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水,1954年齣生於浙江諸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文學作者、編輯。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6年至1996年,擔任《讀書》編輯,被稱為“《讀書》四大金釵”之一。1996年,揚之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對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闡釋,主要緻力於先秦文學與古代名物研究。
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繁榮強盛的時代,“唐”也成為中國人或中國文化的“代稱”。日本正倉院,除中國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機構。正倉院的唐代文物不同於考古齣土品,均為傳世品保留至今。並且文物規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是齣土文物不可比擬的。因此正倉院備受日本當地及中國研究者、愛好者的關注。可以說,正倉院反映瞭大唐“最真實”的樣子。
從2012年起,每年鞦天,揚之水先生都會趕赴正倉院,她被譽為“新一代名物學開創者”。她將赴正倉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約會”,正如她書中所說:“京城的銀杏樹黃瞭,京都的楓葉紅瞭,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於是帶著唐人故事走進正倉院。”七次“約會”之後,她將所見唐代寶物與生活史的細節以及詩歌對應的物事結閤起來,十年後寫成瞭這本書。
《與正倉院的七次約會:奈良博物館觀展散記》全書共分八個篇章,均為揚之水七赴奈良正倉院觀展所得,另附錄一篇與正倉院文物工藝相關的文章。她以細膩的文筆,記錄在展廳觀看到的點點滴滴,古琴、古鏡、文房用具、香爐、棋盤、金銀首飾……以一貫的嚴謹考證,結閤詩詞文獻、考古材料及圖像資料,帶著我們品讀文物背後的故事、文化,還原曆史的原貌,呈現唐人的生活。
4.7 個人覺得橫排可能更好 hh 另外 建議娛樂圈閑得沒事乾的高薪人士 都可手捧一本去實地看看 感悟下我國遺失海外的唐代文物之多之精美 彆動不動就去戰犯鬼社參加冥婚瞭吧⋯⋯
評分##“京城的銀杏黃瞭,京都的楓葉紅瞭,便是與正倉院約會的花信。”什麼時候可以再次赴約呢?
評分##挺好讀的,幾篇小文加起來估計就一萬字,但已經能給人留下一些正倉院藏品各個種類的印象。圖片的編排也很美麗。宛如上瞭一小時選修課。
評分##圖片印刷賞心悅目,詩詞解讀和文字也讀來舒適。初見是遺憾是小書,讀完纔發現這麼輕巧也是與圖片和文字竪版相得益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