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博士,曾執教於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現任四川大學符號學-敘述學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及符號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著有《苦惱的敘述者:中國小說的敘述形式與中國文化》《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廣義敘述學》《趣味符號學》《沙漠與沙》等。
《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是一部關於敘述學的理論著作。敘述學是一門條理相當分明的學問,但經過瞭一百多年的研究,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這門學問纔逐漸成熟。而作為其齣發點的幾條公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纔有人點破。趙毅衡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體悟,得齣其中最基本的一條公理:不僅敘述文本是被敘述者敘述齣來的,敘述者自己,也是被敘述齣來的——不是常識認為的作者創造敘述者,而是敘述者講述自身。在敘述中,說者先要被說,然後纔能說。
敘述學的學科發展特點是反嚮積纍,先有很多學者研究個彆題目,然後形成一個個體係,最後纔在後結構主義者的拆解下逐漸顯現齣公理。本書的討論在後瞻的基礎上,有著更為係統、整齊的闡述。
##本書的書名其實是一個很深刻的語言學洞見,即本維尼斯特所說“‘我’是正在陳述含有我這一語言載體的當下話語時位的個體”,本維尼斯特對於敘事學的影響很多人都沒有關注到,大傢隻看到結構主義對於索緒爾的接受,而忽視瞭梅耶以及本維尼斯特對於羅蘭巴特等人的影響。本維尼斯特的另一重要的理論資源就是他對於述行語的考察,而且他和牛津學派是有討論的。這也是法國理論中語言維度的支柱所在。從語言學入手再看敘事學纔是正途,韋恩布斯那套其實算不上什麼敘事學,隻能說是某種敘事理論而已。
評分 評分##本書的書名其實是一個很深刻的語言學洞見,即本維尼斯特所說“‘我’是正在陳述含有我這一語言載體的當下話語時位的個體”,本維尼斯特對於敘事學的影響很多人都沒有關注到,大傢隻看到結構主義對於索緒爾的接受,而忽視瞭梅耶以及本維尼斯特對於羅蘭巴特等人的影響。本維尼斯特的另一重要的理論資源就是他對於述行語的考察,而且他和牛津學派是有討論的。這也是法國理論中語言維度的支柱所在。從語言學入手再看敘事學纔是正途,韋恩布斯那套其實算不上什麼敘事學,隻能說是某種敘事理論而已。
評分 評分 評分##敘述理論的關鍵問題在於,在同一層次時無法深入瞭解這一層次。所以敘述行為實際上比被錶述齣來的文本高齣一個層次。可是還有一個自涉的悖論即:敘述行為能敘述一切,就是無法敘述敘述行為本身。沒有讀者的敘述,隻是潛敘述。羅蘭.巴特曾提齣兩種敘述文本類型,一種是傳統式的“可讀式的”敘述文本,他說這種文本就好像杏子,哪怕浮泛閱讀也能到找意義的內核。另一種現代性的敘述文本是“可寫式的”,就好像洋蔥,有很多意義層次,但是卻找不到一個固定的意義內核。以現代文學批評的眼光,並不存在有確定意義的文本。從更為宏觀的角度衡量,世界就是一個大的文本世界,符號的邊界即是世界的邊界。在杳無崖際的符號世界裏,我們卻能感知到符號所傳遞的感情。內模仿說昭示著現實世界之於文本世界的模仿。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