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7
张沛,北京大学中文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委员。著有《隐喻的生命》《中说校注》《哈姆雷特:注释与解读》等,编著有《英国人文经典读本》《比较文学基础读本》等,译著有《常识中的理性》《怀疑主义与动物信仰》《文学与美国的大学》等。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是对英国现代早期人文思想的多维时空的精妙呈现,代表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沛近十年来对英国现代(1516—1690)人文历史的观察和思考。
“历史”的观念意味着“历史性”的自觉。由于时间-运动,人类得以进入四维存在;由于记忆-想象,我们得以思想五维时空。对历史的解读或者说意义的制作穿越和连接了“异代不同时”的四维时空。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按照古典戏剧的形式编组,其中“序曲”讲述彼特拉克的历史意识和身 份觉醒,“进场”展示英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文艺复兴诗学精神的自觉,第一、二、三歌分别探讨爱欲、城邦、自由、王权、帝国等议题,以散点透视加重点聚焦的方式讲述了现代乌托邦神话“道成肉身”的文学历程。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选点精当、体大思精,令人拍案叫绝。对英国现代早期有代表性的人文著作进行了绵密的梳理、富有洞见的分析。形式也非常新颖,摆脱了学术写作的八股习气,带有学者自身的风格。值得反复学习、借鉴的研究范例。
评分 评分##好些地方(特别是Coriolanus那节)引用精神分析概念(超我、自我等),但又不展开,感觉非常牵强,包括后面乌托邦一章里提及全景敞视监狱、边沁和福柯,但又都是一笔带过,实无必要。历史剧那一部分相对能够自圆其说。
评分##「在这里,人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甚至统一着装、统一作息。的确,齐一保证了秩序,但也压抑甚至扼杀了个性和差异。即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样是幸福的基本要素,但它在乌托邦几近于无。这是所有实际存在和假想存在的计划性社会制度的一个缺陷。”个性和差异不仅是幸福生活的来源和保证,甚至也是生活本身的目标和要求。没有个性和差异,生活将成为自身的反讽,即非生活。幸福的生活必须首先是生活,为幸福而牺牲生活,这不仅愚蠢可笑,而且违反人性。违反人性的生活绝不会是可欲的生活。在这里,个人消失了:他物化为国家机器中规格统一、可以互换的零件。随之消失的是个性的生活乃至生活本身。这时,乌托邦成为反乌托邦。事实上,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是同时诞生的,或者说乌托邦本身就是反乌托邦。在这个意义上,乌托邦的诞生同时也就是乌托邦的死亡。」
评分 评分 评分##选辑了沛公代表性的关于英国早期人文主义研究的文章,读来依旧老辣。相关引文材料依旧很有参考性。分篇总结。
评分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