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泽,知名学者,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广陵散——中国狂士传》《有我无我之境》《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天人共生与道文兼济》等。《潇湘晨报》2009年度“风尚学人”。曾主讲《光明日报》“光明讲坛”、《南方周末》“华人精英论坛”、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等。
一段走向世界的挫折之路,一个独醒先驱的悲剧人生。
透过一个“失败者”的执着与挣扎,读懂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
本书以郭嵩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晚清军政重要人物;通过描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反映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
##郭嵩焘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力挽狂澜的人。郭嵩焘的仕途三起三落,他对曾国藩的、左宗棠出山的如何有推免之功?本书给出了答案。老郭作为驻英法公使期间的表现,当然还有他和李鸿章、罗泽南、严复的关系。本书详细作答。作者孟泽老师研究郭嵩焘三十余年。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各位读了之后或许更明白。
评分##这本书勉强算作看完了,全是由于我自身浮躁的缘故,这本《独醒之累》,读得真的好累。 很惭愧,我之前不知道有个郭嵩焘,一个在中国近代几乎接近先知的伟人。每每在书中读到郭嵩焘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化,并试图用其改变晚清中国的局面,我就好似看到了一根电线正努力连接起一块...
评分##看待历史,作者有一双看破迷雾、探掘隐微的慧眼,又有着一支情感浓郁、细腻而灿烂的妙笔。郭嵩焘是一个孤独的清醒客,所以作者的笔下时而露出沉郁与惋惜;郭嵩焘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所以作者的笔端常怀激烈和面朝曙光之奋进。郭嵩焘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晚清的困境...
评分##一本通篇略带压抑的传记,「独醒」二字即叙述了他在那个时代不能也不愿随波逐流的痛苦,看透了洋务却不能将其与当下结合,因为没有人愿意倾听他,哪怕是后来积极开办洋务的他的发小左宗棠。我觉得郭老一生最伤痛也最难过的即是与左宗棠因政见问题不合。 后面看他搞洋务的时候那个标题也让人心痛,总之这本书值得推荐。另一个角度下的晚清局势。 读完发现,其实作者在文中夹带的一些私货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故事
评分##看待历史,作者有一双看破迷雾、探掘隐微的慧眼,又有着一支情感浓郁、细腻而灿烂的妙笔。郭嵩焘是一个孤独的清醒客,所以作者的笔下时而露出沉郁与惋惜;郭嵩焘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先知先觉者,所以作者的笔端常怀激烈和面朝曙光之奋进。郭嵩焘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晚清的困境...
评分 评分##看懂郭嵩焘也就看懂了晚清,看懂了中国,看懂了中国人。生不逢“国”的悲哀。
评分##大约四天阅迄,孟泽此书与此前多出的郭嵩焘传记大同小异,毕竟,新意难出。好在语言清新雅洁,读之顺畅,不过即便作者精心剪裁如此,予我更大震撼的,却依然是郭嵩焘之文言,古语之含蓄深邃,当是现代汉语所无可匹敌的吧,此点也为孟泽本人深谙。要说最动容处,或许是此书之出版后记吧。再则便是孟泽言今人极易对“八股文”和“裹小脚”大加挞伐,殊难觉此种古老的罪恶仍然改头换面地存于今世,读来心惊。三月五日阅迄于望麓桥。
评分##当然不是汉奸,是先驱,在如何西化方面认识超前,但警惕性不足,识华人尚易被倾轧,何况洋人。重大任务面前屡屡逃避,也确实“不宜任事”,这一点远不如袁项城。改革的最好方式是旧瓶装新酒,而不是砸碎了旧瓶子却造不出新瓶子让酒撒了一地。 推荐指数:★★★★ 这本书的标题取自于严复给郭嵩焘写的一副挽联: “平生蒙国士之知,如今鹤翅氋氃,激赏深惭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独醒之累的确可以作为郭嵩焘一生的盖棺定论。郭嵩焘一生担任过巡抚,也曾官至二品,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