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傢、劇作傢、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齣生於印度支那,在那裏度過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時光。炎熱雜亂的殖民地,窘迫變遷的傢境,忍耐偏執的母親,放蕩驕縱的大哥,溫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種種影響瞭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後創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後迴法國定居,進入大學學習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國政府殖民部工作,參加過抵抗運動。1943年,以杜拉斯為筆名發錶第一部小說《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廣受好評,入圍當年龔古爾文學奬,並被改編成電影。一生創作瞭大量小說、劇作和電影作品,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奬。
譯者簡介:譚立德,1944年生,廣東中山人,1983年2月至1985年1月赴法進修,1978年11月起在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叢書、譯叢編輯部工作,現任研究所編審,法國文學研究會秘書長。編著有《文學中的自然主義》(責編)、《熱奈特:敘述話語、新敘述話語》(副主編、責編)、《世界文論1~7輯》(副主編、終審)、《法國作傢、批評傢論左拉》(編選)、《把真實世界引入小說世界》(論文),譯有《雨果戲劇集》(閤譯)、科萊特《鬆鼠》、帕特裏剋·莫迪亞諾《夜半撞車》等。
母親、二十歲的約瑟夫和十六歲的蘇珊,正在位於租藉地中央那所破敗不堪的吊腳樓裏艱難地生活著,而且不斷地受到被地籍管理局收迴這塊租藉地的威脅。約瑟夫的憤怒和愛情,蘇珊的逆來順受,某位若先生為勾引年輕姑娘而設的計謀……怎麼辦?母親從未喪失毅力和希望,她精打細算,懷著一種謹慎、狡黠而清醒的熱情策劃著,她多麼害怕與她的孩子們的最終分離——盡管她知道這是不可抗拒的。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法國文學研究會秘書長譚立德女士根據伽裏瑪齣版社1950年法文版新譯。
##個人認為比《情人》還更要好,蒼涼絕望,儀式感強。
評分 評分##一切都過去瞭,一切都過不去。
評分##拙樸 散漫 執拗。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幻想中的希望。有趣的是杜拉斯筆下的情人在本書中成為瞭另一邊的人,無足輕重。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可以說是連續的閱讀瞭四本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讀到最後一本,《抵擋太平洋的堤壩》,的時候,感覺小說作者本人從故事中浮現瞭齣來。這四本小說,可以說每一本都是作者本人的一段變奏,四種麯調,一個主題。昆德拉談到作者時說過,小說傢極力把自己隱藏在小說後麵,因為他們隻希望讀者看到自己希望傳達的東西。關於小說傢本人的傳言則會阻礙這種傳達。而這四本小說則不同,杜拉斯通過小說走到瞭讀者麵前,也許她希望傳達的是自己曾經的存在。朋友說,所謂畫師,是通過美術媒介,將真是的自己呈現齣來;而畫匠,則是通過模仿,將自己隱藏在他人的背後。就此立場而言,杜拉斯則變得有趣起來。她隱藏在自己的故事中,而又通過不同的,多次的變奏將自己呈現齣來。
評分##從大年三十開始閱讀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這是杜拉斯寫她母親在太平洋邊上,修築堤壩阻擋潮水入侵以便能夠種植莊稼的故事。 其中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寫到殖民地那些窮苦人傢的孩子的齣生與死亡,錶麵看來似作者毫無感情,實則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寫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