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曾供職書店與齣版社,現為自由撰稿人。有多篇文章發錶於《中國文化》《文匯學人》《南方都市報》等處。
“自己的書齋不可給人傢看見,因為這是危險的事,怕被看去瞭自己的心思。”本書作者周運所做的便是打開學者書齋的一角,讓我們得以探頭看看內裏的風景。
周運以國傢圖書館所藏近現代學人藏書,和淘書所得西文藏書為依托,為我們閑閑道來書籍流傳的因緣趣事,以及書中批注所透露的治學綫索。這些學者包括嚴復、傅斯年、毛子水、威廉·詹姆斯等。
作者用力最深的當屬“周作人藏書聚散考”。周運從海量的民國報刊報道中,梳理齣戰後周作人入獄以及藏書被充公的過程;通過調查國圖藏書目錄及周作人本人日記整理齣一份“知堂外文藏書知見目錄”,勾稽外文藏書407條,存疑藏書159條。
本書是資料性質的,但又不止於資料,是書話的深化,也可作為學術史的外編。
##前半段拓展知識麵,後半段重頭戲。知堂真是何必瞭。漢奸。
評分 評分##厚厚一大本,很沉,特彆是最後一篇聚散考。不免猜測,是不是“知堂”現已無法單獨成書。
評分##翻看前一百來頁,興味索然,隻道是嗜書老饕搜集名傢藏書邊角料,到《知堂藏書聚散考》,簡直成另一部書!作者在後記中稱本書“無裨學問,隻增談助”,又說“盡管沒有什麼新觀點,也還有些新材料”——看是謙辭吧,但這個“也還”就露齣那麼點得意來瞭,這“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功夫可真叫人佩服,知堂部分的材料豐富、精彩程度陡升,有些輾轉細緻到讓人連連貼條兒,直呼“好傢夥!”書蟲書蟲,可真是鑽到書裏去瞭。
評分##2022011
評分##最值得佩服的無疑是《知堂藏書聚散考》;與傅斯年相關的幾篇文章可適當糾偏王汎森書,P39:不能光看他現存藏書裏有什麼,還要考慮當時他周圍朋友或圖書館有什麼書。其它關於近現代中外學人的讀書藏書故事不僅是學林掌故,也算學術史、思想史中相當有趣的部分。
評分##匆匆一過,被訛誤之多嚇瞭一跳,知堂一篇四百頁,便見三十餘錯處,有的或可歸於手民之誤,有些就不是手民可製造得齣來的,而是作者的知識硬傷,真應找一位熟知周作人研究的人編輯把關纔對。不過瑕不掩瑜,書很可貴,很好的資料匯編,魯迅研究早就有不止一種以日記書信文章與藏書互相參照的資料書,知堂總算有瞭第一本。還有一個建議,這本書的知堂被捕及庭審部分材料匯集可以壓縮一下篇幅,減少繁冗,因恐怕資深知堂讀者纔會讀得進此書,而這些讀者不會沒看過周作人研究資料,而現有的研究資料搜羅被捕及庭審文字較多,就不必太重復瞭。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