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邦彦(Kunihiko Kodaira,1915—1997),日本数学家,生前被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处任教授,在调和积分理论、代数几何学和复分析几何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1954年获菲尔兹奖,1957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文化勋章,1984年获沃尔夫奖。著有《微积分入门》《复分析》《复流形理论》《惰者集:数感与数学》《几何世界的邀请》等。
本书是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与沃尔夫奖得主小平邦彦先生的亲笔自传。作者以成长历程为线索,用反思的视角梳理了自己如何学习数学、走上数学研究道路的经历,再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细腻思索与感受,以及在数学研究中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深入思考。本书语言凝练、行文流畅,是了解小平邦彦先生的数学思想体系与日本数学发展脉络的珍贵资料,对深入理解数学、数学教育也具有深刻启示。
##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在阅读中可以看遍人间百态,可以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知识,而且做又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过程。 我常常想如果能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自传,将会使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当然这个重任可能要等到我年龄更大些的时候来完成。 最近看了一位著名数学家的自传——...
评分 评分##大师说话总是透露出牛逼
评分##本书作者是1954年日本第一位获得菲尔兹数学奖得主小平邦彦的自传,他的数学成就主要在验证黎曼曲线领域,他父亲是日本30年代的经济部长,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除了婴幼儿阶段喜欢数豆子、认识到家里的母狗对于数量观念不强以外,本书未多提及小平邦彦童年的数学天赋,倒是他十分强调儿童基础教育,他认为如读写能力等个人素质是需要童年阶段认真培养,且需要重视一些成年后难以习得的技能。但是有些技能是不分早晚的,比如厨艺等等,故而教育需要安排轻重缓急。作者花大量的篇幅提及父母对他在古典音乐层面的熏陶,大量花时间去听日本新响乐团的演出,包括鲁宾斯坦、肯普夫、莫里塞维奇等人的现场,对比大师现场的区别。以及自己后来去普林斯顿深造时,与夫人加入普林斯顿大学乐团,聆听塞尔金、古尔德的演出,并让克罗尔四重奏的首席教女儿演奏。
评分 评分##2022年4月12日读毕,一本数学家的传记,有利理解小平邦彦的成长过程。其一,小平邦彦很幸运,经历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1949-1967)、日本的黄金时代。其二,小平邦彦认为数学研究就是用纸和笔发掘出来大自然内在的数学规律,学科发展的基础(根部)是酝酿巨大创新的关键所在。其三,学问取决于自学思考能力,可以通过抄写数学来理解数学的内在结构。其四,美国的硕士入学考试容易,但是中间有资格考试口试,由五位专家提问数学的方方面面,最后还有学术口试。博士教育则是由导师出题,博士解答。其五,美国老师的薪资九个月是教学薪资,另外三个月主要由科研经费来发薪资。其六,日本学生学习能力的倒退,可能是由学科设计导致的,也就是学生在不适合的时候学了不应该学的课程。小平邦彦认为小学算术和语文最重要。
评分 评分 评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一个幸运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