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之水,1954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作者、编辑。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被称为“《读书》四大金钗”之一。1996年,扬之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开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时代,“唐”也成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日本正仓院,除中国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正仓院的唐代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为传世品保留至今。并且文物规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是出土文物不可比拟的。因此正仓院备受日本当地及中国研究者、爱好者的关注。可以说,正仓院反映了大唐“最真实”的样子。
从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先生都会赶赴正仓院,她被誉为“新一代名物学开创者”。她将赴正仓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约会”,正如她书中所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带着唐人故事走进正仓院。”七次“约会”之后,她将所见唐代宝物与生活史的细节以及诗歌对应的物事结合起来,十年后写成了这本书。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全书共分八个篇章,均为扬之水七赴奈良正仓院观展所得,另附录一篇与正仓院文物工艺相关的文章。她以细腻的文笔,记录在展厅观看到的点点滴滴,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
##还是文物与诗文互证的扬之水路数,好看。配图清晰,排版能照顾到阅读的便利。除了正仓院的文物,书中还用了国内出土的唐物来彼此比照,这也是扬之水在书的最后所说,要把正仓院的唐物放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唐代物质文化背景中才能更彰显其价值。
评分##扬之水,正仓院,两个关键词足够了,爱好者自会珍藏。开本比我预想的要小,因此彩图尺寸也就小多了,对目力不济的阿姨读者不够友好。五篇小文,论及琵琶、书几、唐笔、人胜、唐镜、漆瓶、香具、木画、献物几等等,关于工艺的部分很有启发。流水样写来,的确是后记里说的“戋戋小册”。正仓院以唐物收藏为傲,鲜花着锦的格调,别说金银玛瑙,螺钿翠羽乃至金虫的鞘翅都不放过,繁华!所以书中有几件新罗铜器,让眼睛喝口茶,挺好!世间好物,因极致而成风格,又因极致而促成风格的反向演化。
评分 评分##本书有着口袋书的外型,比儿时的连环画稍微大一些,可以塞进衣服口袋随身阅读。书的装帧设计保留古朴的特色,比如文字竖排,图文的比例恰当,保持着简洁与紧凑的审美法则。纸张摸上去很舒适,第一印象就博得了好感。 本书的名字富有感情色彩,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参观”比喻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回家以后拿到的第一本赠书,很喜欢,多来点(暗示)竖排简体有点折磨,不过书太小了,在你真正感觉到折磨之前就看完了,随便翻翻还挺好的。照例的扬之水名物随笔集,蛮好看,还是那个味儿。对文玩首饰比较熟的话倒也没什么新东西,唯独看到个弹弓给我惊了,原来古人的弹弓不是Y字形树杈,是正经弓加个放弹丸的半球形弹匣,立刻就理解了没羽箭张清何以如此厉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